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蟬蛻治療小兒夜啼,最早是源於取類比象。他們發現蟬白天在樹上叫個不停,而一到天黑便悄無聲息,故認為讓小兒吃後夜晚就不會哭啼。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蟬蛻具有鎮靜、抗驚厥、解熱等作用,故可取得良效……
我發的這段話,你知道啥意思不?事實上,這是在告訴營養師學員們:中醫理論的來源是出於生活,古代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偶然發現了一些手段、植物或者動物能治療疾病。因為不懂現代科學知識,並不知道為何見效,於是就模仿大自然現象編了很多理論,這就是中醫理論的最初來源。所以,你看古代中醫理論大都是風、寒、暑、溼、燥……這些大自然的現象!
事實上,中醫理論中說的內熱和上火,也是古代人醫學知識有限情況下產生的模糊理念。人體各種粘膜感染炎症,中醫全部統稱為“上火”,聽著是非常方便,但是在我們分析病理時,則會造成極大困惑,因為這個說法太籠統了。
我們知道,人體口腔粘膜、胃粘膜、腸粘膜、支氣管粘膜……這些器官表面都有一層粘膜的。一旦遇到炎症或者刺激,就會產生所謂的“上火”:
比如吃辣椒對粘膜造成損傷上火;
比如大便乾硬對粘膜造成損傷上火;
比如細菌感染咽喉紅腫造成炎症上火;
比如感冒病毒細菌鼻粘膜造成炎症上火;
比如孩子吃蛋白粉、奶粉,對蛋白質吸收代謝不好,氨氮廢棄物產生過多刺激粘膜上火;
可見,粘膜有炎症才會出現上火。那問題來了:有的人一吃菠蘿和桂圓立馬嘴巴長泡或牙齦出血,這又是這回事呢?原理很簡單,菠蘿和桂圓——這裡面有異蛋白,人體不大能蛋白酶解的,會產生大量氨氮等蛋白質廢棄物。而氨氮又是酸性極強的物質,會腐蝕人體的粘膜,所以才會嘴巴長泡或牙齦出血,你明白了麼?
古代的中醫們發現了這種現象,但是無法解釋,所以他們就把這類食材歸為“上火”食物。一般我們營養師檢驗食材的蛋白質含量,就是用定氮分析儀檢測食材含氮量,從而判斷食材蛋白質含量,這些是現代科學知識,古代中醫們怎麼可能懂這些?
再舉個例子,中醫理論中說的膽,並不是我們大家所以為的膽囊,而是指的心臟,所以中醫方劑中有個溫膽湯。其實,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膽子大,有膽識和膽囊沒有一點關係,而是心臟功能強大的原理。同樣,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也是因為心力低下的原因。
我們知道,心臟泵血是供應全身器官的,而腦是對血氧需求最大的,如果你心臟先天功能低下還迴圈差,那麼大腦就容易缺氧。大腦一缺氧很多細胞組織會能量不足,很膽小、怕驚、恐高症、密集恐懼症、多夢、噩夢……
小孩子夜啼也是心力低下的原因,心臟功能發育低下造成心腦能量供應不足
還有,小孩子夜啼也是心力低下的原因,心臟功能發育低下造成心腦能量供應不足,導致孩子常常處於一種不安的感覺中,也就出現夜啼了。所以,你會發現在他們心力得不到提升的情況下,無論是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還是孩子夜啼,這些問題用蟬蛻和溫膽湯也會無效了。
現在,你明白為何我們不允許學員學中醫理論了?否則你肯定會學暈了。當然,如果你有非常深厚的營養學功力和強悍的藥理學基礎,那麼你會發現在中醫這種模糊的理念下是巨大的醫學寶藏。那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能力了,如果能這麼輕易獲得也就不叫寶藏了,中醫理論為我們總結了大量現象和規律,這就是中醫偉大在這裡,否則營養學也無從下手。
我們最不贊成的就是很多人學營養師,學著學著就去學中醫了,而他的營養學水平則一直停留在考證的水平。可是,就這麼低的營養學的水平,他還在積極學中醫,開口溼氣,閉口寒氣,我不太贊同哈。營養師就應該堅持營養學,把營養學精通,又扯到中醫去反而不好。就好比明明自己是幹木匠的半桶水平,然後還天天去研究泥匠,自己本行都沒幹好。最多也就是學點中醫皮毛,蹭點中醫概念而已!
為什麼很多營養師學著學著就去學中醫的呢?答案很簡單:因為考了個簡單的營養師證書後,就沒有地方再繼續學習了,只好東學一點中醫知識,西學一點中醫知識。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這些普通老百姓信中醫,也是信那些真正的中醫,你自己營養學水平沒學好,中醫又只是學點皮毛,最終就會變得非常難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