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做不到的科研創意,並不等於是錯的。中國科研人員如果沿著同樣的道路前進,用小步快跑的策略,就有可能把型號率先搞出來。
前幾周,美國軍政高層吵得沸沸揚揚,說中國搞了一次部分軌道轟炸武器試驗,其中涉及到了高超音速導彈。但是很快,在第七屆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宣佈,單級入軌的“騰雲”工程首飛成功。這條訊息充分回答了美國人的焦慮,中國方面試飛的,根本就不是軍用型號。
“騰雲”是一種揹負式的單級入軌飛行器。這個概念並不是中國科研人員首先提出來的,而是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替代太空梭的新型號,先後提出了好幾個方案。因為難度太大,這些計劃沒有一個取得成功。其中揹負式發射的方案至少出現過兩次。但是這些型號為什麼沒有能夠延續下去呢大慨是NASA的胃口太大了,想一步到位研製一種能夠載人的飛行器。難度這麼大,一再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相比之下NASA的縮比太空梭方案卻取得了成功,這就是後來移交給美國空軍的X37B無人空天飛機。
目前,在我們已經知道的美國航空航天局科研專案中,已經沒有單級入軌的科研專案了,主要的經費都扔進了重返月球的阿爾特米斯計劃當中。美國做不到,並不等於這種方法是錯的。中國科研人員如果沿著同樣的道路前進,用小步快跑的策略,就有可能把型號率先發射成功,這就是騰雲飛行器的思路。騰雲自始至終都不是一個保密型號,更不是軍用型號,在幾年前的國際宇航聯太空探索大會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就展示了騰雲計劃的模型。當時還引發了新聞媒體的集中報道。
其實就在這同一個時期,國內外的類似想法層出不窮。最有名的就是英國提出的雲霄塔空天飛機方案,這種超大型的空天飛機採用組合式發動機概念,據說能夠實現單級入軌的夢想。但是幾年過去了,雲霄塔還是PPT上的圖案而已。所以在國外,很難有人會想到,中國科研者是認真的,並且嚴格按照進度來實施各種大型實驗乃至飛行實驗。
美國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DARPA的專家們抱怨:騰雲專案違背了物理規律。這些專家怎麼可能不知道單級入軌方案的可行性呢。騰雲所違反的實際上是美國高技術型號研發的傳統文化而已。這個專案要是放在美國,沒有10-15年的時間和極為龐大的投資是不可能做到試飛這一步的。
8月份的中國航天發射記錄中,確實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了一次長征2號丙火箭的發射,但主要任務是三顆通訊技術試驗衛星。所以很顯然,騰雲計劃是搭載飛行了一個縮小比例的樣機。如果要想完全達到騰雲工程的設計目標,今後還要研製全尺寸的樣機,並且從一個地面機場水平滑跑起飛進入大氣層,再釋放軌道器。
雖然這一點還沒有實現,但是騰雲工程已經完成了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在軌釋放軌道器,並且母機和軌道器都成功實現了重返大氣層。
站在美國的角度這樣先進技術,肯定是先提供給軍用。所以美國人很難理解,為什麼中國科研單位會把他當做一種商業工具,而不是賣給軍方?美國是一個從來不怕世界陷入動盪和危險的國家。世界越不安全、越不和諧,它上下其手獲取利益的機會就越多。所以很多先進技術如果出現在美國,發明人第一個想法可能就是怎麼賺軍方的錢。但中國政府和中國社會並不是按照這種邏輯來執行的。未來的商業航天,非常需要一種像騰雲這樣單級入軌飛行器,美國人想到了沒有做到,並不等於其他國家不能做到或者不該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