這兩天,蘋果重返中國第一刷爆了數碼圈,而我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原因,得出的結論是:主要是因為四大國產品牌接不住華為讓出的高階手機市場份額,才會讓蘋果藉著iPhone13的春風重返中國第一。
本來想在那篇文章上接著分析為什麼四大國產品牌接不住華為讓出的高階手機市場份額的,但由於篇幅太長,也就作罷。因此就再開了此篇,至於那篇,感興趣的也可以看看:國產手機的不爭氣,才會令蘋果時隔六年重返中國市場第一
首先我們都知道:華為是國產手機品牌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衝擊高階手機市場取得成功的廠商。這也是OPPO、VIVO、小米一直想做而未做到的,當然,現在榮耀不屬於華為了,肯定也想。
那麼,為什麼這四大品牌做不到?以前有華為在還好說,現在華為連旗艦機都發布不了,為什麼還是做不到?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回顧一下華為高階手機的成功歷程,探討一下為什麼華為高階手機能成功?
眾所周知,華為手機有兩大高階產品線,分別是P系列和Mate系列。其實華為曾經還有一個D系列,在D系列還存在的時候,賣得比m系列和p系列還貴。
後來因為M系列的成功,使得D系列從D2以後再也沒有了迭代品。
當然,P系列的成功比M系列早一年,P系列的崛起之作是P6.
而P6的成功主要在於兩點:6.18mm全球最薄和高顏值設計。
2013年的時候,諾基亞沒落也沒有多久,安卓手機還是各種奇怪的造型,P6的面世造成的影響力是可想而知的。
以下我們可以看看那時候的安卓手機是什麼樣的:
三星旗艦機S3 i9300:
三星手機當時由於一脈相承的圓潤的外觀設計,其白色版看起來有點像衛生巾,被人嘲笑為“三星衛生巾”。
HTC ONE:
其實HTC手機的三段式設計在當時算不錯的設計,但正面設計由於出聲孔、LOGO、三個虛擬鍵以及一些應用的底部選單,會使得螢幕的實際可使用面積超級少,因而總是被國民嘲笑三下巴、四下巴。
小米2S:
小2S在當時算是比較正常的長相,不算醜。
而P6長這樣:
優秀的高顏值設計加上6.18mm的全球最薄,以及餘承東在微博上的造勢,使得P6一下子火了起來。
當時餘承東甚至說P6的目標銷量是一千萬,這牛吹得誇張。
因為P6的起售價為2688元,這是什麼概念呢?
年輕的讀者可能會覺得奇怪:2688算哪門子高階手機?的確,2688那時候並不能算高階,頂多算中高階。那時候普遍認為3000塊以上是高階手機,華為D2就是賣的2999起步,但整個系列最後被砍掉了。
因為當時3000塊就是國產手機的生死線,網路上遍佈著各種3000塊以上不買國產手機的言論。別說2013年,甚至於2014年,2015年還有很多人持有這樣的觀點,如圖:
所以你也可以看到小米2021年的財報中將3000塊以上列為高階智慧手機:
而P6當時並沒有完成餘承東的千萬銷量目標,卻也達到了400萬部。
當時已經是2500元以上國產手機的單款最高銷量了。
那時候還有一款國產手機賣的價格比較高還有比較好的銷量的,是OPPO的find5,售價2998起步,坊間傳聞是銷量在200到300萬之間。
P6就這樣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是P系列也是華為第一次在2500元以上單機銷量達到200萬以上,是華為P系列高階手機的崛起之作。
後續的P7採用一樣的設計,賣到了2888元,然後銷量達到了600萬。
發現了嗎?
P7漲了200元,畢竟預算2500元的,也有很大的可能花2688元買P6;願意花2688買P6的,也有大機率願意花2888買P7,;再然後後續2988元的華為手機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華為P系列就這樣慢慢地接近3000元價位,慢慢地超過3000元價位了。然後透過一代代的努力,做多攝像頭、聯名萊卡、做夜拍、做變焦;逐漸做到銷量超過曾經的目標一千萬,甚至突破兩千萬。
以上,就是華為P系列的崛起路程,至於Mate系列則是比P系列崛起晚一年。
關注手機圈比較早的讀者應該都會記得華為Mate7的影響力,那時候的Mate7是什麼水平呢?
先說一下亮點:
- 六英寸大屏
- 4000毫安時大容量電池
- 搭載華為極具人氣的麒麟925處理器
- 三段式金屬後殼設計
- 極窄邊框設計
- 安卓第一款正常用的指紋識別手機
- 第一款支援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的安卓手機
1.以下先說一下第一點,年輕的讀者可能會好奇,為啥六英寸叫大屏?
因為那時候大部分手機是5英寸,6英寸在國內是很少的,那時候6英寸的著名機型也就三星note系列。
- 4000毫安時也叫大容量電池嗎?對!因為那時候普遍3000毫安時左右,3500的都少。
我們看下當時小米3的引數就知道了:5英寸,3050毫安時:
- 麒麟品牌是華為的海思K系列備受罵名後,開創的一個晶片品牌。
第一款晶片是麒麟910,但當時910的效能還是比較落後的。
麒麟920當時釋出沒多久,是華為麒麟系列第一次拉近與高通差距的一款晶片。當時帶火了1888元的榮耀6,而麒麟925則是搭載在了mate7上。
4.三段式金屬後殼設計
其中三段式後殼是模仿HTC的設計,但這個設計HTC沒帶火,反而是mate7帶火了。
當時一大堆長得跟Mate7非常像的手機冒出來,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有樂視手機。
還有金屬後殼,當時金屬後殼在國產手機中是比較罕見的。
有多罕見呢?
