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分享一個有用的黃褐斑經驗方:
組方: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柴胡,白芍,當歸,梔子,丹參,澤蘭,益母草,制香附,白殭蠶,每日一劑,水煎取藥汁200毫升,每日2次口服。
熟地、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這六味藥放在這裡,你熟悉不?應該很熟悉了。它就是六味地黃丸的配伍。六味地黃丸幹啥的?答案是滋腎陰的。對不對?
再看,這裡還有柴胡和香附。這兩味藥,是行氣解鬱的東西。應對的,是患者肝鬱氣滯的局面。
再看,這裡有一味梔子,這是清熱的東西。
再往下看,這裡有當歸、白芍、丹參、澤蘭、益母草。這些是養血、活血、涼血的東西。對不對?
這麼一看,用此方的人,應該是肝腎陰虛、肝鬱氣滯、瘀熱互結。我這麼說,沒問題吧?
好了。這個狀態,就成了不少黃褐斑患者的真實狀態。
首先,很多人發現,自己這個黃褐斑,是中年以後越來越明顯。人過四十而陰氣自半。中年以後,肝腎陰虛,這是一個大的發展變化趨勢,非常明顯。
陰虛,必然生熱。熱灼血絡,患者就容易面部長斑。
這還沒完。肝腎陰虛,水不能涵木,所以肝木之氣就受影響。肝不能保持其條達之性,於是肝鬱氣滯。肝鬱氣滯日久,必然化火生熱。同時,氣滯則血瘀,氣不能帥血而行。血瘀和熱邪互結,患者臉上就容易長斑。
如此說來,這類人臉上長斑,是很正常的事兒,對不對?
這類人的表現,其實也非常典型。這就是,舌紅少苔,或舌有瘀點,脈象弦細或細數,平時心情有些急躁,遇事容易情感波動,總是被不良情緒所幹擾,同時又可能伴隨盜汗、手腳心發熱、身上烘熱、口苦口乾、脅肋脹痛、便幹、腰膝痠軟和耳鳴等症候。這類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多見的。
這個時候,就得滋補肝腎之陰,疏肝解鬱,清熱化瘀。上文醫案裡的配伍,基本是面面俱到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具體方解,前所述,我不再重複。
其實,這張配伍,是一張古方的化裁。這就是源於清代的滋水清肝飲。它的原始組成,就是熟地、山藥、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澤瀉、白芍、梔子、酸棗仁、當歸、柴胡。功效,就在於滋陰養血、清熱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