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莊王墓多次被盜擾,湖北省考古專家為了了斷盜墓賊的念想,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進行搶救性發掘。然而,開啟墓室金剛牆,讓人們大吃了一驚:墓室裡面灌滿了水,這是怎麼回事呢?兩扇墓門為何只剩下了一扇?一口萬年燈大陶缸又因何擺在了門外?門口竟然發現了一條現代毛巾,難道梁莊墓真的被盜掘一空了?裡面還會有寶貝嗎?一種失望的心情清清楚楚地寫在了每一位考古隊員的臉上。他們甚至都沒有繼續發掘下去的勇氣了。然而,當他們進入墓葬後室之後,面前的一切讓他們驚呆了。梁莊王墓發掘記即將為您揭曉。
盜墓
2000年2月7日是農曆大年初三,這一天的子夜時分,正當神州大地家家戶戶都沉浸在過年的喜慶氣氛中時,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一戶農家卻在睡夢中被陡然驚醒。驚醒他們的是一聲悶響和隨之而來的房屋晃動。只見屋上的沙土嘩嘩地往下掉落。不知是何原因的農戶們緊張地呆在屋裡不敢出門。但他們似乎已經知道了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人在盜墓。
據清代《鍾祥縣志》記載:“梁莊王墓在興都城南45裡,城南村榆靈山,妃魏氏合墓,夫人張氏附墓。”這段文字就像是一張藏寶圖,引起了盜墓賊的注意,導致梁莊王墓多次被盜。
但幸運的是,這些盜墓賊並沒有得逞,也許是天意使然吧。
可這一次,這夥狡猾的盜墓賊利用春節的鞭炮聲作為掩護,對梁莊王墓進行了更大規模的爆破,誓要開啟梁莊王墓,盜取裡面的寶貝。
那麼,盜墓賊是用什麼手段進行爆破的呢?原來是這樣的,他們事先透過洛陽鏟進行勘探,確定墓室的準確位置後,在墓室上方打一個10公分左右的洞,再用特製的定向爆破炸藥,精確計算好用藥量,不致於把墓室震塌。然後把炸藥倒入探洞裡,把洞口封好,點燃導火索在洞內進行引爆。就這樣,原先很小的洞穴在巨大的衝擊波作用下,泥土瞬間向四周進行垂直擠壓,產生一個直徑約70公分左右的洞穴,可容一人進出,而地面不會有任何泥土衝出來,這就是定向爆破的妙處。而且,它產生的聲音很小,因為是內部爆破嘛,所以聲音比較沉悶。盜墓賊之所以要用這種方法,就是為了節省挖洞的時間,速戰速決。所以,大部分古代墓葬被盜,都是用的這種方法。然而,梁莊王墓比較特殊,因為它的旁邊緊挨著正好有一戶住家,所以盜墓行動才被發現。
這又讓我想起了山西臨縣的皇姑墓之所以沒有被盜,就是因為它的西側是村莊,距離只有幾丈遠,連村裡有人都想盜,就是不敢。
發掘前:梁莊王其人
天亮之後,這個農戶趕緊把訊息上報。文物部門獲悉之後立即派人趕到現場進行檢視。他們發現墓室可能已經被炸穿,情況非常危急,裡面的文物到底有沒有受到損毀,一時無法確定。
梁莊王墓多次被盜,人們不禁要問:梁莊王到底是誰?裡面究竟有什麼寶貝,能讓盜墓煞費苦心,三番五次地要對它進行盜掘呢?
