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駱駝祥子》裡,透過拉黃包車的祥子,描寫了“北京最美的一條街”,他是這麼寫的:“這兒什麼都有,有御河、有故宮的角樓、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鰲玉蝀橋、有團城、有紅牆、有圖書館、有大號的石獅子,多美,多漂亮。”
這便是北京阜景街,又稱阜景歷史文化街。它形成於元代,歷經明、清、民國,延續至今,全長3.8公里。從歷史古建到近現代舊址,從皇城宮闕到西洋教堂,這裡應有盡有。說它是“北京最美的一條街”,絕對不過分~小北今天挑幾個冷門的聊一聊~
歷代帝王廟
歷代帝王廟是明清兩代皇帝崇祀歷代開業帝王和歷代開國功臣的場所,乾隆幾經調整,最後將祭祀的帝王確定為188位。
歷代帝王廟佔地21500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唯一的祭祀中華三皇五帝、歷代帝王和文臣武將的明清皇家廟宇,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程序一脈相承、連綿不斷的歷史見證。乾隆提出了“中華統緒,絕不斷線”的觀點。
從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間,在歷代帝王廟共舉行過662次祭祀大典。它是中國古建築寶庫中的精品,更是吸引海內外華人祭祖炎黃、頌揚先賢、增強歷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場所。
廣濟寺
西四路口的西北角有一座著名的寺廟,跨越三朝,歷久彌新,香火旺盛,這便是廣濟寺,也是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廣濟寺歷史悠久,但命運多舛。
它初創建於金代(1115~1234),初名西劉村寺。元代改稱報恩洪濟寺,後毀於兵燹,殿宇無存。明天順元年(1457)開始在原址重建,成化二年(1466)完工,更名“弘慈廣濟寺”。
明萬曆十一年(1583)、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又兩次重建。民國年間,寺兩次遭火災,又兩次重建。
解放初期,政府撥款將全部寺舍修復,1953年為中國佛教協會會址。此後又兩次進行全面修繕,使之得以儲存古寺原貌。
萬松老人塔
西四路口南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古塔,這便是萬松老人塔。它始建於元代,是北京作為文化古城的早期建築之一,也是北京城區僅存的一座密簷式磚塔。
塔原為八角七級密簷式,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時加高至九級。現塔為1927年葉恭綽等人集資重修。塔高16米,八角九級密簷式,清塔中包著元塔,古樸典雅,玲瓏精緻。旁邊的磚塔衚衕因之得名,這條衚衕也是北京從元代留存至今的北京最古老的衚衕之一。
如今,萬松老人塔下有個典雅的小院,這便是正陽書局,是一個專門賣北京文史類舊書的書店,這裡能找到不少北京史料,是很多北京人寄託鄉愁的地方。
這個小院很適合沒事閒逛,翻翻舊書,看看古塔,院子裡經常有展覽,還有茶座,是個很愜意地可以閒度時光的地方。書店裡的貓非常慵懶可愛,名叫“磚磚”。
西什庫教堂
從西四再往東走,過了西安門,便可以看見西什庫教堂的尖頂。西什庫教堂俗稱北堂,和宣武門的南堂相對應。它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開堂,曾經長期作為天主教北京教區的主教座堂,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它的四個高高的尖塔,三個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圓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莊而綺麗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環繞之中越發顯得潔白挺拔,整體建築非常美麗。
北平圖書館舊址
北平圖書館1931年落成,是當時遠東最先進的圖書館之一,共耗費銀元240餘萬元,皆來自退還的庚子賠款,佔地面積七十六畝,建築外觀是華麗的中國傳統宮殿式結構,內部設施則全部為當時最先進的西式裝置,較之美國國會圖書館決不遜色。
有學人記載“單是它那中央大廳兩側下樓梯的衛生間,鋪地六角小瓷磚,外面看不到裡面裡面能看到外面的窗玻璃,一色都是美國貨,比北京飯店的還講究”。
而這麼高大上還講究的圖書館當年是免費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市民無需交納任何費用,只需每次在圖書館入口處領取具有借書證性質的門牌就可以在圖書館中任意借書閱覽,但並不提供外借。
1987年,北京圖書館新館在白石橋路(今中關村南大街)落成,這裡成為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來源 | 北京旅遊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