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這事,要想好以後賣給誰。做Marketing的都知道,各行業的消費者有分層級。
就像同樣四個輪子的車,捷達賣給了普通工薪家庭,mini cooper的車主是中產家庭小姑娘,布加迪跑車大機率變成頂級富二代的座駕。
樓市買家也分層,隔一條馬路的鄰居圈層可能天差地別。就說朝陽公園,不少明星富商都手握一套『棕櫚泉國際公寓』,剛需則住在隔壁的老小區『秀水園』。從二手流通角度,這是兩個不相干的市場。
北京二手房市場分層複雜,熱門板塊呈點狀分佈,不同面積段在同一板塊的流通亦有差別,選房更要有精細的顆粒度。
今天從北京的板塊差異和大戶型切入,說幾個反面案例,幫大家避開層級錯配的房子,以免買完站崗。
1
先說北京的板塊,有個說法是:“南三不如北五。”這一點我們在《北京南城:還有機會嗎?》中梳理過,無論剛需還是改善盤,年初這輪行情都呈現了北強南弱的態勢。
先談高總價的改善盤,以南城為例,豐臺花鄉區域有個標杆盤『首開華潤城』,屬於9號線和房山線的雙地鐵盤,附近有萬達、永旺、花鄉奧萊三個大商業,到豐臺總部基地也是一腳油門的事。
園區是標準的人車分流,水系維護和綠化在南城是頂級水平。從5塊9毛8的物業費說明了大部分問題,品質幾乎碾壓豐臺現有的其他二手房。
那麼問題來了,當初2016年首次開盤單價買7萬,後來開發商在二期賣到過單價9萬。
從今年二手房成交看,各面積段單價集中在7.3萬到8.5萬之間,再加上幾年的持有成本,除了一期購入較早的少數人,大部分業主都虧錢了。
東南三環的『山水文園』也是如此,專案知名度很高,因為開發商已經崩盤了,新房爛尾這事鬧的很大。但這不妨礙我們對已交付二手房的評價,產品做的是真實在。
小區園林內當年挖了6000平人工湖,堆上假山瀑布,配建亭臺樓閣,總體綠化率也達到了70%。
單說『山水文園』的產品力,在全北京豪宅裡能排的上號。問題是出在園區外,就說十里河街道上一副破敗沒落的景象,讓人很下頭。
附近配套除了燈飾城、建材市場,就是大片弘善家園的回遷房。十里河屬於早期沒規劃好的區域,在小區外轉一圈感受到明顯的髒亂差,這些因素也就打消不少買家的慾望。
以上兩個小區只是縮影,雙井板塊以南的改善盤總體就是保值性較弱。對於1000萬以上價位的房子,南邊只有少量區域有成熟的市場,除了麗澤就是亦莊了。
即使在北邊買高總價盤,也得仔細挑小區。考慮到以後出手,一定多關注成交資料。
最簡單的方法是,找綠中介諮詢一下,看過往一年該小區不同戶型的具體成交,比方說你買的同戶型半年以上沒賣出一套,就該反思下問題出在哪裡了。
2
保值角度看,選擇的改善盤和板塊調性不能張冠李戴,而戶型大小與小區品質上同樣不適合錯配。
按前首富王健林老闆的說法,剛需買房時最好遵循買三不買二,面積不超過110平的原則。在選籌上,小目標同志的觀點是靠譜的。
舉個反面例子,媒體村的『拂林園』小區,人車不分流,物業維護和園區環境只能說比上車盤好一點,關鍵有不少在園區辦公的小公司,人群結構複雜。
很顯然,這不是改善標準。但戶型做的卻是嚴重浪費。小區兩室主力戶型120平以上,甚至有部分兩居是140平左右,甚至一居都達到了105平。
追求改善型的富人買房追求寬敞,要的就是大戶型、超高挑空,要的就是浪費!畢竟財富需要有寬敞的空間來承載,但小區其他條件都得跟上才行。
要是大戶型配上普通的社群品質和物業,就好比用大眾汽車殼配上法拉利輪轂,到頭來變成了四不像。
而這種房子賣給剛需也不合適,上車族追求戶型緊湊,是最不喜歡浪費面積的。對比兩室的價格,完全可以在同品質小區換一套差不多大的三居室,難道不香嗎?
同理,媒體村的天樂園、天月園也是120平的兩居設計,同樣是非豪宅錯配了大戶型,以後想出手就會很尷尬。別問是怎麼知道的,我實地調研過。
3
如果你對上述小區不熟,再舉個家喻戶曉的例子:
就說『天通苑』,亞洲最大的小區之一。環境雜亂,停車困難,租戶人群偏重,這是一座公認的剛需之城。
而天通苑在任何時候都有不少二百多平的步梯『老破大』在售,這種產品自然是富人不愛,剛需不買。大戶型在天通苑流通較差,且因為在售同戶型太多,所以出現了單價3萬以內的大面積相互踩踏,比著誰價格低的先出貨。
要換在東四環,比如像『泛海國際』的200平房源,很多單價即使賣11萬也依然有流通性。現代化的頂配社群,物業園林各項引數拉滿,泛海的大戶型才會有改善群體接受。不要覺得價格高,北京這地方從來不缺拿全款買豪宅的人物。
關於錯配的話題,涉及了太多區域,一篇肯定交代不完。如果你有千萬級別的買房預算,大致有個萬能公式可供參考:
在這輪漲幅最高的幾個板塊裡,挑一些關注度靠前,且符合居住需求的改善盤,這樣的選擇錯不了。
比如望京的保利中央公園,太陽宮的太陽公元,雙井的富力城D區,選到這類小區,長期穩穩拿好就行。
當然了,這類小區大多剛漲完15%以上,目前是有價無市的狀態,等價格回落一些再上車也不遲。如有其他疑惑,也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