鍾祥,古稱郢中,又叫長壽。在明朝嘉靖年間,它還有一個顯赫的名字,叫承天府。作為嘉靖皇帝的出生地,當時的這裡與北京、南京兩大都市處在同一個級別。嘉靖皇帝的父母即安葬在這裡,就是明顯陵。如今,明顯陵已經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多數人都知道明顯陵,但在嘉靖皇帝的父親朱佑王來到這裡的60多年前,鍾祥還有一位梁莊王。
梁莊王名叫朱瞻垍,生於大明永樂九年,也就是公元1411年。他是仁宗皇帝朱高熾十子中的第九子,宣宗皇帝則是他的大哥。據史書記載,梁莊王為人慈善、仁愛,而且處事非常低調。他除了興建佛寺,賑災施粥,在史書上便再難找到他在封國還做過哪些事。
公元1441年,這位默默無聞的梁王因為感染疾病去世,諡號莊,年僅30歲。
勘探:“工”字形大墓
2000年春節的這次爆破式盜掘,終於讓湖北省文物局下定決心,要對梁莊王墓進行搶救性發掘。他們一邊對墓葬進行勘探,瞭解墓葬的形制,一邊上報國家文物局,以期獲得批准。
透過勘探得知,梁莊王墓墓室呈“工”字形結構,分前後二室,前室大,後室小。前室長方,東西寬7.88米,南北進深5.34米,面積42平方米;後室4.7米,進深6.6米,面積只有31平方米。其規模在明代親王墓中,略顯寒酸。訊息傳開,很多人都不看好這座古墓。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規模小並不是主要原因,關鍵是它有現代盜洞。另外,在梁莊王墓附近還有一座娘娘墳,是梁莊王夫人的墓,已經被盜掘一空了。這似乎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徵兆。人們揣測,梁莊王墓會不會也像娘娘墳一樣,空無一物呢?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明代親王不允許厚葬。這一點,在早先發掘的楚昭王墓中表現得十分充分。
明代初期,自朱元障開始,就提倡清廉節儉。朱元障在臨死之前,有遺詔留給他的兒子們,大意是說在他死後,“喪祭儀物,毋用金玉”,並要求他的後人效仿。所以,楚昭王墓的隨葬品非常少,而且價值不大,連腰帶都是用木頭做的。
但即便如此,考古專家並沒有放棄,發掘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2000年7月,考古隊對梁莊王墓的前期勘探基本完成了,並把勘探資料行成文字上報,很快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批淮。
發掘:一段悽婉的愛情故事
2001年4月12日,梁莊王墓的發掘工作正式展開了。一開始進行得非常順利。由於位置被確認,經過幾天的清理之後,墓道的上層很快便呈現在考古隊的眼前。清理掉上層黃土,下層是夯土層,再往下就是期待已久的墓葬建築了,出現了兩堵磚牆。怎麼會是兩堵牆呢?這有什麼玄機嗎?原來,外面一堵是嵌碑牆,也就是牆上鑲嵌著墓誌石,這與郢靖王墓是一樣的結構。一般墓誌都是放置在墓主人棺槨附近的,而明代初期的一些墓葬就很特別,不必進入墓室就能知道墓主人的身份。那麼,這個墓誌為何要放置在墓室之外呢?考古專家也說不清楚究竟為何。或許,它並沒有任何特別的意義,完全是任性而為罷了。
梁莊王墓有一大一小兩方墓誌,每個墓誌盒由兩塊志石合在一起,外面用兩圈方形扁鐵條緊密地箍在一起,嚴絲合縫。考古隊員在現場打開了它們。較大的一塊上書“梁莊王墓墓誌”,字上用鮮紅的硃砂填充,彷彿是昨天剛剛下葬的一樣。較小的一塊是“大明梁莊王妃壙志文”。梁莊王的墓誌主要是敘述了他本人的生平,這與考古隊員掌握的資料完全相符,而王妃的壙志文中則記載了一段悽婉的愛情故事:“王已疾薨,欲隨王逝。承奉司奏,蒙聖恩憐憫逐降。敕旨存留撫養王二幼女,仍主王宮之事。景泰二年3月17日,已疾薨。”
《梁莊王墓誌》:
梁莊王諱瞻垍,仁宗昭皇帝第九子。母恭肅貴妃郭氏,生於永樂九年六月十七日。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冊封為梁王,宣德四年八月之國湖廣之安陸州。正統六年正月十二日以疾薨。訃聞,上哀悼之,輟視朝三日,命有司致祭,營葬如制,諡曰'莊'。妃紀氏,安慶衛指揮詹之女。繼妃魏氏,南城兵馬指揮亨之女。女二人。王以是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內瑜坪山之原。嗚呼!王賦性明遠,資度英偉,好學樂善,孝友謙恭,宜臻高壽,以享榮貴。甫壯而逝,豈非命耶?爰述其既,納之幽壙,用垂永久雲。
