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李約瑟難題”被提出。人們一直在試圖解釋這個問題:為什麼近代科學技術沒有在中國產生?
銀衝不賣關子,答案清晰明瞭:正是因為壓制工商、僵化哲學、奴化教育、自滿保守,導致了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的遲疑不前。這也是制約科學技術發展的四個隱患。
我國古代有非常多實用的科學發明,比如蠶桑、火藥、印刷術、造紙術、造船技術、拱橋、針灸等,以及在大眾生活之外的專業技術,如記裡鼓車、水碓磨、龍骨車、獨輪車、天然氣井等,都比西方先進。
很多有用的科學技術傳播到鄰近的國家,再從鄰近的國家傳播到世界各地。但是,為什麼近代科學技術沒有在中國產生呢?
從公元15世紀後半期開始,近代科學技術在義大利等地區興起,出現了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局面。當時我國的科學技術不但被西歐迅速趕上和超過,而且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
古代科學是怎麼從先進逐漸變成落後的呢?是不是隻用明末之後封建統治者腐朽無能就可以解釋的呢?不是。
在明末以前的封建社會中也有不少腐朽的皇帝,他們的一些作為引起了皇朝垮臺,但是沒有引起整個封建制度的危機。可是自明末以後,整個封建制度搖搖欲墜,阻礙科學技術的各種隱患發作了。
四大隱患:壓制工商、僵化哲學、奴化教育、自滿保守。
第一個隱患是壓制工商業。
工商業即商品經濟,意味著市場分工的細化和擴大,也意味著貿易自由來往。然而,中國古代工商業雖然發達,但主流依然是國家壟斷,人們以讀書進入仕途為傲,輕視那些和路人討價還價的賣貨郎。
首先歷史上各個皇朝的垮臺主要是由於農民起義的結果,所以歷代統治者十分重視農民問題,他們錯誤地認為工商業的發展會影響農業加重對農民的剝削,促使農民破產,因此對工商業加以限制。其次,在我國封建社會中形成了一種輕視工商的思想,所謂“農商為本,工商為末”,從事工商業的人是賤民。
在封建社會的初期和中期壓制工商業,確實能夠起到保護農業的作用,這時候的科學技術發展主要同農業生產直接相關,壓制工商業對科學技術發展的危害還不十分明顯。但這為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公元10世紀到13世紀的宋朝,工商業比較繁榮,這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時期,可是工商業的發展動搖了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和中央集權的上層建築。明末以後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封建社會面臨崩潰的危險,統治者變本加厲地壓制工商業,特別是閉關自守的政策,使我國的航海和外貿事業夭折了。
在封建社會晚期,壓制工商業阻礙了從農業經濟轉為工商業經濟為主的過渡,阻礙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同時也阻礙了和工商業有關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此時我國在力學,數學,天文理論,化學航海技術和機械製造等方面全部都落後了。壓制工商業這個隱患開始發作,並讓人嚐到了落後的痛楚。
第二個隱患是僵化哲學。
我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哲學流派相當多,科學思想也十分活躍,可以和希臘雅典時期相媲美,但是在公元前三世紀到一世紀的秦漢之後,我國統治者採取愚民政策,嚴密統治思想言論,得不到官方認可的思想,很難發生發展。
僵化哲學首先是指哲學思想的單調乏味,沒有生氣的哲學界,儒家一花獨放。在儒學思想中,缺少探討和揭示自然界奧秘的衝動。比如形式邏輯和演繹法不受儒家重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得不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我國缺少把零散的幾何知識整理發展成系統科學的指導思想。
儒學本身雖有不同學派的爭論,但是關於倫理道德政治制度,以及對自然界的態度等方面,像“三綱五常”和“天命觀”這樣的基本信條,在長時間裡是沒有什麼變化的。這是僵化哲學的另一個含義。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初級階段,也就是在以經驗和收集材料為主的階段,僵化哲學的危害還不大,比如落後的天文理論、部分零散的幾何知識也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在明末以後,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要求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要求有能夠指導科學技術發展的哲學。很顯然,儒家並不能滿足這些要求。此時,僵化哲學這個隱患發作了。
