鶺鴒香念珠是秦可卿出殯當天,北靜王出場路祭時,召見賈寶玉,從手腕上擼下來做見面禮的御賜之物。這就有幾個問題了。
首先,北靜王作為當權郡王,不應該出席秦可卿的葬禮。從後文賈敬死後,皇帝下旨“王公以下,準其弔唁”看,分明就指出北靜王貿然出席賈府“冢孫婦”的葬禮,不合法,不臣不恭不敬!
其次,北靜王將御賜鶺鴒香念珠,隨手送給賈寶玉,是對皇帝的藐視。別說御賜之物不好隨便帶在手上。就是普通人,兄弟給的禮物,也不好隨便送給別人。尤其鶺鴒香念珠背後還有特別深意。
最後,北靜王是四王八公之首,他們雖然不是一個整體,但利益趨同守望相助。是橫亙朝堂數代,影響新皇帝執政的最大勢力。
歷代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爭取這些老臣效忠。他們臣服則皇位穩固,他們不服則皇位不穩。
北靜王與皇帝算是堂兄弟。皇帝賜給他鶺鴒香念珠,就是拉攏,希望得到扶持之意。《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脊令”就是鶺鴒,說的是鶺鴒鳥群居,常發出短促明亮的叫聲。一有危險會及時提醒通知其他鶺鴒鳥,就像兄弟守望相助一樣。
皇帝賜給北靜王鶺鴒香念珠是明顯拉攏。北靜王卻轉手送給賈寶玉,既是對皇帝不敬,也是對賈家拉攏。
為人臣子藐視皇帝,拉攏其他臣子結黨,他是忠臣還是逆臣就不言而喻了。
不過,本文主要不說北靜王,而是要從鶺鴒香念珠入手,說一下賈家抄家和賈元春之死。這背後有什麼故事呢?
我們發現《紅樓夢》裡有很多唐代的影子。比方國都叫長安,皇宮是大明宮,戴權是大明宮內相。賈母父親史公是尚書令,唐以後就沒有這個官稱。包括太上皇與皇帝同朝,也是唐朝最多,最有影響的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和唐肅宗李亨。《紅樓夢》裡關於他們的線索引用很多。
曹雪芹當然不是寫唐朝歷史,而是借唐朝一部分典故鋪陳《紅樓夢》的故事線索,以便於讀書人理解故事。後面宋朝、明朝和清朝的一些線索引用都是這個道理。
鶺鴒香念珠的典出,第一時間讓人想到唐明皇唯一傳世的書法《鶺鴒頌》,就是描寫他與幾位兄弟的兄弟情。
唐明皇李隆基,史稱唐玄宗。他是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第三子,開創了開元盛世。晚年卻因寵幸楊貴妃和楊國忠,釀成安史之亂,盛唐由此而終。
馬嵬驛之變後,楊貴妃被縊死,楊國忠被殺,楊家灰飛煙滅。唐明皇西進入川,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登基為皇帝,是為唐肅宗,尊唐明皇為太上皇。
唐肅宗啟用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後,接回唐明皇,一時間兩皇同朝,李白有詩“雙懸日月照乾坤”,《紅樓夢》也有引用。史湘雲的酒令說過。
史湘雲的海棠花籤“只恐夜深花睡去”,就是借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表達湘雲與丈夫的愛情悲劇。
唐明皇做了太上皇,與李亨同朝。《紅樓夢》中也有太上皇。賈元春晉升後,賈政先拜見皇帝,隨後去了“東宮”,就是去見太上皇。
大明宮又叫東內,是唐太宗給太上皇李淵修建的宮殿。而李隆基晚年被李亨由興慶宮遷到太極宮。太極宮就是太極宮、東宮和掖庭宮的統稱。賈政去東宮就是去拜謝太上皇。
賈元春省親,更是太上皇的旨意,賈家積極響應,代表對太上皇念茲在茲,忠心臣服。必然引起皇帝不滿。不提。
唐明皇晚年思念楊貴妃的故事,被白居易寫成《長恨歌》,清代戲劇家洪昇據此創作了《長生殿》。
賈元春省親當晚點戲《乞巧》就出自《長生殿》。脂硯齋批語《長生殿》伏賈元春之死。暗示元春與楊貴妃一樣下場。
根據元春判詞圖畫“弓和香櫞”影射賈家心有不甘參與謀逆,“虎兕相逢大夢歸”代表落實衝突,以及北靜王拉攏賈家圖謀不軌,焦大叫囂“紅刀子進白刀子出(反了)”,戴權賣給賈蓉五品龍禁尉是個“請君入甕”的騙局等種種線索,《紅樓夢》最後有一場類似馬嵬驛之變的軍事行動,賈家對皇帝圖謀不軌失敗,慘被抄家。
寧國府介入深,灰飛煙滅。榮國府被連累抄家後主犯治罪,其他人遣散自生自滅。賈元春在行動發生前,發現皇帝設圈套害賈家,被下旨由夏守忠處死,結局與楊貴妃一樣,又淒涼又恥辱。
綜上,鶺鴒香念珠背後,是曹雪芹借唐明皇的馬嵬驛之變,講述賈家與賈元春的下場,就像楊家與楊貴妃,捲入皇權鬥爭而灰飛煙滅。
鶺鴒香念珠典出唐明皇的《鶺鴒賦》,暗示《紅樓夢》的政治格局和故事走向脈絡。
當然,《紅樓夢》吸收了很多歷朝歷代的故事片段,豐富了“興亡”二字的真諦。至於什麼“唐宋明清”歷史云云,不過是以史為鑑罷了!
文|君箋雅侃紅樓
關注作者、點贊、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