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看官,提起明朝的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有不少人陰陽怪氣,但是歷史上真能做到這兩點的君王真的不多。
上回書說到,阿富汗大軍兵臨波斯首都伊斯法罕。波斯帝國皇帝侯賽因在西部還有大片領土的情況下,不遷都,不死社稷。選擇了最可恥的方式,向敵酋馬哈茂德投降,並禪讓皇帝位於馬哈茂德。也許馬哈茂德自己都沒想到堂堂一大帝國的皇帝居然如此軟骨頭,於是大方的封對方為歸命侯。昔日皇帝待遇大體不變。然而卑躬屈膝是換不來真正的苟安的。波斯帝國也不都是軟骨頭。皇子太美斯普在西京大不里士宣佈稱帝復國,史稱太美斯普二世。東部淪陷區中不願做亡國奴的波斯舊臣紛紛前去西部投誠。老百姓也紛紛揭竿而起,響應西部王師。馬哈茂德得了江山,卻守不住江山。而阿富汗內部也並不穩定,太宗阿卜杜勒舊臣擁戴先王世子阿拉什夫靖難。很快靖難勢力席捲阿富汗大本營,並開始向波斯進發,還沒等靖難大軍前來。馬哈茂德就在內外交困的環境下,壓力山大精神錯亂而亡。
本來侯賽因皇帝應該趁此良機逃離阿富汗人的魔窟。但是第一是這位皇帝本身已年老且惜命不敢放手一搏。另一方面西部光復朝廷也沒有這位亡國之君的位子。老百姓也恨透了這位亡國之君。只當他是君王死社稷,光榮殉國了。他又何必前去蒙羞呢。所以侯賽因沒有逃,沒資格逃。很快他就迎來了新主子阿拉什夫。面對這位新主子,侯賽因只有更拼命的巴結才能換回自己一條狗命。於是他將自己如花似玉的公主獻給阿拉什夫。並大言不慚的宣佈,姑爺勝過兒。阿拉什夫是自己最正統的繼承人。
侯賽因一次次的透過卑躬屈膝想換回晚年的苟安,然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歷史是不會給這位軟骨頭任何機會的。很快波斯帝國的老對手奧斯曼帝國,便以興滅國,復社稷的名義打了過來。面對奧斯曼大軍,阿拉沙夫選擇殺丈祭天。將侯賽因的頭顱送到了奧斯曼帝國大帥案前。就這樣堂堂一國之尊,最終卻落得個屍骨不全。足為古今列國軟骨頭鑑。
而波斯百姓雖然痛恨阿富汗侵略者,但是比起完全異文異種的突厥人。這普什圖人畢竟和自己遠系從同。所以民心反而倒向了阿富汗人一邊。加之此時阿拉什夫和他的部下新入波斯不久,士氣正盛。於是很快就將土耳其人打的落花流水。這也是阿富汗和土耳其的第一次正面接觸。而小子寫土耳其史也寫過多回了,比起波斯高原,明顯歐洲對土耳其更有吸引力。而此時歐洲正是歐根親王大殺四方的時候。所以無暇東顧的土耳其改為徹底支援普美斯普二世光復朝廷。此時的普美斯普二世朝廷得到了列強的支援,對內人民也支援光復政權。阿富汗大軍在波斯人民的汪洋大海中,漸漸不知所措,被水淹沒。阿拉什夫最終撤軍回到阿富汗。然而阿富汗貧瘠的土地,彪悍的民風。都註定阿富汗的君主只能進攻,不能撤退。撤退就是死。而阿拉什夫死的格外憋屈。他一路東撤,兵越來越少。最終在伊阿交界處為一幫強盜截殺。
而阿拉什夫在當初靖難篡位的時候,為了堵住太祖系的嘴,封太祖幼子侯賽因為王(埃米爾)。而這位侯賽因將帶領阿富汗何去何從,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