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不要扼殺孩子的學習能力

由一個我們日常生活中很不起眼的小例子開始,為你一層層揭開“教育地圖”,靜下心,慢慢看……

逆向提問的回答思路

有位深圳的媽媽對我說,她6歲的兒子看起來總是暈暈乎乎的,說話莫名其妙,有時候會讓人哭笑不得。我問她具體的情況,她舉了兩個例子。

比如,媽媽開車的時候,母子倆曾有這樣的對話。

兒子:“媽媽,車燈為什麼會閃?”

媽媽:“要變道。”

兒子:“為什麼變道就閃呢?”

媽媽說:“要讓後面的司機知道。”

兒子:“為什麼要讓後面的司機知道?”

媽媽:“我們要變道了,當然要讓後面的司機知道呀!”

孩子又重複了一句:“為什麼要讓他們知道呢?”

媽媽覺得孩子有點不可理喻。還有的時候,他坐在車上說:“再有1000米就到北京啦。”

在媽媽看來,孩子的話純屬胡說八道。

聽完,我問媽媽:“關於開車變道的事情,你覺得孩子是故意搗亂,還是真的不懂呢?”媽媽說:“他應該懂了吧,我已經說得很明白啦。”是的,我們以為自己說得很明白,孩子就應該懂,其實並沒有解開孩子心中的疑團。聽了媽媽的描述,我對媽媽說:“估計孩子沒有理解變道和閃燈之間的關係,一個6歲的孩子,沒有開車的經驗,他的理解非常簡單:變道就變道吧,為什麼要閃燈呢?還要讓後面的司機知道,關他什麼事兒?”媽媽說:“看來他可能真的不知道。”變道的時候要閃燈,讓後面的司機有心理準備,避免發生碰撞——對成人來說這是常識,對孩子來說,這是新知識。那麼,如果用講解常識的方法去講解新知識,孩子肯定會覺得雲裡霧裡。

我告訴這位媽媽,對於新知識,我們不但要讓孩子知道“是什麼”,還要讓他理解“為什麼”,這才算真的講明白了。比如這個交通規則,你前面給他講了半天,只是回答了“是什麼”——變道要閃燈,但沒有回答“為什麼”——變道與閃燈之間的關係。

媽媽問我怎樣才能讓孩子明白,我告訴她一個思路。我們不妨逆向提問:“如果我們不閃燈,後面的司機不知道我們要變道,假設他又開得很快,會怎樣呢?”孩子思考一下通常能想出答案——發生碰撞。然後可以問孩子:“兩車碰撞在一起,是不是很危險?車會受損,人也會受傷吧?有什麼辦法能避免碰撞呢?用招手的辦法有用嗎?用喊話的方法能聽見嗎?你還能想出更好的辦法嗎?”這樣慢慢引導,孩子會發現,閃燈是最安全、最有效、最聰明的方法。然後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繼續觀察:除了變道閃燈,還有什麼時候要閃燈?每種閃燈的含義是什麼?道路上方的各種標誌,以及路面上各種線分別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呢?沒有會怎樣?透過這一系列的觀察和討論,孩子不但瞭解了完整的交通規則,還理解了每項交通規則背後隱藏的智慧和祝福。孩子自然會認識到,交通規則是保護大家的,他也會更願意主動遵守交通規則。

你有沒有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我們都非常關心孩子的學習態度,希望孩子愛學習,卻常常忽略另一個問題:有的孩子很想好好學習,也付出了很多時間與精力,結果卻差強人意。也就是說,光有學習態度還不夠,還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學習能力。每個孩子都有天然的好奇心,這是學習能力的發源地,從出生的那一刻,學習就開始了,孩子在一刻不停地探索這個世界。遺憾的是,這種探索的本能常常被人為扼殺。學習能力最大的殺手,就是輕視孩子的“為什麼”,漠視孩子的困惑。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會問一些可笑的甚至沒法回答的問題,比如:鳥為什麼會飛呀?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呀?石頭為什麼沒有腿呀?人為什麼會死呀?星星為什麼那麼小呀?土裡為什麼能長出小草和大樹呀……

被孩子問煩了,我們常常敷衍孩子說“本來就是那樣的”,這等於沒有回答。有一次鵬鵬小朋友問他媽媽:“腳踏車的輪子為什麼會轉呀?”媽媽告訴他:“因為輪子是圓的。”我發現鵬鵬仍然一臉困惑地站在那裡,我就走過去問鵬鵬:“你是不是想知道,你只是踩了踏板,為什麼輪子就會轉動起來了?”鵬鵬使勁地點頭。於是我把腳踏車倒過來,然後用手搖動踏板,讓鵬鵬觀察發生了什麼。他饒有興趣地看了很久,眼睛裡閃耀著好奇的光芒,我告訴他,與車輪和踏板固定在一起的零件,叫作齒輪,帶動兩個齒輪轉動的,是鏈條。

