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讓馬雲簽證被拒籤七次必須得見的人,他不僅敢毫無顧忌地去批評馬雲,而且馬雲不惜耗費2000萬美元只為實現對他的承諾,更是坦言“沒有他可能就沒有現在的自己”
他就是肯·莫利。
緣分就是在不經意間產生的
1980年的杭州,迎來了一支非常特別的澳大利亞訪華代表團,馬雲一生的貴人,肯·莫利一家就在其中。
在澳大利亞,肯·莫利也只是一名普通的電氣工程師,這次他很幸運,得到了來中國遊玩的機會,於是他們一家子就來到了,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
在來到中國的第一個晚上,一家人吃過晚飯在杭州西湖邊散步遊玩時,迎面突然跑來了一個十幾歲的中國小男孩,他就是後來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
他來到肯·莫利身邊後,絲毫沒有陌生的感覺,居然用著稍顯稚嫩的蹩腳英語,向肯莫利一家打起了招呼,並且還主動介紹自己。
這讓肯莫利一家十分驚訝,即使是在比較開放的澳洲,這樣性格的小朋友還是非常罕見的,這讓肯·莫利對這個小男孩好奇了起來
在兩人的交談之中,肯·莫利發現這個小男孩非常的特別。
因為他了解到小男孩給陌生人打招呼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自己英語口語能力,即使有些英語說出來讓肯·莫利都摸不著頭腦,但驚奇的是他表現出來的樣子卻是相當自信。
這使得肯·莫利對這個小男孩產生了極大的喜愛之情。
而這時候的兩個人,又怎會想到,這次意外的“偶遇”,在之後居然產生了延續了幾十年的友情。
真摯的情誼需要去用心維持
當肯·莫利一家結束中國之行回到澳洲後,馬雲還一直和他們一家,保持著非常頻繁的通訊聯絡,在當時那個電子裝置還夠不發達的年代,他們的溝通方式非常簡單,就是書信。
而且這樣的通訊足足維持了5年,在這5年來往的書信交流中,馬雲和肯·莫利的孩子們一樣稱呼肯·莫利為“爸爸”,而肯·莫利經過和馬雲長時間的溝通,對馬雲那更是喜愛得不得了。
他們在用書信交流的日子裡,肯·莫利都會糾正出馬雲信件中的錯誤,以此來提高馬雲的英文水平,還會給馬雲很多特別重要的人生建議。
而這些建議也確實對馬雲之後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幫助。
所以說,很多資源都得靠自己去爭取,整天怨天尤人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當然肯·莫利幫助馬雲的可遠遠不止這些。
機會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1985年,肯·莫利為了想讓馬雲開拓一下眼界,於是就向馬雲發出了邀請希望馬雲到澳洲去看一看中國之外的世界。
接到信件後,馬雲當然很是高興。
因為在那個年代,能夠有這種特殊的機會,是相當難得的,但理想很豐富,現實卻很殘酷,這次的應約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
因為在80年代,澳洲只會對政府公務、探親、留學方面發放簽證,所以馬雲申請簽證一連被拒絕了七次。
但馬雲又怎會輕易放棄,就如同考大學的時候一樣,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總會成功的。
這邊馬雲遇到了問題,得知訊息的肯·莫利也是著急得不行,於是就親自去了紐卡斯爾政府,並且向澳大利亞駐中國的負責人發電說明了情況。
而這時候的馬雲,在馬上就身無分文的時候,最後一次來到了大使館,抱著“視死如歸”的態度最後再爭取一次。
於是他進到大使館見到外國人就上前詢問,大家都被他突如其來的舉動給嚇壞了,就在保安準備把它攆出去的時候,馬雲看到了之前來辦簽證時的領導。
便立刻一個箭步跑上前去,拽著這位領導,把自己和肯·莫利一家的故事告訴了他,還說道自己在澳大利亞並沒有親戚,去澳洲就是因為自己覺得這一場很奇妙的緣分。
而且自己始終覺得,這一場緣分值得自己去相信,在心裡埋藏的那顆種子,彷彿就在告訴自己,值得去試一試。
最終,馬雲的態度說服了大使館的領導,在肯·莫利和馬雲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馬雲如願拿到了澳大利亞的簽證。
改變人生的“旅行”一次足以
來到澳大利亞的29天裡,肯·莫利讓馬雲真真正正地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他看到了澳洲和國內的不同之處,接觸到了一些當時國內並不能夠接觸到的東西,也正是因為這次艱難的旅程,讓馬雲的眼界變得開闊了,這也成為了馬雲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因為這次的澳洲之行,使得馬雲完全打開了自己的格局,就好比苦練武藝多年的少年,碰到了一個特別的機遇,瞭解到了一些技巧,瞬間就被打通了任督二脈。
而這一切的一切,最應該感謝的,就是肯·莫利。
恰到時機的幫助是足以銘記一生的
澳洲一月行後回到國內,馬雲依舊和肯·莫利保持著書信的聯絡,而這之後發生的一件事情,使得馬雲多年之後說出了那句話“沒有他可能就沒有自己”。
在當時那個年代,馬雲僅僅只是一個沒畢業的窮酸學生,每天所面臨的生存壓力是十分重大的,有時候可能一天只能夠吃得上一頓飯。
當肯·莫利得知這個情況後,不忍心看到馬雲這個樣子,於是便和妻子進行了商議想要幫助馬雲,經過妻子同意後,在一次的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每隔半年,肯·莫利就會給馬雲寄過去一張支票,雖然錢不過總共也就200歐元,但據後來功成名就的馬雲回憶,肯·莫利夫妻對自己的所有付出,用一句兩句話的語言,是根本形容不了的。
就好像,在自己快要被餓死的時候,他們給了馬雲一碗足以救命的粥,正如那句話多講,錦上添花誰都能做到,但真正做到雪中送炭的又會有幾個?