梁莊王朱瞻垍,明仁宗朱高熾第九子,明宣宗朱瞻基異母弟。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十一日冊封為梁王,封國在當時的湖廣安陸州(即今湖北鍾祥市)。宣德初年,明宣宗下詔鄭、越、襄、荊、淮五王歲給鈔五萬貫,惟梁王倍之。宣德四年(1429年)就籓安陸(原來的郢王藩邸)。
正統元年(1436年)襄王朱瞻墡自長沙徙襄陽(今湖北襄陽)路過安陸,與朱瞻垍留連不忍去。瀕別,朱瞻垍慟曰:"兄弟不復更相見,奈何!"左右皆泣下。正統元年(1436年)上奏稱王府潮溼,希望搬到高爽乾燥的地方。帝詔郢中歲歉,俟有秋理之。竟不果。
正統六年(1441年)正月十二日病逝,諡號"莊",無子國除。同年八月葬封內瑜坪山之原。梁王府故得郢田宅園湖,後皆賜襄王府。及睿宗朱佑杬(當時封為興王)封安陸,盡得郢、梁邸田,供二王祠祀。
梁莊王朱瞻垍撒手人寰,可這對剛剛在一起生活才7年的年輕夫妻便陰陽兩 隔了。這對年僅28歲的王妃來說,實在是一種難以接受的痛苦。梁莊王與王妃是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感情非常好,可惜的是他們卻沒有孩子。梁莊王的孩子是梁莊王與夫人張氏(侍女)所生,即墓誌中提到的“二幼女”。
梁莊王去世以後,生無可戀,又沒有為夫君生下一兒半女的王妃決心隨梁莊王而去,殉葬。可這件事情很快被當政的宣宗皇帝即梁莊王的哥哥知道了,他對梁王妃說,你現在還不能死,你得把梁王的兩個年幼的孩子撫養長大。儘管沒能殉葬,但與夫君陰陽相隔的梁王妃終日鬱鬱寡歡。10年以後,梁王的小女兒也出嫁了,王妃突然一病不起,這位痴情的女人不久便隨亡夫而去了。
梁莊王墓發掘一始就大有收穫,這的確是一個好的開端,是否也預示著下面的發掘工作同樣會一帆風順,大有斬獲呢?可在拆除掉這座碑牆後,意想不到的困難還是出現了。在距離墓底大概一米多的地方,出現了大量積水,這給發掘工作帶來了困難,無法繼續發掘了。於是,便調來了抽水機,原以為抽抽就沒了,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水似乎越抽越多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墓道深入地表不過區區幾米,不可能是地下水,那這水又是從何而來呢?考古隊員們繼續發掘,一邊發掘一邊抽水,很快,真相便大白了,原來是墓內積水所致。可這墓內又是哪來的積水呢?原來,梁莊王墓沒有排水系統,而楚莊王墓是有排水系統的。這與郢靖王墓一樣,都有大量積水。而且,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人們發現,梁莊王墓的墓牆磚做工和質地都非常粗糙而簡陋,這與楚昭王墓大不相同。楚昭王墓的墓磚都是定製的,而且是磨磚,縫隙非常小。
那麼,梁莊王墓墓內的積水會不會對墓室的文物造成損害呢?這是不言而喻的。因為,梁莊王墓距地表非常淺,墓內有大量氧氣存在,這勢必會對墓內文物造成致命損傷。我們大家都知道,馬王堆漢墓,墓主人的屍體都還儲存完好,原因就是深埋、密封、缺氧,處於缺氧的地下環境才得以完好的儲存下來。而梁莊王墓完全不具備這些條件。在不該有積水的地方出現大量積水,這是非常不好的一種現象,墓內文物現狀堪憂啊。我前面有一篇文章叫《郢靖王墓發掘記》,也是墓室有積水,造成了大量木質、絲質等有機質文物蕩然無存,連郢靖王與王妃的遺骸都化為了泥土,私剩下幾顆牙齒,非常遺憾。還有前室幾百只木俑全部腐爛了,實在令人痛心。原因,也是因為埋得淺,造成乾溼變化,摧毀了有機質文物。所以,深埋、密封、缺氧,文物才能得以儲存。
墓室內的積水終於被抽乾了。厚達一米的封門牆完全裸露了出來。那麼,這扇神秘的封門牆後面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詭異的墓道入口
在拆除了封門牆上面的五層墓磚之後,考古隊員向墓內探望,瞬間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裡面竟然只有一扇硃砂紅石門,另一扇門哪去了?而且,門外還有一隻大陶缸,和郢靖王墓裡面的大陶缸幾乎一模一樣,應該是作為萬年燈用的。可這口大陶缸怎麼會到門外的呢?
