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逐漸成為世界經濟貿易中的一部分,其影響隨著時間慢慢被撫平,原本全球經濟應該依靠這個機會開始出現緩慢復甦的跡象,但是遲遲未能褪去的能源危機再次給了全球經濟一記重創。
目前各類能源價格都處於多年以來的高位,2021年的冬天還未完全到來,但是歐美國家的居民已經感受到了徹底的寒意。能源成本不斷上升帶來的影響已經蔓延到經濟領域,威脅到工業生產並引發人們對能源供應的擔憂。
根據歐盟委員會在其 2021 年能源聯盟報告中引用的歐盟統計局資料,大約3100 萬歐洲人生活在能源貧困中,無法讓他們的家保持足夠的溫暖。
而柴火作為一種較為老式的能源,由於時代的變遷在發達國家中已經發展成較為小眾的行業,以至於各大期貨交易所也不打算將其在全國範圍內跟蹤其定價,判斷走勢。不過隨著能源寒冬的到來,柴火價格再次飆升,人們重新拾起柴火取暖。
重拾柴火的原因
柴火產生熱源的效率取決於很多因素:小到柴火本身的質量、木材幹燥的程度,大到燃燒木柴火爐的大小、火爐的位置等。因此柴火之所以會被逐漸淘汰也是因為在傳統燃燒柴火的手段中,其燃燒效率非常低下,如果冬天全靠柴火取暖實在是一筆“穩賠不賺”的買賣。
但是在美國,近半個世紀以來,幾乎每一次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的能源危機都會引發木柴行業的大繁榮:自8月初以來,美國天然氣價格上漲了47%,與此同時原油價格也被同步推高。在這背景下美國多地木柴價格、銷量節節攀高,迎來木柴行業的輝煌時刻;
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家木柴公司稱,今年一繩柴火(大約700塊木頭)要賣到200美元,相較於去年上漲了33%,柴火銷售量已經比上一季度總量高出27%。美國能源資訊署(EIA)估計,今年全美更有8%的家庭將木材取暖當作第二供暖來源,以防冬天能源緊缺供暖不足。
視角來到歐洲,作為環保主義的發源地,伴隨著能源轉型的步伐,在歐洲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在不斷提高,但是天然氣在歐洲仍然在供暖、工業製造以及維持能源供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但是近期液化天然氣價格直線上升,讓歐洲市場倍感壓力。一方面由於經濟進入復甦階段,液化天然氣需求顯著增長,另一方面,受到疫情影響,上游勘探開發投資供應不足導致天然氣價格不斷暴漲。
而去年寒冷的冬天又讓歐洲各國消耗了太多的天然氣儲備,並且沒有及時地得到補充。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協會資料顯示,當前,歐洲區域性天然氣庫存僅為滿負荷水平的74.7%,已經達到10年來的最低點,儲備亟待補充。
歐洲能源短缺的情況迅速反應在商品上,德國10 月份能源價格平均上漲 48.2%。天然氣(加 81.4%)和電力(49.6%)的價格上漲尤為明顯。與之相對的當地商業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超過70年來的最高水平,相比去年同期高出了18.4%。
在石油和天然氣漲價且緊缺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歐洲居民開始嚮往獨立的室內取暖裝置,木柴和火爐市場應聲上漲。爐具製造商直接坦言由於機器和運輸成本的增加,火爐早就賣斷貨,後續對柴火的經銷商也產生了非常明顯的提振影響。
木柴價格在這裡不出意料地在短時間內上漲了兩倍,即使這樣,在冬天來臨前獲得木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德國的許多客戶在夏季結束就已經訂完了木柴,而到現在再需求木材的客戶則至少需要等待三到四個星期才能收到想要的商品。
能源危機的背後的思考
木柴價格的確是能源產業的晴雨表,這場能源危機不僅讓歐洲、美洲高緯度地區因為冬季的需求暴漲陷入能源寒冬,就連地處熱帶地區的非洲也未能倖免。
非洲地區由於70%的天然氣均為進口,價格上漲直接讓奈及利亞人再也用不起天然氣,從而被迫重新使用回木炭和木柴生火。剛剛結束的COP26上,承諾為地球環境做更好的事情,結果非洲國家轉頭開始使用汙染更為嚴重的燃料,這主要還是因為能源危機已經影響到了世界上的每個國家。
牛津能源研究所經濟學家大衛·羅賓遜稱事實上目前面臨兩種能源危機——目前影響所有化石燃料的價格飆升只是暫時現象,不一定會演變成一場危機。這種情況確實造成了困難,但這些都是可控的。然而,真正的危機是其背後的基礎——即對化石燃料的持續依賴。
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轉型必須優先考慮供應的穩定性。事實證明操之過急的對化石能源的阻斷只能讓以往汙染更嚴重的燃料重回市場。放眼未來,只有加速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結合透過儲存方案解決階段性的能源需求才能穩定轉型可再生能源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