第三個隱患是“奴化”教育。
我國古代的教育完全是為了培養皇帝的忠實奴才,是替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是奴化教育。以儒學為主要教育內容,很少涉及生產和科學的知識,禁錮人們的思想,教導人們循規蹈矩唯唯諾諾,不敢越雷池一步。
在封建社會初期和中期,科學知識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還處在數量不多的零散狀態,許多偉大的發明來自沒有文化的勞動者,大時候的奴化教育對科學技術的危害還不十分顯著,但這是一個隱患。
在公元12 、13世紀以後,歐洲一些先進地區為了適應工商業發展的要求,廣泛發展市民教育,相繼建立各種普通學校和大學,這些學校教授文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培養了大量的有知識的工商業者,匠人,技師,航海者醫生等。正是這些人在近代科學技術的興起中扮演了主角。
可是我國的儒家教育仍然停留在世俗階段,用四書五經做主要的教材,鄙視技藝,不教授科學知識,不培養敢於向舊思想舊觀點宣戰的勇士,也就不可能產生有氣魄創立新學說和新理論的科學家。
在封建社會後期,科舉制度日益腐敗,八股文盛行,所謂“為聖賢立言”,只許引用經書語言,不許有什麼獨創的見解,秀才舉人不學無術。科舉制度不但不能促進文化教育的發展,不能選拔優秀人才,反而變成維護舊事物的工具,起到壓制人才的作用。
當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培養大量專門人才的時候,奴化教育這個隱患就發作了。
第四個隱患是自滿保守。
封建制度的完善,農民的狹隘意識,和外界來往困難的地理環境,以及古代早期國家的先進和強大,這些都容易產生和滋長自滿保守的思想。
各個朝代都自詡中國是天朝,唯我獨尊,把外國看作番邦小國。唐朝以後各國來我國朝拜,進貢、學習、通商的人很多,有很多外國人長期住在我國,學習我們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後回國便進行傳播;而我國出去的人遠比外國進來的人少,長期居住在外國,能夠把外國先進技術介紹回來的人,幾乎沒有。
自滿和保守思想,阻礙了我國學習外國優秀的科學文化。
以數學為例,唐朝時期,印度已經有了現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我國一些史書也提到過印度的數學成就,可是並沒有吸取先進的印度數字。我國雖然和阿拉伯來往頻繁,但是仍舊沒有吸取阿拉伯數學中的數字符號公式等優點,我國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數學艱深難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使用傳播和發展。
當然,在我國科學技術居於領先世界地位的時候,這種自然和保守的危害性還是有限的。
然而…當近代科學技術在歐洲興起的時候,我國根本不瞭解外部世界所發生的驚天動地的變化,至為重要的幾何學和望遠鏡還要外國傳教士來介紹。傳說,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給徐光啟看一張世界地圖,告訴他世界上有五大洲,中國只在其中一個州上,徐光啟聽後,竟然驚訝到難以相信的程度。
我國國內交通發達有助於科學技術的交流,但是當近代科學技術在歐洲興起,迅速向前發展,要求進行國際交流、拆掉科學的民族壁壘、變民族科學為世界科學的時候,我國統治者階級尊經崇古,夜郎自大,害怕改革的自滿保守隱患發作了。因此科學技術就落後了。
除了上面四個原因之外,也許有很多人還會提到戰爭的原因。
歐洲中世紀因為受到北方落後民族的入侵,使文化凝滯甚至倒退,而在文藝復興之後,逐漸朝著正確的方向進步。
而我國在公元13世紀宋朝以後,北方少數民族多次南下先後建立遼,金,元,清幾個王朝,北方少數民族原來的文化比較落後,在他們統治期間,也使我國的科學文化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
落後就要捱打,當資本主義在歐洲一些國家迅速發展的時候,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科學技術也遠遠地落在先進國家的後面。
與壓制工商、僵化哲學、奴化教育、自滿保守相反的是市場經濟、開放交流、現代化教育、保持學習心態。“李約瑟難題”已被解答,大家覺得這個答案滿意嗎?
歡迎關注,一起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