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是我國傳統醫學的寶貴財富,一直以來都以其較好的臨床療效和較少的副作用而受到人們的歡迎。
近年來,臨床上因使用中藥而引起不良反應的報道逐漸增多,腎毒性就是其中之一。
中藥造成腎毒性的原因
1、藥量過大造成蓄積中毒
腎臟是藥物代謝和排洩的重要器官,負責體內的大多數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排洩,藥物劑量過大時,藥物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使腎組織暴露於高濃度的藥物中而受到損害。
約20%-34%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與應用腎毒性藥物有關。據國外報道,在住院病人中約2%-5%發生藥源性急性腎功能不全,監護室病人中甚至可高達15%。在老年人中發生率更高。
2、某些中藥自帶腎毒性
一些中藥本身具有一定腎毒性,長期服用可引起藥物蓄積損害腎臟。如長期服用雷公藤、木通等所致的腎小管間質損傷及腎衰等。
還有一些礦物藥如雄黃等因含有重金屬(砷、鎘、鉛、汞等)且排洩緩慢,小劑量服用也極易蓄積導致慢性腎損害。
馬兜鈴酸:中藥傷腎代表
1964年,吳松寒最先報道了服用大劑量木通煎劑引起急性腎衰竭的病例。
1990年診所處方中開始加入的防己和厚朴2味中藥。匈牙利學者 Kakuk也報道了使用含防己和厚朴的草藥減肥茶引起的特髮型急進性腎間質纖維化。
1999年,英國《柳葉刀》雜誌報道了2名婦女因服用含關木通的草藥茶治療溼疹導致晚期腎衰竭事件。
應用薄層色譜分析法檢測發現上述腎臟損害病例主要是由於廣防己和關木通等含有的馬兜鈴酸(AA)所引起,故有專家建議用“馬兜鈴酸腎病”(AAN)來取代“中草藥腎病”。
馬兜鈴酸是一種致癌的、可導致基因突變、以及有腎毒性的植物成分。其存在多種中草藥之中。主要存在於馬兜鈴科馬兜鈴屬、細辛屬;防己科千金藤屬、蝙蝠葛屬;木通科木通屬;毛茛科鐵線蓮屬;菊科川木香屬等。
2001年11月—2012年4月,我國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釋出了47期《藥品不良反應資訊通報》,共涉及 51 種中藥材及製劑,其中被通報腎毒性的中成藥有冠心蘇合丸、龍膽瀉肝丸、舒肝理氣丸、蓮必治注射液、二十五味松石丸、維C銀翹片、雷公藤製劑等,佔總通報中成藥比例的 32%。
如何預防中藥傷腎
1、正確認識中藥材
不要盲目迷信“中藥材純天然,無毒副作用”。總的來說,中藥相對西藥來說,毒副作用要輕微的多,但並不表明中藥沒有毒副作用。因此,對中藥的毒副作用,要正視,不能誇大更不能忽視。
2、不盲目濫用中藥
如馬兜鈴酸傷腎,50多餘種中藥含有馬兜鈴酸,靠我們自己並不能記住所有的種類。因此,一定要去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用藥。不能盲目的濫用藥物,偏聽偏信,亂服用一些所謂的“偏方”。
參考文獻:
[1] 張倩倩, 王愛平, 靳洪濤. 中藥腎毒性的研究進展[J]. 解放軍藥學學報, 2013(06):558-561.
[2] 郭曉. 中藥腎毒性機制研究現狀及評價方法研究進展[J]. 中草藥, 2015, 46(23):3581-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