就在mate7釋出前的兩個月,小米釋出了小米4,對其中框使用的材質奧氏體304不鏽鋼大肆宣傳。
甚至於用上了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這樣的文藝描述。
可是在釋出會後卻被人曝出,奧氏體304只是保溫杯等生活中常見用品所用的鋼材而已。
為啥雷軍會大肆宣傳一個用了不鏽鋼的中框?
就是因為那時候國產手機外殼用金屬是比較罕見的。
5.極窄邊框。
極窄邊框是mate7比較受爭議的一點,為啥?
因為邊框雖然窄了,但黑邊卻大了。
它們的區別是邊框是螢幕之外,黑邊卻是螢幕之內。
亮屏黑邊臭,息屏邊框醜。
但在目標使用者的消費者中卻備受歡迎,我們可以從一個例子中看出來。
mate7釋出後的第二年,前面說到的樂視手機發布上市了。
採用的是跟mate7非常像的設計,但宣傳卻極為誇張。
華為只是宣傳窄邊框,賈躍亭直接給這種設計命名為無邊框。
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後來一個稱撥出現了:
“ID無邊框”,指的就是這種邊框超窄到接近於沒有,但卻有大黑邊的設計。
6.為什麼說mate7是第一款能正常使用指紋識別的手機?
因為之前的手機的指紋識別是摩擦式指紋識別,就是類似於老式筆記本上的那種指紋識別。
那種需要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滑動來識別指紋,無論從識別效率、識別準確性、安全性都無法跟mate7的按壓式指紋識別相提並論。
7.這也是為什麼mate7會成為第一款支援微信指紋支付、支付寶指紋支付的安卓手機。
以上的種種,導致了mate7成為了爆款國產旗艦手機。
要知道那時候,絕大多數國民的心裡是不認可3000元以上的國產手機的,而mate7起售價2999,高配版3699,卻能賣到長期缺貨,黃牛炒高價格幾百塊。
就這樣,mate7成為了華為m系列的崛起之作,後來的歷代華為以像P系列那樣一百兩百的逐年緩慢的漲價之路,一路漲到了起售價4999。
m、p系列除了利用前面所說的價格相近的心理外,還用到了這些漲價方式:
比如取消低儲存版本,又可以漲一點;取消非全網通版本,又可以漲一點,取消4G版本,又可以漲一點。
詳細點說是這樣:比如說第一代機型全是非全網通的版本,第二代機型就推出非全網通和全網通版本,這樣非全網通版本跟以前售價一樣或者漲一點點,全網通版本更貴,消費者只會感覺到你沒漲價,或只漲價了一點點。
第三代機型全部採用全網通,這樣沒有全網通版本了,起售價又可以更高了。而消費者只會覺得你跟上一代的全網通版本售價是一樣的,並沒有漲價。
其實並不是,這並不屬於加量不加價或者加量又加價,這屬於不加量漲價。
因為記憶體也好、儲存也好、是否全網通也好、4G 5G也好都跟晶片的摩爾定律一樣屬於行業的正常技術演進,並不屬於廠家給我們加配置。
比如現在128G是標配版本,但十年前64G就是頂配版本了,我們不能拿現在的128G標配版售價,跟十年前的64G頂配版售價對比,然後高呼廠家良心,配置加了,價格還下降了吧?
所以,華為的M、P系列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逐步加價策略才站到了現在的價位上的。
當然,我並不是說華為的m p系列配置沒有提升,只是說在網路、儲存這類裡面,其實不屬於廠家加配。
M、P系列越做越好也肯定是有產品提升的,P系列的產品提升前面說了。
M系列卻也是有提升的,比如慢慢加入了防水防塵,一直堅持3D人臉至今,P系列的很多技術M系列都支援等。
以上說的那麼多,就是華為M、P系列能衝擊國產高階手機的重要原因了。
當然,這只是從M、P系列本身的產品線來說的。
華為其它方面也有一些措施對M、P系列成為國產高階機代表有所助力。
但由於篇幅有限,也就不一一細說了,以後有相關話題再開一篇,因此下面只是大概列舉。
1.及時擺脫運營商渠道,當年運營商手機補貼取消後,中華酷聯只有華為及時抽身成功;
2.及時跟上電商渠道的發展,卻又沒有放棄線下渠道,成為國產品牌中唯一線上線下同時擁有很高銷量的廠商;
3.在海思最爛的時候也沒有放棄,最終成功收穫海思處理器發展的果實;
以上這些都是現在的四大國產品牌所不具備的:
1.他們沒有做出像當初華為的mate7和p6那樣一鳴驚人的手機來;
2.哪怕華為做出了p6和mate7,也是逐年慢慢漲價與提升產品才能在高階手機市場成功的,而四大國產品牌目前還沒有這個機會和時間;
- 2013、2014年華為的p6和mate7能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那時候3000塊以上就算高階手機了。
而現在卻不能算,不說五千以上,至少也是四千塊以上。
就算讓華為重回那兩年,也很大一下子做出四千塊以上的爆款手機來。更何況現在的四大國產品牌。
- 研發能力不足,不掌握核心技術,從產品層面,導致沒有定價權,沒有差異化;從品牌層面,沒有自己的晶片對晶片形象影響極大。你說你是高階手機,可消費者看你的手機也沒什麼不同啊!你說你是高階手機品牌,消費者完全感覺不到你有什麼高階的?
以上,才是在華為被制裁後,沒有新款手機發布了,讓出了高階手機市場那麼大的份額,OPPO、VIVO、榮耀、小米卻還是上不了高階手機市場的原因。
上不了高階手機市場,目標使用者都不一樣,又如何跟蘋果競爭?
也難怪蘋果能接著iPhone13的春風重返中國第一的寶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