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斯圖卡
這些年來,中國推動國防現代化建設的腳步一直很穩健,大批先進裝備列裝部隊,國防能力穩步提升,老百姓對解放軍戰鬥力的信任程度不算增強;所帶來的的一個“負面”效應就是“友邦驚詫論”越來越多,不少西方媒體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已經到了讓人歎為觀止的地步。
最近美國學者扎卡里·凱克(Zachary Keck)近日在《國家利益》網站上刊文,提醒華盛頓“中國的軍事自信增強,並不意味著北京想要發動戰爭”。 文章指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認為,即使有美軍的干預,解放軍也能在東海和南海維護主權的軍事行動中取得勝利。
文章提到了幾年前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不少於87%的受訪者表示,解放軍已經具備在釣魚島海域驅逐日本自衛隊的能力;當被問及如果美國干預衝突,是否仍然相信解放軍時,至少74%的受訪者依舊持肯定態度。
與南海相關問題的結論大致也相同。這是珀斯美亞中心最近發表的一項調查結果,是基於對北京、上海、廣州、長沙和成都超過1000名成年居民進行的電話採訪。
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受訪者均不認為,軍事選項是解決東海和南海島嶼主權爭端的優先選項,而且與許多國內問題相比,調查參與者也沒有將島嶼爭端列為特別重要的問題。
文章還提到,西方普遍認為解放軍具備壓倒美軍的優勢時,可能會讓大陸方面在決定使用武力時變得更加容易;但作者認為,考慮到戰爭結果的不確定性,北京方面可能會在選擇軍事選項時非常慎重。
如何看這篇文章?
原文對中國充滿了傲慢和偏見,例如將中國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動說成是“侵略政策”;與此同時,文章還刻意將結論歪曲成為“民眾認為戰爭不符合國家利益”。事實上大多數人想表達的意思可能是,“鑑於東海和南海目前的局勢,貿然使用軍事手段並非最優選項”。
事實上也是如此。無論是東海釣魚島爭端還是南海南沙群島等島礁爭議,目前都沒有到兵戎相見的地步;隨著我們維護海權能力的不斷提高,對於周邊海域態勢掌控能力不斷增強,中國基本上牢牢掌控了主要水域和水道的主導權。
前些日子,菲律賓海軍試圖偷偷摸摸地給仁愛礁的那艘破船上運送補給,但結果很快就被中國海警予以攔截;菲律賓方面雖然跳得很高,但最終只能透過漁船,在中方人員的監視下,將食物和淡水送上去。
但是這份報告也是在提醒美國人,不要用“一戰前的德國”、“二戰前的日本”或者“冷戰時的蘇聯”來衡量中國;美國不一定必須要用凱南的遏制理論來針對中國,因為中國並沒有“正在成為戰爭的策源地”,和平仍然是這個國家發展的主基調。
中國發展國防實力,還不是因為外面晃悠的強盜“點子有些扎手”,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尋求和平崛起,但是美國卻沒有足夠的耐心尋求與中國“共處”,因為華盛頓已經明顯感覺到了統治危機:美國國內社會動盪不安,國際秩序越來越對霸權主義說“不”。美國政客太需要一個標靶,將民眾的注意力吸引過去,防止有人注意到,華盛頓才是美國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