我沒再多說什麼,但我相信,以後他上物理課學到齒輪的時候,一定會想起這一幕。再比如,孩子問“鳥為什麼會飛”,如果告訴孩子“因為鳥有翅膀”,這只是回答了最表層的問題。其實我們還可以就此引申出很多有意思的話題。比如,家裡養的鴨子也有翅膀,為什麼飛不起來呢?不妨引導孩子觀察各種鳥,慢慢孩子就會發現,這與鳥的翼長和體重都有關係。其實,這個話題已經靠近了空氣動力學。另外,不同的鳥,飛的高度和姿態也都不一樣,有的鳥還有特殊的本領,比如滑翔、懸停、俯衝、翻飛等。如果孩子感興趣,可以更細緻地瞭解不同的鳥類,由此孩子便會對動物學產生好感,並驚歎於造物的神奇。

陪孩子一起來織網咖

學習,往往都是從有價值的問題開始的。我曾經向許多媽媽建議,當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除了認真對待、認真回答以外,不妨做一些統一規格的卡片,回答不了的“為什麼”先記錄下來,並放在一個專門的盒子裡,做成一個儲蓄“為什麼”的銀行,這是最好的教科書。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他們常常問出一些非常深刻、非常核心的問題,而且覆蓋範圍非常廣泛,幾乎囊括了天文、地理、生物、化學、物理、數學、歷史等人類的全部學科。這些“為什麼”也是最好的知識路線圖。我們不妨和孩子一起去追蹤答案,開始知識的發現之旅,帶著問題去閱讀、上網查詢資料、請教老師和親人朋友,每尋找到一個答案,就記錄在卡片後面,並慶祝每個並不新鮮的“新發現”。通常,一個“為什麼”解決了,又會生出許多新的“為什麼”,透過追蹤這些“為什麼”,慢慢就織成了一張完整的知識網。這個“織網”的過程是主動的、愉悅的,充滿了探索新知的樂趣。並且這些知識都是融會貫通的,孩子透過探索得到答案,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孩子上學以後會發現,課本上的知識他早就思考過,甚至發現他自己當前的知識儲備已經遠遠超越了課堂的內容。

當然,和孩子一起探索的過程,也是對我們的耐心和好奇心的考驗。孩子的好奇是全方位的,而我們的好奇,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流失,我們更關注“有用的”和“需要的”內容。與孩子相比,我們的好奇心已經嚴重萎縮。所以我們不要用自己的認知界限去框定孩子,而應跟隨孩子好奇的腳步,單純地去體會那些“沒用的”知識帶來的樂趣。另外,隨著孩子知識面的擴充套件,如果我們希望與孩子有交集,哪怕部分地參與孩子的探索,對父母來說也是一種挑戰,也是個技術活兒,這不但需要耐心,還需要毅力。當然,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陪伴,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

相反,如果我們輕視孩子的“為什麼”,敷衍孩子的問題,甚至阻止孩子問“沒用的”、考試不考的問題,那麼孩子探索的鏈條便會出現斷裂,因此失去學習的靈魂——主動探索的精神。當孩子進入被動學習的狀態,就成了一個被灌輸、被填充的知識容器,只會機械地記憶結論,很難洞悉知識之間的深層聯絡。如果僅僅把知識儲存在大腦裡,不能靈活運用,那不是真正的知識,而是知識的“殘骸”。許多家長抱怨孩子“被動、不自覺”,我們不妨回頭看看,是否做到了珍視孩子的好奇心,是否認真對待了孩子五花八門的“為什麼”。沒有了主動探索的精神,學習註定會成為苦差事。

也許你會問,既然書本上都有答案,我們直接告訴孩子結論,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嗎?確切地說,這是高效的儲存知識的方式。學習,至少包括儲存知識和發展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發展能力是更核心的目標。能力的發展是在探索的過程中實現的。這個探索的過程會綜合運用並提升一個人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等各項能力,相當於讓孩子重走了科學家發現知識的路徑。愛因斯坦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學校教給你的一切知識都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課本上那些知識,就算忘了也可以很快查閱到,最關鍵的是透過學習知識獲取學習的能力。這便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