考古的魅力就在於你永遠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但眼前的情景還是讓考古隊員們始料未及。難道墓室關閉之後有人進去過了嗎?是盜墓賊?還是其他什麼人呢?此時此刻,整個發掘現場籠罩著一種不祥的氣氛。
這種反常的現象到底該作何解釋呢?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兩扇大石門,門後有一塊自來石頂住,防止盜墓者從門外開啟。而目前的情況是大門半敞著,那隻大陶缸又是如何到了門口的?考古隊員們的內心充滿了疑惑和擔憂。難道真的被盜了嗎?儘管人們不願意相信這點,但眼前的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隨著封門牆的拆除,墓道入口,一條詭異的現代紅色毛巾赫然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這讓所有人的內心拔涼拔涼的,看來墓室被盜,實錘了。這讓所有人再也難掩沮喪,甚至都不願意再繼續向前發掘了。
空蕩蕩的前室
在接下來的情景似乎更加驗證了這一點,墓葬前室的地面上除了黃色的淤泥,空無一物。考古工作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有始有終,不到最後,誰也不能輕言放棄。
於是,考古專家決定進去探探路,一看究竟。可這一看,就發現問題了。在前室東側的淤泥地面上,發現了一塊拱起的淤泥,輕輕地撥開一看,不得了啦,全是金器和玉器。考古隊員興奮的同時,內心不免產生疑惑,這金器玉器怎麼會在這個地方的呢?難道是盜墓賊遺落的嗎?此時此刻,所有人還是傾向於這座墓被盜了。
驚心動魄的後室
可當考古隊員們清理完前室及通道,進入後室以後,不由得大吃一驚。只見積滿淤泥的棺床上,大型金器(金盆、金壺)裸露了出來,這讓所有人驚喜不已。難道先前的判斷出錯了?真是應了那句考古界的老話了:考古的魅力就在於你永遠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看來的確如此啊。短短的數分鐘時間,大家的心情竟然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還真有點不適應了。這劇情反轉來得也太快了吧。
這間並不寬敞的後室,共有三座壁龕和兩座棺床。壁龕分別位於東、西、北三面牆壁的正中。東龕、西龕是空的,北龕有幾隻瓷瓶和一把鐵刀。三件瓷器的前方還放了幾個漆盒,漆盒已經化作了泥土,僅剩下一個紅印跡。除了鐵刀之外,還發現了一頂鐵盔。那麼,為什麼東、西兩個壁龕是空的呢?箇中原因,今天已無從知曉了。相較於壁龕,後室的棺床就更顯特殊了。一個棺床非常明顯地居於中間,是石質的,周邊都是用石材砌邊的,而另一個則居於一側,是磚砌的。而且前者大一些,後者小一些。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除了壁龕和棺床,後室前方角落裡還各有一座燈臺。其中,東側燈臺上有一口破碎的大陶缸。陶缸的樣子和墓門外的那口一模一樣(萬年燈)。
隨著發掘工作的推進,人們發現在後室的淤泥下掩藏著不少物品。根據經驗,更多的文物應該還在棺床上(這從萬曆的定陵發掘記中可知,棺床上放置了很多大紅箱子)。考古專家判斷,正中間的棺床應該是王的,而西側的應該是王妃。在清理王妃棺床的時候,只發現了幾枚金冥錢,別無他物,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考古隊員們剛剛興奮起來的心情又開始回落了。然而,在清理王的棺床時,卻又有了意外的發現,真是一步三驚啊。