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我們列舉了一些江淮方言詞彙。在此之前,我們認為這些詞彙只是方言讀音,要具體寫出來,需要借用其他諧音字型代替。經過上篇文章我們發現,原來這些詞彙都是有實實在在字型存在的,大家轉發收藏關注一下作者防止丟失。
上篇文章發出來後,得到了大家的共鳴。不僅僅江淮方言區,全國其他地區也有相似的字詞。大家留言也很積極,補充了很多沒有提到的詞彙,也指出了很多偏差或者錯誤,這也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讓大家能夠發自內心地研究自己家鄉語言文化。這是因為我們家鄉方言詞彙是一個寶庫,裡面有很多古漢語的傳承痕跡,我們應該保護我們的家鄉話,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每個人的鄉魂,每個人的根。
評論區也有一些不好的聲音,在此首先重申一下,作者是江淮方言區蘇北人,發出來的詞彙肯定是以蘇北方言為基礎。我不是要弄什麼蘇北標準,我發出來只是讓大家參考一下,然後聯想說出自己家鄉話裡,相同或相似的方言詞彙。我也不是要鼓吹蘇北話多麼優越,有的字詞不同地區讀音不一樣是正常的,這是語言發展的多樣性,所以我們才要交流分享。大家都是炎黃子孫,語言同根同源,本是一家親, 別說兩家話!
下面我就精選補充一些上篇文章沒有提到的方言詞彙,以供大家參考學習。當然,我發出來的肯定是絕對存在且正確的,有爭議的我就不發了!
“精枵”jingxiao,形容衣服褲子、書本紙張及其他一些東西特別薄。之前寫的“精綃”是受了《大染坊》影響。經過大家指正,發現“枵”字更加貼切,範圍更廣。
“潽”pu,形容液體沸騰溢位。如“粥鍋潽的了”,就是講粥加熱過程中溢位來了。
“擤鼻涕”xing,形容用手捏住鼻子用力使鼻涕排出。最初在東北時,發現東北人也說擤鼻涕,經過查字典,確實有這個字。
“潷”bi,形容用手或器物擋住渣滓或泡著的東西,把液體倒出。
“敹”liao,形容用針線輕微縫補。如“褲腳子給我敹兩針”,就是講褲腳需要縫補,簡單工作量的輕微縫補。
“烀”hu,指加水蓋鍋蓋加熱使食物變熟的一種烹飪方式。如“烀豬腳爪”,就是講對於豬蹄這種不容易熟的食物,用這種烹飪方式簡單高效地弄熟。
“戽”hu,本來指一種田地澆水的工具,後來引申出細碎、粉末或者液體灑到外面。如“一杯茶戽到身上了”,就是講茶杯裡面茶水灑到身上了。如“戽化肥”指潑灑化肥。
“搲”wa,舀的意思。如“到鍋裡搲點飯過來”,形容到鍋裡盛點飯。以前總認為是“挖”,其實是不一樣的!
“鞝”shang,指鞋幫、鞋底縫合做成鞋子。如“把鞋底鞝一下”。
“抈”yue,用力折順的意思。如“把樹枝抈直了”。
“擓”kuai,饒癢癢或者挎籃子或者挎包。如“擓書包上學校”。
“蓊菜”weng,指空心菜,有的地方寫蕹菜,但是方言發出音不一樣。蘇北方言,讀ong菜。
“芫須”yanxu,指香菜,有的叫芫荽yansui。
“尕尕”gaga,指一點點、少或者小,如“就尕尕水”指就一點點水,“你一尕尕不會做人”指你一點也不會為人處世。
“牆旮旯”gala,指牆角落。
“嫑”biao,指不要,說的快的發音。
“嘦”jiao,指就要,說的快的發音。
“搋”chuai,指用力揉麵或者弄通一個東西。如“把這個洞搋通了”
“潲”shao,指雨被風吹得往一邊灑。如“雨潲進來了”。
“水端子”shuiduanzi,指一種可以舀水運送的工具,專指運食用的水。
“蹙桌子”cu,指用抹布把桌子擦乾淨。還有“蹙滋垢”指用手搓身上皴。
“喇臢”laza,指東西或者事情弄成不好的結果,或者指骯髒。
“掯”ken,指用力按壓某件東西。如“電視遙控器掯下子”。
“㓾魚”chi,指給魚刮魚鱗、刨腹收拾乾淨等一連串動作。還有個說法是“胣魚”。
“犯嫌”fanxian,指惹人討厭。
“嗍指頭”suo,蘇北發音讀sua。指吮吸手指頭。
“跐”ci,如“順著河邊直跐就到了”指順著河邊快速一直走不轉彎就到目的地。“腳一跐一個跟頭”指腳一滑一個跟頭。
“戧起來”qiang,如“兩個人他一句你一句就戧起來了”指兩個人一人一句吵起來了。
“鞋子”,蘇北讀音“haizi”,俗語“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其實這裡的孩子就是鞋子。類似“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實際上是“無度不丈夫”,和前面量對應,指度量。
以上就是補充列舉的,可以寫出來的方言詞彙。其實語音的發展歷史是漫長的,是多樣的。比如上篇大家就對街讀“jie”還是“gai”發生了大討論,這就是我們方言的多樣性,都是我們中華文化寶貴的財產,所以我們出現不同意見是一個積極向好的局面,說明我們大家都用心了。語言包括整個歷史文化,不能因為地域之分就出現歧視,文化沒有高低貴賤,中華文化同宗同源,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大家對我列舉的,有補充和不同意見的,留言在評論區,我們大家一起交流。為保護我們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我們的一分微薄之力。今天的江淮方言續寫就先寫到這,大家點贊轉發收藏,並且給作者點個關注,作者會持續給大家帶來一些有趣的歷史風俗文章。謝謝,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