等出來的契機

常常看到一些家長硬生生地給孩子灌輸一些知識,孩子卻很排斥。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沒有把握好教育的契機——我們想講的時候,並不是孩子想學的時候。教育的契機通常是等來的——當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當孩子感到好奇的時候,機會便來了。以前文中那個6歲的男孩為例,如果家長心血來潮教他長度單位,會顯得很突兀,孩子也會感覺很枯燥。他說“再有1000米就到北京啦”,也許是說著玩,也許他並不懂得1000米有多遠。我們不妨以此為切入點。比如,車再向前走一段,可以問問孩子:“到北京了嗎?你能說說1000米有多遠嗎?”從孩子的回答中,我們便可以判斷出他是真不知道,還是說著玩。平時在開車的過程中,可以告訴他,1000米大約有多遠。

在此基礎上可以引申出一個長度遊戲,比如,你知道1米有多長嗎?1釐米又是多長?如果孩子不知道,可以找一把尺子和孩子玩測量長度的遊戲,比如,和他一起量桌子有多高、窗戶有多寬、走廊有多長,或者30米可以幾步走完。為了增加趣味性,還可以先估計後測量,和孩子一起互相出題互相驗證。總之,這個遊戲玩過了,孩子對千米、米、分米、釐米都能有概念,也能估算出一些東西的大致長度。這不恰好是數學課上要學的內容嗎?我們透過遊戲在恰當的時機已經教會了孩子,等孩子再學習的時候便不會有陌生感。如果一個新知識裡面包含了孩子熟悉的內容,就特別容易使其產生共鳴。既然孩子提到了北京,不妨拿出地圖讓孩子找找北京在哪裡,看看深圳與北京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如果去北京,要經過哪些省份、哪些城市,這也能讓孩子間接地瞭解地理知識。

許多孩子覺得學習痛苦,是因為當前的教育體制壓抑了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另外班級授課制雖然高效,卻很難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個性和興趣點。學校當天教授的內容很難與孩子想學的內容相吻合。而家裡則是最適合因材施教的地方,千萬不要把家裡弄成第二個應試教育的舞臺。因此我不主張把學習和生活割裂開來,也不主張把學習和遊戲對立起來,我們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學習的樂趣和契機,恰到好處地點撥孩子。透過遊戲,無須正襟危坐,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知識了。沒有痕跡、沒有負擔、沒有意識的學習,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我們往往忽略了生活的契機,卻要花費金錢和時間,依賴興趣班培訓某種單項能力,真是捨近求遠。

孩子的學習問題是每個家庭都必然要經歷面對的,是偷不了懶的事,假如你今天偷懶了,那麼早晚有一天會還回來!

分類: 親子
時間: 2021-09-18

相關文章

一二年級不考試,家長掌握孩子語文學習能力,3個考查方法請收好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開學後一二年級不再進行紙筆考試了,不少家長很擔心,不考試,那怎麼知道孩子學習到底如何?尤其是語文學習的能力,書寫.拼寫都很重要,書面作業也不讓佈置了,一年級乾脆什 ...

優秀的父母,都在培養孩子這三個習慣!(建議收藏)

優秀的父母,都在培養孩子這三個習慣!(建議收藏)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說:教育,就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孩子未來怎麼樣,關鍵在於養成了什麼習慣.希望孩子擁有成功.幸福.美滿的人生,是為人父母的共同期望.可是,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他的未來,掌控 ...

走訪200個學霸家庭:自律的孩子,原來住這樣的房子

走訪200個學霸家庭:自律的孩子,原來住這樣的房子
點選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前陣子,寫了一篇文章:汪涵妻子承認雞娃失敗:為孩子搬到魔都,半年後落荒而逃,引發了大家的很多討論. 在大量的留言中,有一條說孩子內驅力的留言, ...

想讓孩子乖巧又聽話,你需要學會這三招

想讓孩子乖巧又聽話,你需要學會這三招
"我們家孩子說他兩句就生氣,進房間關門.""我們家的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好像沒聽見我們說的一樣.""我們家的在外人面前可好了,轉身面對我們就橫眉冷 ...

“早知如此,就不讓孩子考研了”,母親的話,道出多少家長的無奈

“早知如此,就不讓孩子考研了”,母親的話,道出多少家長的無奈
高考中的失利,能否透過考研得到彌補?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畢竟兩者有著本質區別. 高考是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復習,你只需要跟上進度,竭盡全力就可以:考研則不同,這是一場一個人的戰鬥,沒有老師會告訴你重點題 ...

花花說“雙減”之後普通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學習
"雙減"是針對於兩方,一方是針對於學校:減輕課業負擔,即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作業,三到五年級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階段不能超過90分鐘.(作業少了,對於知識的需求是沒有少 ...

《學習的本質:提升成績的5大規律》:給孩子格局比給目標更重要

《學習的本質:提升成績的5大規律》:給孩子格局比給目標更重要
歡迎來到月月說書,我是月月,分享書中故事,解讀大眾人生.今天, 我將為你拆解<學習的本質:提升成績的5大規律>這本書. 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場景: 孩子學習非常認真,一有時間就在學習,經常熬到 ...