淤泥,就像一層外衣,把所有的真相都給掩蓋了,在剝開淤泥之後,一切便藏無可藏地呈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考古是一項極其細緻的工作,對於梁莊王墓尤其如此。所有的淤泥都要過手,還得用水過篩,不能有任何細小的文物遺漏。剔除了淤泥之後,這些500多年前的文物,依然呈現出奪目的光彩:金盆、金壺、銀瓶、金錠等等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繚亂。直到此時,考古隊員們才確信,他們發現了一座藏滿了奇珍異寶的寶庫。那種喜悅之情,難以言表。
根據事後統計,文物工作者從梁莊王墓中總共發掘出了包括金、銀、玉、珠、寶石、銅、鉛、錫、鐵、瓷、陶、漆木、石、骨角器等在內,各種材質的文物共計5300餘件。其中,金器就有1400餘件。國家一級文物有50餘件。如此眾多的文物,完全可媲美萬曆的定陵了。而且定陵是皇陵,梁莊王只是一個親王。梁莊王墓出土文物之多超過了明代已知的所有親王的墓葬,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梁莊王墓的發掘,是中國考古界又一次重大的發現。
轟動了整個考古界的金錠和寶石,傳遞出了鄭和下西洋的資訊
這兩枚金錠是來自皇上的賞賜。親王定親、納王妃,皇帝會有賞賜,規定50兩黃金。可如果單單是皇帝賞賜之物,那並沒什麼令人驚奇之處了。關鍵在於它上面的文字傳遞出的歷史資訊。這塊國寶級的金錠重1937克,正面鑄有“永樂十七年四月某日西洋等處買到,八成色金,一錠五十兩”的銘文。其中,“西洋”兩個字的出現立即引起了考古專家的注意。經查閱史料,那個時間段正好是鄭和第五次下西洋,返回還沒有到國內的時候。這是關於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實物史料,彌足奇貴。在銘文中有一個“買”字,證明是鄭和下西洋買的金料做的金錠,同時也說明了在那個年代,依靠堅船利炮七下西洋的鄭和,並沒有恃強凌弱,而是透過正常的交宜手段換回的金錠等物。作為當時的超級大國,大明王朝在那個時候,就已經主張和平的外交政策了。
梁莊王墓的棺床上,金光閃閃,林林總總的各類寶石,總有5000多顆,幾乎涵蓋了世間所有的寶石類別,除鑽石外,有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貓眼,真是應有盡有。它們也和鄭和有關。因為,從這些寶石的型別、顏色來看,它們不是出自中土,而是來自東南亞和南亞。這些顏色各異的寶石,應該可以進一步證明,鄭和曾經到過那裡,與當地有貿易往來。
元代的帽頂和金代的春水玉腰帶
在梁莊王墓的棺床上,還發現了六個金鑲玉的帽頂和海冬青紋的玉腰帶。帽頂應該是元代遺存。元被滅亡以後,自然而然的,這些珍貴的東西就被大明收繳了。而且,明成祖朱棣曾五次攻打蒙古,均大獲全勝。然後,又透過賞賜或其他的方式,輾轉到了梁莊王的手中,並在他死後陪葬於地下。至於海冬青紋腰帶,海冬青是狩獵民族金人最喜歡的一種動物,這後來成了文物斷代非常重要的參考標識了。
《本草綱目·禽部》記載:“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海東青屬於大型猛禽,體形健壯。雌性比雄性還大。最重可達6公斤。身高1米左右,兩翅展開有2米多長。頭部羽毛呈白色,綴有褐斑,上體均呈暗灰色;胸部褐紅色,綴有褐斑,尾部純白色;嘴厚而長,跗蹠只上部被羽,雌雄同色,喙爪像鐵鉤一樣硬,飛得即快又高,能捕天鵝、野鴨、兔、狍等禽獸。因此,遼代的皇帝,每年春天在鴨子河(今松花江)附近放海東青捕天鵝,捕到第一隻天鵝,要擺宴慶賀,名曰“頭鵝宴”。
金、元時期女真族和蒙古族的貴族也有用海東青捕獵的習俗。
