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最早進入農耕社會的國家之一,最早種植水稻和慄的國家。
而人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農時季節的準確性。古人想知道時間、季節、方位,只能仰頭觀測日月星辰:日升日落,月暈風起,風起雲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古人的天文氣象知識豐富又普及。根據《尚書·堯典》記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所以在上古時代的帝堯(距今約4000多年)就有專門從事觀象授時的天文官。根據日月星辰的執行情況,制定曆法。
殷代(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卜辭中,就已經記載了日食、月食和新星紀事。
而後《尚書》、《春秋》、《詩經》等,都有關於天象的載錄。又如《史記》設定了天官志:“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七政與星期天
日、月加上金、木、水、火、土五星叫做七政。七政又稱七曜,七曜之說影響頗廣,直到現在,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日曆上還在使用,日、月、金、木、水、火、土來表示一個星期中的七天。
七曜中的五星金、木、水、火、土,又叫做五緯。古人能夠實際觀測到的五個行星,就是這五緯。
金星:在古代稱啟明星,又稱太白。金星黎明時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星,到黃昏時出現在西方,稱長庚星。
木星:在古代稱歲星,簡稱為歲。古人認為每十二年,歲星就要繞天執行一圈,每一年裡,都要經過一個特定的星空區域,古人根據歲星的這個規律進行紀年。
水星:又稱做辰星。
火星:在古代稱熒惑。
土星:在古代稱鎮星,又稱填星。
二十八宿與四象
二十八星宿,是把南中天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佈的一圈星宿。
東西南北各有七宿,而每個方位的七宿形成的象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ī);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mǎo)畢觜(zī)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
北斗的作用
北斗又稱北斗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搖光,因為這七星連在一起的形狀,像是一個鬥形,北斗之名由此而來。
古人利用北斗來辨別方位,定季節。把天璇、天樞連成一條直線,並把這條直線延長大約五倍的長度,就是北極星,而北極星是北方的標誌。
北斗又是如何定季節呢?
當季節、夜晚的時段不同時,北斗星出現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同,看起來是在圍繞著北極星運轉,所以初昏時北斗斗柄所指的方向,就成了古人確定季節的根據,斗柄指向東,就是春天,斗柄指向南,就是夏天,斗柄指向西,就是秋天,斗柄指向北,就是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