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梁山第一大俠魯智深也有不願意做或不敢做的事情——他連蔡京高俅都不放在眼裡,但是卻不能不對某些梁山好漢心存忌憚:打不過就不打,這是明智的選擇,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雖然表現得很勇敢,但卻沒什麼鳥用,反而可能斷送自家兄弟的性命。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敢當眾叱罵滿朝奸臣,僅魯智深一人而已。花榮箭射高俅,林沖拔刀相向,那都是電視劇的演繹,在小說原著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描寫。事實上林沖花榮都並不反對招安,他們在招安後都屢立戰功,這些戰功,除了破遼國之外,都是用殘殺江湖同道換來的。
真正反對招安並且用不換官服來表明心跡的,只有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四人而已。
在招安問題上,吳用與宋江的意見並不統一,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阮小七偷喝御酒、李逵暴打欽差陳太尉,都是吳用暗中指使的,忠義堂上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吳用憑空消失了,真正對招安還抱有一線奢望的,是及時雨宋江和玉麒麟盧俊義:“李逵揪住陳太尉拽拳便打,宋江盧俊義皆橫身抱住……此時四下大小頭領,一大半鬧將起來,宋江盧俊義只得親身上馬,將太尉並開詔一干人數護送下三關,再拜伏罪。”
宋江送走欽差,回來責怪眾好漢,又是吳用出來當眾硬懟:“哥哥,你休執迷!招安須自有日,如何怪得眾兄弟們發怒?朝廷忒不將人為念!如今閒話都打疊起,兄長且傳將令:馬軍拴束馬匹,步軍安排軍器,水軍整頓船隻,早晚必有大軍前來征討。一兩陣殺得他人亡馬倒,片甲不回,夢著也怕,那時卻再商量。”
宋江聽了吳用的安排,一腳踢死他的心都有了:“我這個梁山之主還沒有發話,你憑啥擅作主張備戰?如果真跟官軍殺出血海深仇,我就犯了彌天大罪,首惡必辦脅從不問,那時候我跟朝廷還有啥好商量的?”
宋江之所以忍氣吞聲,是因為以魯智深為首的一幫江湖豪客都反對招安:魯智提著鐵禪杖、劉唐挺著朴刀、武松掣出雙戒刀喊打喊殺,穆弘史進一齊發作,水軍六頭領罵罵咧咧退出了群聊。
吳用為什麼此時當眾給宋江下不來臺,暫且放在一邊不提,咱們要聊的是花和尚魯智深:你已經亮出了兵器,為何不將那傳旨欽差和兩個狐假虎威的奴才拍成肉餅?你是害怕盧俊義拳棒天下無雙,還是忌憚小李廣花榮箭不虛發?
細看之下,我們就會發現魯智深忌憚的不是盧俊義,也不是花榮和揭陽鎮三霸,更不是已經明確表態反招安的黑旋風李逵。
大塊頭有大智慧,正規軍軍官出身,又在渭州練兵捕盜多年,魯智深並不是一個莽漢,他明知道盧俊義心中一直有一個升官發財夢,但卻並不把盧俊義當成有威脅的對手:即使浪子燕青敢出手幫助他的主人,有一個行者武松也能應付,自己和鐵桿兄弟九紋龍史進聯手,拿下盧俊義並非難事。
魯智深當然也不在乎小李廣花榮,因為花榮並不會在接待欽差的時候背弓帶箭,即使有弓箭在手,在忠義堂那麼大點地方,也施展不開——花榮擅長遠端攻擊,近戰水平一般。
至於揭陽鎮三霸,明顯已經站在反招安陣營:罵罵咧咧退出招安群聊的六個水軍頭領,其中就有混江龍李俊、船火兒張橫、浪裡白條張順,他們顯然已經跟阮氏三雄達成了共識——都願意中流擊水,誰也不願上岸為奴。沒遮攔穆弘,更是準備跟魯智深一起動手,將欽差打殺,以絕宋江招安後路。
那麼魯智深在宋江屢次招安時只口頭反對而不動手火併,真正忌憚的是什麼呢?這時候我們就要看看豹子頭林沖的態度了:重陽節菊花大會上,魯智深武松李逵硬懟宋江,林沖默不作聲;招安受辱群情激奮,林沖還是一言不發。
這就是魯智深最忌憚的一群人:被奸臣或宋江逼上梁山的“軍官團”。
說起梁山最大的派系,既不是吳用為首的元老派,也不是孫立或顧大嫂為首的登州派,當然也不是魯智深為首的三山派。即使不算豹子頭林沖和花和尚魯智深,軍官團中也有九天罡十二地煞,地煞前九名中,除了神機軍師朱武,另外八人都曾經是朝廷軍官,這其中絕大多數人(孫立除外)都是被陷害或俘虜之後才上的梁山,對宋江口服心不服甚至可能恨之入骨,招安是他們唯一的念想。
如果魯智深拉起一夥兄弟舞刀弄槍反招安,林沖或許礙於情面置身事外,關勝徐寧等人則有極大可能會站在宋江一邊:你魯智深斷我仕途,我就斷了你們生路。東風吹戰鼓擂,玩兒起命來誰怕誰?
所以魯智深反招安,並不把矛頭指向宋江,甚至也不願意挑起火併,他的本意就是大家散夥:“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正所謂君子絕交不出惡言,大家好聚好散:你們這些軍官跟著宋江去給奸臣蔡京高俅童貫當奴才奔前程,灑家領著武兄弟史兄弟,到延安府尋趁老種經略相公去也!
以吳用的老謀深算,是不願意跟著宋江去投靠蔡京高俅童貫的——大家都是一個山上的狐狸,跟他們講聊齋等於班門弄斧,還不如到種家軍發揮自己的特長。
軍官團人數最多,實力最強,他們迫切希望透過招安洗白身份重新歸建,宋江審時度勢,也只有投降一條路可走,即使剛強正直如魯智深,也只能表示道不同不相為謀,大家好聚好散各奔前程——這就是魯智深不敢打也不能打的原因:強扭的瓜不甜,大家相識一場,沒有要拼個你死我活,你們跟著宋江去走昏君奸臣的獨木橋,灑家去走種家軍的陽關道,一刀一槍在疆場上殺出一個黎明,那才是灑家的夙願。
魯智深武松堅決不肯脫下袈裟直裰換官服戰袍,就是為了向昏君奸臣和江湖同道表明自己的態度:真英雄永不為奴,打虎英雄絕不做虎倀!
魯智深沒有不顧一切地發動火併,既保全了很多好漢兄弟的性命,也顧全了江湖道義和梁山大局,這是大智慧者的明智抉擇:以命相搏我不怕,拿兄弟的性命當賭注,我不敢!
魯智深不會讓自己的兄弟以身涉險,讀者諸君卻能對當時的形勢進行分析研判:如果魯智深暴起殺人,不但拍死了傳旨欽差,還打殺了宋江,當時會有多少梁山好漢會站在他這一邊?一心盼著招安的軍官團,有幾人會站出來跟魯智深刀兵相見?真正火併起來,最後的贏家又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