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比利時王國建交50週年。近日,多項慶祝活動的開展,在中比兩國青年之間架起相識相知、互學互鑑的友誼之橋。
中比高校師生慶祝兩國建交50週年音樂會
當地時間11月6日晚,中國和比利時高校師生慶祝兩國建交50週年音樂會(以下簡稱“音樂會”)線上舉行。音樂會由駐比利時使館組織,安特衛普皇家音樂學院、蒙斯皇家音樂學院、根特皇家音樂學院等6所比利時音樂學院的中外師生,以及特別受邀參與的中國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師生,共同為觀眾獻上一場中西合璧、極具特色的音樂盛宴。
音樂會分“文化印記”“思念”“歡慶”“友誼”4個篇章,共計演出13個節目。節目中既有富含比利時特色的薩克斯演奏,也有融入了中國京劇皮黃元素的鋼琴獨奏。一曲由安特衛普皇家音樂學院的兩位教授演繹大提琴、鋼琴二重奏《我愛你中國》,將這場謳歌中比兩國人民友誼的音樂會推向高潮。
駐比利時使館臨時代辦張弛在致辭中表示,中比建交50年來友好合作關係穩步發展。兩國高層交往頻繁,經貿等各領域務實合作成果豐碩,相距遙遠的兩國人民也越走越近。50年間,中比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巨大發展,兩國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協同創新等方面合作廣泛。青年是中比關係發展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在新時代,希望中比兩國青年人加強交流、增進友誼、互學互鑑,為中比兩國各自的發展貢獻力量,成為兩國民間友好的使者。
慶祝中比建交50週年留學人員徵文活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比利時王國建交50週年,推動兩國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加深兩國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相互理解和友誼,在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支援下,駐比利時使館自4月起,面向中比兩國新老留學人員開展了“我的留學故事”主題徵文活動。
近日,經過評委會專家評審,列日大學讓布盧農學院洪晶陽撰寫的《我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無比自豪》和根特大學漢學系Pieter Weyens(現為中山大學博士生)撰寫的《歲月無窮極,中國意味長》獲得一等獎,另評選出二等獎4篇,三等獎10篇。此外,曾留學中國並長期從事中文教學的法語魯汶大學退休教師Françoise Paron的作品《半個世紀的不解之緣》獲得特別紀念獎。
徵文獲獎作品有的從細微處見真情,講述中比友好的溫馨故事;有的深入社會,反映兩國人民開放、友好的精神面貌;有的思想深刻,對中歐文明交流互鑑做了深層思考。許多比利時留華學生還能熟練運用中文寫作,充分展現了其中文學習成果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優秀作品片段賞析
一等獎作品:我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無比自豪 洪晶陽(列日大學中國留學生)
每一個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打工人”,都在不停地和時間賽跑,他們只有一個初心、一個目的,便是當我們手中的接力棒在傳遞到下一代人手中的時候,並不比別人落後……祖國的這種昂揚向上的狀態也在影響著我,作為國家裡的一個個體,我也不能停下奮鬥的腳步。因為“我”是什麼樣,祖國的未來就是什麼樣!
一等獎作品:歲月無窮極,中國意味長 Pieter Weyens(根特大學碩士畢業生/中山大學博士生在讀)
從小時候起,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就對我產生了無窮的吸引力,吸引我探索她朝氣蓬勃、強韌奮進的多彩文明。與此同時,我周遭世界的故事逐步展開,不久後我便開始意識到東西方文化不可分割。此後,我愈來愈聚焦於中歐比較的視角看待東西文化與故事。正是這樣一種我此前並不熟知的進路,幫助我探索中西方歷史的多元、和而不同,這也使得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國與歐洲。
特別紀念獎作品:半個世紀的不解之緣 Françoise Paron(法語魯汶大學退休教師)
1969年,我們全家離開北京返回比利時,我也開始了職業生涯。當時在比利時使用中文的工作選擇很少,我1970年開始在比利時的一家業餘學校教漢語,從此之後我的職業生涯始終和教授漢語相關。那個時代比利時大學幾乎沒有漢語課,學習漢語的渠道也很少,所以想學習漢語的比利時學生沒有很多選擇。
……
我現在雖然退休了,但還是很高興能繼續幫學生們, 回答他們的問題, 輔助他們準備申請的資料或者幫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等,因為我覺得在今天的世界,儘管科技給人們提供了很多交流渠道,儘管中比之間的相互瞭解日益加深,但仍然需要中西方交流的橋樑,我希望自己能繼續為此添磚加瓦、貢獻一份力量。(供稿/駐比利時使館教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