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多年前,鄉村學校的規模還是挺大的。
以朋友所在的學校為例。朋友二十年前分配在一所農村中學當老師。那時候,這所鄉村學校學生數1100人左右,教職工60人左右,校舍全部是磚木結構的瓦房,地面也沒有硬化,綠化很少,給人的感覺破破爛爛的。
學校雖然地處農村,不過有人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就有人氣。從早到晚,學校裡書聲琅琅,校門口的小街道也熱熱鬧鬧。
近年來,國家均衡了城鄉的教育發展。這所鄉村學校蓋起了漂亮的教學樓、週轉房、餐飲樓,實驗室、圖書室、儀器室、音樂教室等功能教室一應俱全,校園的硬化、綠化都非常好。
鄉村學校的老師呢,有鄉鎮補貼,有鄉村生活補貼,班主任費也由原來的每學期幾十塊錢提高到每個月四五百塊。學生有了免費營養餐,住宿生有住宿生活補。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鄉村學校日益萎縮,越來越冷清了。朋友所在的這所學校,學生數銳減到200餘人。從早到晚,校園內雖然也是書聲琅琅,不過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氣勢和人氣。校門口的街道上也是冷冷清清的了。
鄉村學校日益萎縮,有人認為使鄉村學校的好老師基本上都走了,沒有好老師,家長們自然把孩子轉走了。也有人認為是家長的觀念變了,認為孩子在鄉村學校唸書沒前途,就把孩子轉到城裡上學去了。
我認為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都不全面,鄉村學校日益萎縮是綜合因素,是大勢所趨。
第一,鄉村學校日益冷清和農村人口數量大有關係。
改革開放初期到上世紀末,農村雖然也有外出務工人員,但是數量有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了,現在的農村,基本上都是上了年歲的人,二十到四十歲歲的年輕人和中年人基本上看不到了。而這些人正值生育時期,他們的子女也都跟隨著父母,到父母所在的讀書去了。因此農村學校的學生減少就成了必然現象。
另外,過去人們的生育願望較為強烈,雖然搞計劃生育,但是農村人還是想盡辦法也要生育,即使被罰款也要生,一胎,二胎,三胎。現在呢,人們的生育願望下降了,不願意多生,生得少了,農村學校的學生自然也就少了。
第二,農村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二十年前,城鎮化步伐不大,而且農村人進城的意識相當淡薄。別說農民,就是單位職工也是這樣的。記得當時我們當地教育局計劃在城區為教師籌建一個“教師新村”,結果鄉村學校的老師們買房的意願不強,教育局要求各個學校動員老師們買房,但是基本上沒有多大效果。
近些年呢,基層各單位的職工都在城裡買房安家了。好多農村人也都在縣城買了房子,變成了城裡人。農村人進城了,孩子也就進城上學了。
有些沒有進城的農村人,覺得城區學校的教育環境好,學習氛圍好,生源質量好,老師們抓得嚴,家長們抓得緊,還可以在校外上補習班補課。以上這些因素,導致城區學校的教育質量遠遠高於鄉村學校。因此也有家長想方設法把孩子轉到城區學校去唸書。
每年秋季開學之初,總有農村人給孩子往城裡轉學。尤其是小學剛剛升入初中而且成績優秀的孩子,有的就轉到城裡上學去了。
我們不妨看看,近年來,城區學校規模不斷膨脹,生源越來越多,而鄉村學校日益萎縮,生源減少。
目前,雖然國家實施教育改薄、教育均衡,相關政策向鄉村學校傾斜,但是仍然無法阻擋鄉村學校的萎縮,也不能提高鄉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我們城市化的步伐是不會停下來的,將來,會有更多的農村人進城。因此,農村學校的萎縮是大勢所趨,是不可逆轉的。
其實鄉村學校的老師都是很認真很負責的,只是和城市學校比起來,鄉村學校在各個方面還是有差距的。想要振興鄉村教育事業,我覺得還要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和地位,讓他們心甘情願紮根鄉村,勤奮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無私奉獻。而且還有一點,就是農村的家長也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起責任來,不光要養孩子,更要育好孩子,教好孩子,畢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嘛。只有如此,農村教育才會有希望!
不知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有何感想,歡迎討論,歡迎留言。想要了解更多內容,快來關注“三尺講臺一路行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