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幾篇文章都涉及到了旅遊供應鏈,今天我就詳細說說這道供應鏈。知道了這些,會讓您在旅遊的時候,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每項旅遊服務是怎麼來的,又是誰負責的,也能在遇到問題時,給到您一些直觀的幫助。(全文約3000字,依舊是乾貨滿滿的一篇文章,非內部資深人員可不會知道得這麼清楚哦[偷笑])
首先,旅遊這道供應鏈的最頂端——航空公司。可以說,除了旅遊局、民航局這些官方機構,航空公司就是這條食物鏈無可置疑的頂層。它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任何一箇中長途旅遊產品,無論是自由行還是跟團,都離不開機票(當然現在可能還多了高鐵,但目前還撼動不了航司這個霸主,而且高鐵動車等全是官方在運營,我們這裡討論的更多的是帶有民營性質的鏈條)。所以,航司想賣給誰,就賣給誰;想定什麼價,就定什麼價,幾乎是完完全全的賣方市場,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性。
這種主動性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售後,如航班延誤的投訴,退改簽的規則等等,對C端的直接消費者是如此,對B端的各大供應商也是一樣,可以說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無非,對於量大的旅遊批發商,會給予政策上的一些優惠,但這些優惠往往捆綁著無數個限制條件。最常見的,團隊票無法退改簽,無法只退單程,無法升艙,還往往不比其自身推出的特價艙位的票便宜。這就造成了消費者吐槽旅行社,認為是旅行社不讓他們退改簽等等,著實是大大的冤枉。
這還只是對消費者而言,對B端的旅遊批發商,航司的嘴臉更是顯露無疑。你如果需要旺季的團隊票,那你必須把淡季的也打包買走,並且都有不低的成團率要求,達不到成團率會面臨高額的罰款,航司才不會管你批發商的死活,你不要這套票,其他有的是要的人,而且個個都揣著大把現金,因為航司需要先打一大部分的定金。所以,很多旅遊批發商的現金流都被束縛在了航司這邊。
所以,可以把“萬惡之源”這個稱號送給各大航司,資本家的嘴臉沒有一個是好看的。
說完頂端的獨角獸,再來說說它下面的幾個大塊頭。
其中體量最大的,就屬各地的一些龍頭旅遊批發商。注意,這裡說的是旅遊批發商,而不是我們平時訂旅遊產品對接的旅遊門店哦,差別是很大的。幾乎每一個大一點的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兩家大的批發商,這些批發商有的是綜合性質的,就是每個目的地都涉及,然後中長短周邊也都有涉及,還有的甚至會有自己的票臺、車隊,儼然是一個小的旅遊王國,在裡面你可以找到世面上95%以上的產品,無論是團隊遊還是自由行,都囊括在裡面。
旅遊批發商不僅上端緊密聯絡著各大航司,中端和各個目的地的地接也是形影不離的,它們會把目的地地接的產品,進行簡單的包裝,加上航司的機票,最終打包成一個成形的旅遊產品。然後,它會對這個旅遊產品進行定價,將其“寄賣”給各個終端的旅行社、旅遊自由人、線上網站,最終由這些終端對旅遊產品進行再包裝,再次定價,最後售賣給消費者。可以說,旅遊批發商是個承上啟下的軸承,在目前這個環境下,不可或缺。很多旅遊人嘗試想切割掉這個環節,從而得到更多的利益,也給消費者更大的優惠,同時還會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更有些批發商也在嘗試轉型,試圖直面C端,但這兩種嘗試無疑都以失敗而告終,原因是多方面的,過於複雜,不做闡述。
當然這裡面會有些特殊的,比如龐大的線上網站,例如攜程、同程。它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旅遊批發商,特別是對接航司這塊,比一些傳統的批發商更具實力,也更受航司的青睞。但術有所長,必有其短,線上網站對目的地地接的滲透還處在非常淺的階段,要麼是自己花錢砸出自己的地接,產品上會冠以“自營”標識;要麼,只能和當地的一些小地接進行合作,但往往這些小地接實力又跟不上,價格又沒有競爭力,往往還不如直接從本地的批發商手裡直接拿產品來的划算。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線上網站的一些產品,線上下門店會改頭換面之後再次出現,內容一模一樣,但價格往往低了很多,這也是線上網站團隊遊一直起不來的原因之一。
