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哪裡來的?”很多孩子都會問爸爸媽媽這個問題,面對孩子對生命的好奇,父母往往就開始編故事,比如“你是充話費送的”“你是從醫院裡抱來的”“你是從垃圾桶裡撿回來的”,事實上這些“謊言”不僅無法讓孩子理解自己的生命,甚至會造成新的困惑。
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第四十條明確提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將性教育白紙黑字地寫入法律,這在中國“談性色變”的環境下有特別的意義。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性教育應該從幼兒開始。
“性教育是從0歲開始的。”在每次開展的性教育講座中,胡萍都會這樣告訴其他父母。“孩子生命每一項機能的發展都是有計劃的,包括性的發展也是有計劃的。”
胡萍是四川都江堰人,1986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兒科系,畢業後當過醫生,後來去學校擔任兒科學專業教師。在這期間,她班上的一個17歲女生懷孕後在一家沒有資質的小診所墮胎,結果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這件事情震動了胡萍的內心,她很難受,覺得我們成人到底做了什麼,孩子不相信我們,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不來求助我們,這是值得成人反思的問題。她為什麼不去求助父母?為什麼不來求助老師?我們對孩子的愛到底是什麼?
隨後,胡萍辭職去兒子的學校當了一名校醫,她接觸到了更多年齡更小的孩子,她發現小學生在性的問題上有很多困惑,他們不知道向誰問,不知道去哪兒學。
在一位開明校長的支援下,胡萍開啟了自己的第一堂性教育課,那一堂課胡萍準備的授課內容都沒怎麼講,就被孩子們的提問給填滿了。課後,胡萍開始了長達四年的對兒童性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實踐。2004年,她出版了《成長與性》這套性健康教育繪本,繪本面向小學和初中的孩子。
爭議:小學性教育有沒有必要?
但與此同時,胡萍的性教育課堂爭議不斷,很多家長認為“小學生沒有必要開展性教育”,最後學校領導也頂不住壓力,於是在2005年胡萍離開這所小學,開始自主研究和教學。
從那以後,胡萍透過著書、開設性教育課堂、舉辦講座、建工作室、利用媒體和網路傳播等方式,宣傳和推廣兒童性健康教育研究成果。2014年胡萍開始建立善解童貞兒童性健康教育品牌,培訓講師,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兒童性健康教育的隊伍當中。
兒科醫師出身的胡萍認為,孩子在胚胎期性就開始發展了,出生以後孩子的性是跟身體的其他機能同步發展的,所以性教育也應該同步進行。所以,在2009年出版了面向父母的《善解童貞》系列五本之後,2021年胡萍又出版了面向小學生的《善解童真: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系列1-6冊、面向幼兒的善解童真性健康教育繪本《我》系列六本。面對父母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我從哪裡來”,胡萍計劃在今年推出針對善解童真學齡前兒童的主題繪本《寶寶從哪裡來》系列。
由於是面向學齡前兒童,因此這套圖書以少兒繪本的方式呈現。胡萍介紹,這套學齡前性教育繪本的素材,主要來源於自己養育孩子的經歷,以及自己在講座或公開課上收集的孩子父母們分享的故事。繪本畫家貴圖子夫婦和他們的兒女就是繪本中的故事原型人物。為了繪本的專業性,貴圖子還專門參考了很多醫學素材影片,比如孩子在媽媽身體裡的結構,發育的狀態等等。
胡萍認為,繪本是給孩子看的,這套繪本很適合親子閱讀。父母在學齡前孩子的性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兒童性健康教育父母需要先學習,父母要先看繪本,理解繪本,跟孩子一起看繪本,再去跟孩子交流。”
這套繪本一共有三本,讓孩子從三個角度來看待生命的美好,傳遞了“生命源於愛”的理念。
兩套暢銷繪本落地中國的背後
胡萍的這套新繪本是與蒲蒲蘭繪本館合作的,胡萍與蒲蒲蘭繪本館的緣分起因於兩本很暢銷的性教育繪本《小雞雞的故事》和《乳房的故事》。