金元時期的文物造型獨特,數量稀少,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梁王妃的棺床上為何空空如亦呢
梁莊王的棺床上堆滿了金玉,而王妃的棺床卻空無一物,這是為什麼?據考古專家推測,由於墓室積水,王妃的棺槨飄了起來,並移動到了後室前方的甬道上,所以,考古隊員才在那個位置清理出了很多女性用品,如玉禁步,它是由32片玉葉和16件串飾及1件玉珩,共49件玉飾串成。“玉禁步”為婚配喜慶之物,或為御賜。組佩上的瓜、石榴、鴛鴦、魚、桃等各種墜飾則寓意吉祥多福。女子帶在身上,必須優雅地緩慢小步行走,才能發出悅耳的叮叮噹噹聲;如果換成女漢子走路風風火火,就比較刺耳難聽了。
還有,包括前室發現的金器,當時應該都是盒裝的,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隨水流走了。整個墓室應該是北高南低。還有門口的那隻大陶缸,也是在水流的作用下漂過去的,這跟郢靖王墓是一樣的情況(詳見本人所寫:郢靖王墓發掘記)。值得慶幸的是,正因為它從後室燈臺上漂走了才得以儲存,而另一口大陶缸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它被盜墓者爆破震落的石塊砸碎了(可能是盜墓賊打探洞時,洛陽鏟擊穿墓室,墓磚掉落所致)。
在王妃的陪葬品中,有一件金冊非常珍貴,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墓中陪葬金冊並不鮮見,但大多是冥器,而非實物,但梁王妃的這個金冊,是梁莊王冊封王妃時的原件,所以才彌足珍貴。
細心的考古專家還發現一個異常情況,就是金冊上的文字內容與墓誌不符,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墓誌上寫的是“繼妃魏氏”,而金冊上寫的就是“梁王妃”。難道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原來,梁王的原配王妃紀氏早故後,又娶了魏氏。但就算“續絃”位次也不能亂,所以魏氏過門之後也只能稱“繼妃”。這在梁王自己的墓誌上,他們的家庭關係就是這麼記載的。宣德八年(1433年)魏氏被冊封為王妃。
不過這個魏氏性格比較剛烈,頂著個“繼”字總覺得心裡不太舒服,因此在她自己的墓誌上,便有意沒意就把這個“繼”字拿掉了,把自己寫作“梁莊王妃”。
不僅如此,為了以防到了陰曹地府說不清,她還把當年皇帝冊封她的金冊一起帶到了墓裡去,心想:你看皇上金口玉言封我為“梁王妃”,要說起來也不能算是我耍無賴。不知不遠處“娘娘墳”中的正妃紀氏又作何感想呢?也許,只能無可奈何地長嘆一聲了。
現代毛巾是如何進到墓室裡的呢?
原來,在梁莊王墓的後室,的確有一個約10公分,由鋒利的洛陽鏟打穿的探洞。由於當時放置的藥量過小,而導致爆破不徹底,沒有擊穿墓室。據考古專家推測,當時在爆破的時候,盜墓者把毛巾扔進了探洞,主要是為了在下部起到塞子的作用,不致於裝填的炸藥漏掉,然後再進行定向爆破。而毛巾在爆破力的衝擊或震動下,落入了墓室,又隨著水流漂到了墓門外。這就是開啟封門牆發現現代毛巾的原因。讓考古專家們誤以為梁莊王墓被盜了,實為虛驚一場。
那麼,梁莊王墓多次被盜,為什麼沒有成功呢?
事後,考古專家進駐梁王墓進行研究,發現梁莊王墓的墓室是用平行掘進式方法修建,即“打洞為穴”,而非“挖坑築穴”。由於該墓特殊的建造方式和牢固的磚砌券頂,使得它有效地抵擋了多次的盜炸,墓內文物才毫髮無損地得以儲存。
雖然梁莊王墓盜掘未遂,但梁王墓旁邊,他的第一任王妃的“娘娘墳”已被盜一空。該墓的墓頂被直接炸穿,形成一個直徑1米多的豎井式盜洞,盜墓賊正是從這個盜洞進入墓室盜取文物的。經過公安機關周密偵查,一個多月後,由7人組成的盜墓團伙被悉數抓獲。
另一扇石門去哪了?