真摯的友情是可以無限的延續下去的
這一跨國友誼整整持續了24年,直到2004年9月,78歲的肯·莫利因病去世。
而這時,在國內的馬雲也已經40歲。
肯·莫利的去世,對於馬雲來講,意味著再也不會有人能夠那樣細緻的,一點一點地糾正馬雲的英語錯誤,更不會有人能夠給予他寶貴的人生建議了,這使得馬雲十分的悲痛。
在弔唁電中更是誠懇地講到,肯·莫利就是他澳大利亞的父親和永遠的人生導師。
當然,在這個時期,馬雲的生活發生了“全民皆知”的大變化。
“阿里巴巴”在馬雲手裡一步一步走向正軌,旗下業務也遍佈多個地方,都在有序地向前發展著,馬雲也早就從創業初期的“困難階段”走向了“穩定發展的時期”,並且在國內也家喻戶曉,無數人都認識了這位稍顯“與眾不同”的“外星人”
2017年,功成名就的馬雲又一次來到了肯·莫利的家鄉,剛下飛機,他就聯絡了少年時期的筆友,自己澳洲“爸爸”肯·莫利的兒子戴維一起敘舊。
此時的景象實在令人感慨萬分,誰又能想到,37年前,在西湖旁的一次偶然相遇所產生的友情,竟然能夠持續37年的時光,一直延續至今。
當馬雲和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會面的時候,馬雲更是親切地說到,正是因為肯·莫利一家的付出,才會讓我的這次的“訪奧之旅”,變成了一次意義重大的“感恩之旅”,而且這場緣分,最終也一定會找到合適的落腳點。
於是,馬雲在和總理會面之後,便斥資2000萬美元,以獎學金計劃的形式捐贈給了紐卡斯爾大學,回報給了曾經給予他支援與指導的肯·莫利。
因為這是肯·莫利經常和馬雲提起的一所大學。
並且馬雲還感慨地說道,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在當時我的腦海裡產生了一種想法,如果我足夠幸運能夠成功的話,我一定要為紐卡斯爾大學做點事情
當然,這筆“鉅款”,也是紐卡斯爾大學有史以來接收到的最大規模的捐贈,更是馬雲第一次在海外設立的獎學金機制。
而這份意義重大的捐贈,被賦予了特別珍貴的名稱,“馬雲&莫利”
時至今日,馬雲不管在辦公室還是家裡,都會騰出來一個特別的位置,用來放置他和肯·莫利一家的合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在馬雲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也正是因為馬雲對情誼的如此看重,使得馬雲獲取瞭如今的成就。
別人幫你那是情分
如果不幫那是本分
用自己的財富去幫助別人,幫助那些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是一種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體現,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不管在任何方面,不論大事或者小事,只要你一直抱著感恩的心,那屬於你的幸運始終會到來的。
馬雲就是如此
正是因為當初肯·莫利一家對他的幫助,讓馬雲在求學的年級便開拓了眼界
正是因為當初肯·莫利一家對他的資助,讓馬雲在求學的時候懂得了知恩圖報
也正是因為當初肯·莫利一家對他的教導,才會有瞭如今功成名就的馬雲
當然作為一個特例,馬雲的成就也源自於他那不同於常人的性格,換做別人簽證被拒絕一次可能就會放棄了,更別提馬雲的七次了。
而且又有誰能夠在湖邊非常自信地跟陌生人聊天呢。
真摯的友誼是需要雙方用心維護的,也正是因為馬雲和肯·莫利的雙向付出,才得以促使了這份“跨國友誼”的誕生。
儘管在維持這份情誼的途中,會經歷許多困難,但風雨過後就會有彩虹。
我們要相信,任何的外在因素是影響不到真正的情感的,而且真摯的情誼是可以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的。
馬雲和戴維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要知道,真摯的情誼,
是永遠不會被拒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