批發商介紹完了之後,就是和它處在同一層次上的目的地地接。它可以說是你所報名的旅遊產品的實際創造者,70%以上的行程都是由他們制定的,除開近些年流行的定製遊,其他幾乎都會有地接的身影在其中。它們的作用是聯結當地的旅遊資源,比如酒店、景點、導遊、車隊、購物店,然後將其打包成一個地接產品,或者叫“目的地跟團”產品,是不是很熟悉,看似高大上的目的地跟團,其實是出發地跟團產品的雛形。
拿雲南舉例,可能你從上海報了個4000的團,他從北京報了個6000的團,張三從海南報了個2000的團,李四又自己坐飛機到雲南後報了個當地跟團,他們雖然被分在了不同的旅遊團,但你會驚喜地發現,走的行程是一模一樣的,是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酒店的差別和購物店多寡的區別。這就是地接的作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節約了成本。你要想,不可能每個城市都去設計自己的產品,不說當地城市的批發商有沒有這個量可以發團,就算可以,全國200餘個城市,都自己設計一款雲南跟團的產品,那讓雲南的地接怎麼辦,無限量增加他們的工作量,並極大地增加了成本,也無法做到,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可供驅使。所以,這也是定製遊比常規跟團貴許多的原因,你不走尋常路,當然有不尋常的價格。就比如你買車,流水線的量產車和手工定製的限量版,這就是成本的區別。
而現在很多人的誤區還存在在,我的所有旅遊產品都是旅行社(門店)弄出來的,有問題直接找他們就行,他們分分鐘就能搞定的。
而這種誤區,最容易導致投訴以及互相的不理解。旅遊門店,是旅遊供應鏈的終端,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更像是商場裡面的櫃檯,比如這個櫃檯裡同時賣著小米、華為、蘋果的手機,我們只是從這個櫃檯買手機,後面如果產生售後的問題,應該要找各自的售後服務點,要吐槽手機的不好用,也要向著各自的手機廠商吐槽,而不是把所有矛頭指向櫃檯。但放在旅遊上,很多人就不能理解,或者說一時間難以理解。
旅遊門店可以說是賺著最少的錢,操著最重的心,做著最繁瑣的事,面對著各色各樣的人,有的時候也是有苦說不出。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旅遊批發商或者地接的不作為,它們同樣有旅遊門店沒有的壓力,比如資金流......
和旅遊門店某種意義上處於同一供應鏈層次的是各種酒店代理、景區票務代理、車隊管理人、個人票臺等,都是一些具象化的服務供應商,已經是非常細分了。而這些,除了旅遊門店,其餘都是一般C端客人無法直接聯絡得到的,並且這些資源,一般的旅遊門店也不能去涉及,或者很少去涉及,這是違反行業規則的。性質相當於越級上報,你想想,直接略過你的上一層,去聯絡供應商,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妥妥地封殺你,以後不帶你玩兒了,你就只能歇菜,轉行或者你不甘心,一夜暴富之後把旅遊批發商給收購了。
總結一下,一個旅遊產品,從最初的產生經歷了航司出的機票,酒店代理給的酒店,景區和車隊的串聯,導遊,購物店,由地接串聯起來(注意,這裡就已經被加了兩層的利潤),之後打包給旅遊批發商(又加了一層),旅遊批發商給到門店(再加一層),門店給到消費者(最後一層),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走到你的面前。不過不要被層層的利潤所嚇到,每個行業都是這樣,最終呈現在你面前的價格大多是合理的。
這個時候,你覺得價格合適,就會開啟你的旅程,覺得不合適,就會陷入比價之中,或擱淺、或改變主意更換目的地等等,反正是開始走到消費者的那一步了。
ps:我的一些分享,不是很教條的,帶有自己的一些觀點,各個名詞之類的,解釋得可能沒有那麼專業,但是帶著實際體會說的,想讓大家理解地更為透徹。最後,碼字不易,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