梁莊王英年早逝,王妃意欲殉葬。怎奈當時的皇帝英宗(1427年~1464年)不允,要她把梁王的兩個女兒撫養成人。10年以後,梁王的兩個女兒都已出嫁,而王妃也已到了油盡燈枯之時,一病不起,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她在彌留之際曾有遺言,希望死後能與梁莊王合葬一處,王宮也答應了她的要求。可當初梁莊王下葬的時候,並沒有考慮要讓二人合葬,所以,建造墓室時,只建了一個棺床。此時,梁莊王已經去世10年了,大墓早已封閉,這個時候再開啟墓室,談何容易。可為了滿足她臨終的心願,只能挖開墓室入口,砸開石門。又在梁棺床的西側,又建了一座棺床。待王妃入葬之後,一切安排就緒,又修了一扇木門裝上,大墓再次封閉,直到500年後的今天才再次被考古專家開啟。而此時此刻,溫柔美麗的王妃早已香消玉殞,屍骨無存。她的一縷如煙香魂又在何處呢?
由於500年的滄桑變遷,墓室積水,木門早已腐爛消失了。所以,就出現了考古隊員拆開封門牆之後,只能看到一扇獨立的石門。但這種情況非常特殊,也極其罕見,連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都為之驚歎不已。
梁莊王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寶貝?
專家推測,有三種原因:一,梁莊王是明成祖朱棣的孫子,明仁宗朱高熾第九子,生活在永樂、宣德、正統年間,這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為強盛的時代,經濟繁榮,國家比較富有;二是梁莊王沒有兒子,就等於沒有繼承人,留下這麼多寶貝給誰呢?全部陪葬了吧;三是這些海量的陪葬品,有的是王妃下葬時帶進去的。愛人已逝,王妃生無可戀了,留著這些寶貝在人間幹嘛呢?
另外,明仁宗在1425年去世後,由嫡長子朱瞻基繼位,就是宣宗皇帝。這個宣宗非常疼愛梁王這個小弟,分封賞賜,往往都比其他兄弟豐厚。他曾下令規定:“諸弟的年俸每人均是五萬貫,而九弟梁王則是十萬貫。”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由此可見,梁莊王墓中如此眾多的金珠寶貝,應該大多來自於他生前皇帝賞賜所得。這進一步證明了這個梁莊王是一個人品極好的人。
梁莊王墓墓內隨葬品十分豐富,金銀、玉石、陶瓷等器物共計5300餘件,其中金、銀、玉器有1400餘件。珠飾寶石則多達3400餘件。用金量高達16公斤,用玉量14公斤,各類鑲嵌的寶石有700多顆,這些都見證了鄭和下西洋時代的輝煌成就和偉大壯舉。
金容器、金法器、銀鎏金封冊、金花絲鑲寶石帶與金鑲寶石鐲等珍品,在明代親王墓中均為首次發現。這些璀璨奪目、精美絕倫的寶物,講述著明代王室金玉滿堂、珠光寶氣的奢華生活。
在明朝的帝陵中,目前唯一一個被開啟的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定陵。因此,我們就拿定陵與梁莊王墓做個對比:明神宗朱翊鈞作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由盛轉衰的第一人,在位時也是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的。他豐厚的隨葬品也證明了這一點。在定陵裡,光是金的玉的腰帶就有十二條。但,梁莊王有十三條!一個偏安一隅的王爺,居然比皇帝還要富有,真是不可思議。
梁莊王墓的發掘過程,可謂步步驚心,獨立的石門,墓室內現代的毛巾,直穿墓頂的探洞,墓室外的大陶缸,重重的疑雲,都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被一一破解。看似簡陋的墓室,竟然出土如此眾多的奇珍異寶。而且,隨著這些珍寶出土的,還有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梁王妃,如此痴情的女子,縱使過去了500多年,也能讓今天的人們為之動容,黯然神傷。
梁莊王墓出土部分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