中秋與孩子一起看電影,點燃學習熱情,喚醒沉睡的巨人

中秋與孩子一起看電影,點燃學習熱情,喚醒沉睡的巨人
請在假期和孩子一起觀看,一起探討 開學三週,面對著五十個初一孩子,可愛調皮的舉動讓人心生歡喜.孩子們熱熱鬧鬧,心思彷彿沒有落在學習,只是機械式地應付著老師佈置的作業:經常有十幾個同學動作很慢,拖延症成 ...

孩子沒考好 家長怎麼做
這幾天,中小學生的家長就要知道孩子的期末考試成績了.然而,面對孩子不理想的成績時,家長不應一味數落.抱怨孩子,否定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而應明確告訴孩子,努力了就是勝利. 對於孩子來說,考多高的 ...

11歲男孩愛好特殊卻被父母支援: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爽

11歲男孩愛好特殊卻被父母支援: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爽
"教育孩子需要一種綿力,要順應孩子的感覺與節奏,錯誤的教育方向與方式,孩子會把你撞飛." 如果你的孩子熱衷於研究各種蟲子,你會支援嗎? 在紀錄片<小小少年>中,11歲的 ...

孩子不愛學習,那是“慢性病”

孩子不愛學習,那是“慢性病”
孩子不愛學習,那是"慢性病"."慢性病",就要有長期應對的覺悟."慢性病"要的是長期觀察.長期治療.長期用功,而不是下猛藥,立刻見效.趁放假 ...

“我媽媽是騙子”:毀掉一個孩子,騙他一次就夠了

“我媽媽是騙子”:毀掉一個孩子,騙他一次就夠了
"孩子走過最長的路,就是父母的套路." 新疆哈密市一位媽媽,給3歲的女兒買了個巨大的棉花糖. 孩子愛不釋手,細細品味起來. 眼看著棉花糖一點點下了肚,媽媽也開始擔心起來,怕吃多了對 ...

在家應對「精力旺盛」孩子的訓練方法

在家應對「精力旺盛」孩子的訓練方法
下面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好不容易下班回到家放鬆放鬆,可偏偏家裡有個精力旺盛的小孩,一會兒叫你做遊戲.一會兒拉著你玩玩具. 明明白天已經帶孩子出去玩過了,可晚上到家依然活力滿滿,怎麼哄都不睡覺, ...

也太會玩了!看了她,你還會限制孩子玩嗎?

也太會玩了!看了她,你還會限制孩子玩嗎?
文 | 米粒媽 雙減一來,米粒踢球的時間越來越充裕了,而且他樂在其中,覺得撿了大便宜了.我有時候都會擔心他運動過力.看看他有多少時間用來運動:<兒子手舞足蹈拿回來的新課表,讓我倒吸一口涼氣> ...

能言善食 | 孩子發音不清淅,長大後會自己好了嗎?

能言善食 | 孩子發音不清淅,長大後會自己好了嗎?
[開欄語] 廣東省中醫院言語吞嚥診療中心楊海芳主任攜團隊成員將定期為您推送成人及兒童溝通(言語/智慧)障礙.吞嚥(餵養)障礙的相關中西醫康復及保健知識,助您及時發現問題,儘早就醫,早日康復,開啟&qu ...

想象力關係著孩子的智力發展
3-6歲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最佳時期,也是這個教育黃金期的重中之中. 幾對父母在一起領孩子做遊戲時,其中一個家長提問:"雪融化後是什麼?" 聽了這個問題,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內容五 ...

孩子睡覺時間夠嗎?
現在的教育,秉承了精英教育的理念,把孩子往精英層次上培養. 所以,基本上只看成績,因為考試是指揮棒,只有成績有用. 孩子成績好,一切都好,所有的都是你的. 不管你是自己學來的,還是補課補來的, 熬時間 ...

家長的認知層面決定孩子的成長髮育

家長的認知層面決定孩子的成長髮育
這幾天做地推,發現幼兒園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依然停留在舞蹈繪畫要麼就上培訓班還早等層面. 做了這些年的幼兒學習能力訓練,在3到6歲孩子綜合學習能力提升最好的年齡段裡,家長卻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觀念,教育 ...

“雙減”之後,上不了別上了

“雙減”之後,上不了別上了
開學仨禮拜,你家娃的學習生活有變化嗎? 有沒有在學校託管,託管的效果如何? 作業量減少了嗎.睡眠時長增加了嗎? 週六日無課可補,你和娃是否感到神清氣爽? "雙減"之後,母慈子孝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