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乾清門廣場東端的景運門,就會看到一片寬闊的廣場,它的北面是齋宮,南面是箭亭,東面是錫慶門,進入這道門,就走進了寧壽宮區。寧壽宮區幾乎是乾隆朝宮殿建築的精華薈萃大院,乾隆皇帝在此有限區域力圖集中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宮殿建構,殿閣樓臺亭齋軒館無不具備。倦勤齋位於寧壽宮區寧壽宮花園(乾隆花園)最北端,符望閣後,北倚宮牆。
倦勤齋是一個極其神秘的地方,每一處都精雕細琢,彰顯著皇家的尊貴。乾隆帝曾六下江南,在江南民間醉心於蘇杭的秀麗風光,倦勤閣就像是乾隆“江南夢”的縮影。倦勤齋的建造工藝,都滲透著江南的烙印,融入了乾隆對江南深深的喜愛。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宮花園中的敬勝齋而建。倦勤齋座北朝南,面闊9間,捲棚硬山頂,覆綠琉璃瓦,黃琉璃瓦剪邊。前出廊,簷下繪蘇式彩畫。明間簷下懸乾隆御筆“倦勤齋”匾額,取“耄期倦於勤”之意。室內嵌竹絲掛簷,鑲玉透繡扇,一派江南風韻,精緻優雅。倦勤齋西四間西側是一座方形小亭,座西面東。亭為木質仿竹紋,亦稱竹亭,四角攢尖式頂,上置塗金木寶頂,此為倦勤齋小戲臺,為太上皇在室內觀戲而建。齋前由東西兩段遊廊隔成一個方整幽雅的庭院,院中古柏聳立。倦勤齋是第四重院落裡最為奢華的建築,室內裝飾講究,極為雅靜,設有龍榻和小戲臺,是乾隆遊園休憩的地方。
乾隆皇帝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寫下了這樣一首御製詩:
題倦勤齋
敬勝依前式,倦勤卜居後。
撫時斯異矣,題額故殊諸。
娛老非關政,沃心那廢書。
廿年期此願,未識可能如。
乾隆曾在符望閣內題詩中寫“耆期致倦勤,頤養謝喧塵”,也是表達自己退位後的期望,倦勤齋的名字也得於此詩。不過乾隆做了太上皇后並沒有真正地交出手中的權利,所以也並未在這裡居住,更多時間這裡成為乾隆聽戲消遣的場所。閱盡春秋的乾隆皇帝,坐擁過自己的江山,有過輝煌的人生,但一切終究是要歸於從容平淡的。倦勤齋——乾隆皇帝的最後一夢。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