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雖然輕兵器在現代戰場是實際造成傷亡的比例已經相當低,但是任何認為有了坦克步戰等機械化裝備就可以不要伴隨步兵的人,最終都將會在戰鬥當中吃一個大虧,俄軍在車臣的遭遇就是個典型。所以不管有些人怎麼喊,我軍對於輕兵器領域的改進還是孜孜不倦的,這兩天的各種鏡頭裡,各基層部隊又出現了不少自動步槍上面向實戰需求的新發展動向。
一個是一款95式步槍新的戰術改件,用來給95式步槍安裝通用戰術導軌和光學瞄準鏡,做現代化改進時,能正常貼腮保持據槍姿勢的‘快拆貼腮板’。95系列步槍畢竟到目前為止還是我軍的主力自動步槍,並且這種主力的地位必然還會維持好多年;畢竟你看啊,95都已經定型量產差不多小30年了,連替換掉上一代過渡型步槍81系列都還沒做到呢,像什麼空軍機場警衛,青藏高原汽車兵什麼的,更是至今都還有使用56衝的;很顯然,即使QBZ-191已經開始量產換裝,95還將會在我軍和武警部隊當中,繼續存在上個十幾二十年。
但是80年代設計90年代定型的95系列,哪怕就是進行過一次改進,也確實不是太適合目前對於現代化步兵輕武器的需求了,雖說從95開始就已經每槍隨槍配發一個白光瞄準鏡,且在照門前方有一段用來接戰術附件的燕尾槽,但是這麼多年來皮卡汀尼通用導軌的流行還是讓95在安裝各種新出現的光學瞄準鏡時,有些無所適從。
95的上機匣結構沒法直接給提把加裝導軌,給現代化改裝帶來了不少困難。
針對‘對現代化光學瞄準鏡適配不良’這個問題,這十來年裡有需求的部隊也進行過不少的改進,.但總的來說這些改進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95本身的結構設計上更類似於AK系列的機匣—機匣蓋式,95雖然有上機匣結構,但是那個帶著提把一起的東西是不受力的,而照門和燕尾槽是硬連線在下機匣上的。這就導致如果直接嫁接在燕尾槽上,那會超高,沒法據槍瞄準時槍托貼腮,如果把整個提把結構全部換掉,那又會增加重量改變重心,而且結構上拆裝非常麻煩。在結構簡單不影響重心,與適配性好便於據槍瞄準之間,長期只能夠二選一,我們當然不能指責一型老槍對新時代的相容能力不夠,但是這種長期的二選一,也確實給實際使用製造了不大不小的麻煩。
從人機工程,實際成本以及對重量等的影響上來看,這種輕便快拆的塑膠材質托腮板,配合燕尾槽延長式的皮軌來安裝光學瞄準鏡,確實是最適合給95做戰術化適配的一種改件。結構簡單輕巧,而且也適合大規模生產和安裝。一方面是解決了95在我軍逐漸開始普及瞄準鏡的當下,沒有好用的鏡子能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戰術化改進之後的‘二選一衝突’,算是一種很實用的東西;也能看見我軍和武警部隊隨著這幾年實戰化訓練,以及執行一線快反任務的增多,對輕兵器上的實戰化要求,也開始逐漸增多,並且有了大規模快速鋪開且實用的需求。讓95也能快速改裝,形成符合現代戰場需要的戰鬥力。
而另一個輕兵器配件上新亮相的東西,則是給新槍準備的新刺刀,QBZ-191配套的多功能刺刀,圖紙和實物進行了一次公開的展示。刺刀這個東西就像戰鬥機的機炮一樣,屬於基本上用不上,但是該有還是要有,說不定什麼時候還真能派上用場的東西,畢竟新世紀以來著名的刺刀衝鋒的戰例還真就不少,光是英國人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各幹了一次;04年巴士拉的英軍在作戰發起前大概也沒有想到自己會碰到彈藥用完的情況,最後還真就刺刀衝鋒殲滅了幾十個敵人。更何況現代的刺刀更多的都是一種行動式多功能刀具,也不光就是白刃戰用,所以對刺刀進行不斷的改進和更新實際上還是挺重要的;不信你看美俄也在不斷的對刺刀進行推陳出新。
這次給新槍適配的新刺刀上,也能看出不少相對於上一代95上使用的刺刀的變化,首先是95上被證明好用的經典結構全部得到了保留,不管是堅固的前部套環後部卡隼的固定結構,還是用於配合剪下鐵絲網的刀身開口,95式刺刀上有的功能全部保留了下來,另外又進行了更多的最佳化;比如刀刃上加了全新的齒刃結構,應該是學習了99式傘兵刀,來切割各種軟質繩狀物體,但後移來保證刺擊的效果;而刀柄也進行了修型,從95上的圓柱形變成了類似扁形,更加方便單純的握持使用;這些小細節上的更新,讓新刺刀的實用程度比起老的95來,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這些不斷在新老裝備上進行的細節上的更新嘗試,也是我國輕兵器設計人員在武器上不斷嘗試提升效能的一些體現,我軍的輕兵器,也正在從廉價量產能用就行,開始向精益求精,力求最好的思路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