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多地倍受暴雨災害影響,很多人的家都成了汪洋,即使是較為發達的城市也沒能逃過這劫。不過要說受極端氣象災害影響,我們的鄰國日本可以說是常客了,在同樣的降雨水平下,即使是更為發達的國度成了海,他們的大多城市卻還是挺乾巴的,其中有什麼秘訣呢?我們是否可以學到一二,且讓我們來看看吧。
眾所周知,日本這個本就處在一個多災多難的區域,不僅地質活動十分頻繁,且四面環海,颱風等可以帶來狂風驟雨的極端天氣更是常客,每年能給造成嚴重影響的風暴天氣均在10次左右,竟佔區域內形成總數的半數以上,不過我們卻鮮在國際新聞中聽到他們因暴雨遭受過大損失的報道,或許也是久病成醫了吧。
首先他們的確有這個實力積累,畢竟他們可是在整個亞洲率先步入發達經濟體的國家,很多基礎設施、制度構建都早早拔得頭籌,即使是現在,我們的平均水平和人家仍有一定差距,好在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基建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今年的多次暴雨還是對其在防災抗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自然也可以吧目光投向這個發達地區。
據報道,為了應對說來就來的暴雨,日本花了幾十億美金的巨資構建 “地下神廟”工程,為倍受惡劣天氣侵襲的當地民眾減少了不少損失,其排水效率放在全世界比都屬於領先水平。具體方面,工程共長達6公里有餘,由多個高六十多米,直徑三十多米的超大豎井組成,中間恆通,排水會被最終彙集到大型蓄水池中,還能供給城市用水,很是科學。
不過我國今年受災嚴重的地區都屬於內陸地區,而且地質構造也與日本也多有不同,城市規劃者們也早已想到了因地制宜的方法,只可惜今年的災害程度實非他們所料,但設計上的考慮不足也遭到了暴露,日本合理科學的防災措施確有其客觀原因,可如今年的“百年未遇”將來還會有多少的確很難知曉,希望規劃者在合適的成本內更大的提升各地的防災能力把,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