這兩本繪本是蒲蒲蘭繪本館在2012年策劃推出的。現在蒲蒲蘭編輯部的主編李波就是當年這兩本繪本的編輯。
李波回憶,當時兒童繪本還不是特別被大眾所關注,尤其是性教育方面就更被忽視。當時蒲蒲蘭繪本館已經非常關注世界範圍內不同年齡段的優秀繪本,當看到來自日本的這兩本繪本時,他們覺得,對性有所好奇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很自然的事情,中國家長也應該有這樣的需求。
李波坦陳,當時在引入《小雞雞的故事》和《乳房的故事》時,也擔心會不會被市場接納,擔心過家長的質疑。但他們仔細研究過後覺得,繪本的內容表現的是很溫暖的愛的主題,講述的核心是告訴孩子要好好的珍愛和保護自己。繪本的顏色使用也很溫暖,給人很舒服的感覺。他們覺得,這兩本繪本傳遞的是愛的能量,於是就嘗試了一下。“當時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宣傳推廣方法,基本上都是靠讀者口口相傳,但反響還是很不錯的,很多讀者都說面對孩子關於性的問題不知道怎麼回答,有了這樣的繪本,非常有幫助。”李波說。
在翻譯和編訂這兩本繪本時,編譯人員也進行了一些修改,李波介紹,修改之處主要是針對一些有文化差異的內容,使用了更適合中國讀者的文字表達。
就是在這兩本書的製作過程中,李波認識了胡萍,他們邀請胡萍作為性教育專家,來對這兩本繪本的整體尺度進行審校,胡萍也認為這兩本書的整體尺度適宜,只需要在一些專業名詞上調整一下,讓其更適合中國家庭接受的範圍。
儘管有了修改和心理預期,也有胡萍來進行審校把關,但這兩個繪本面世的時候,李波還是非常擔心,就怕繪本無法被讀者接受,“那時候我還沒有孩子,並不切身瞭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家長的需求,如果讀者不能接受怎麼辦?”
很快,李波的擔心就被證明是多餘的。這兩個繪本的銷量一直不錯,當時每本印了5000冊,後來又不斷加印,最後印數甚至超過了在日本的銷量。
但李波並不認為這是性教育繪本的成功,他覺得這兩個繪本在中日兩國的銷量沒有可比性。“因為日本類似題材的繪本比較多,讀者可選擇的餘地更大。”
中國年輕家長的觀念轉變
其實這些年來,李波能夠感受到中國家長對於兒童性教育方面的認識在不斷提升。《小雞雞的故事》和《乳房的故事》兩個繪本從2015年開始,印數明顯增加。她估算了一下讀者群的年齡,繪本是針對3-6歲兒童的,那麼他們的父母應該是以八零後為主體。李波覺得,這是一種進步,年輕的父母已經會主動去為孩子尋找性教育繪本。
胡萍也發現,她的《善解童貞》銷量也一直在增加,到現在已經在做第四版的修訂了。
胡萍老師從完成《善解童貞》後就一直想把“我從哪裡來”這個主題做成繪本,也進行了相應的設計。到這個時候,蒲蒲蘭繪本館和胡萍在繪本主題上達成共識,他們要做一套中國自主原創的性教育題材繪本,做一套讓孩子們能夠感受到“生命源於愛”的溫暖風格繪本。
儘管雙方一拍即合且有合作基礎,但繪本的製作卻沒有那麼簡單。
胡萍從專業的視角完成了繪本的整體設計和構思,透過文字表達出來。繪本還需要找到契合的畫家來呈現這個理念和設計。中國性教育的基礎並不完善,加之這幾年繪本才更多地被大家關注,所以一些年齡大的畫家很少會關注這麼小的孩子的性教育問題,而年輕的畫家如果沒當過父母,在把握孩子的情感心理方面又比較困難,出版社一直沒有找到契合的畫家。
直到遇見了貴圖子女士,她本身是一位媽媽,並且她的作品中能表達出愛的味道,色調也很溫暖。李波認為貴圖子的畫能夠真正的讓孩子感受到“性教育不是性的教育而是愛的教育”。
李波說,他們希望透過這套繪本告訴孩子們,爸爸媽媽是愛你的,你是愛的結晶,你來到世界上是為愛而生,應該珍愛自己的生命,也懂得尊重他人。
一個難點和一個好苗頭
蒲蒲蘭繪本館專注繪本製作,對於繪本電子化的問題一直持謹慎的態度,李波表示,不僅僅是性教育繪本,蒲蒲蘭對電子授權比較慎重,因為繪本的物件都是低齡孩子,他們還是希望父母能夠拿著書跟孩子一起翻閱,依偎在一起,相互體驗愛的感覺,促進親子交流。
但李波也承認,很多家庭恐怕無法做到這一點。尤其是一些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家庭。“這樣的孩子可能會有缺失,不是能靠一本書來解決的,還需要更多的社會關愛。”李波說。
深耕性教育二十年的胡萍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國性教育的基礎是薄弱的,關注者很少,而且還帶著有色眼鏡。想讓孩子從小接受性教育的難點,其實不在孩子,而在於父母和學校。但他們同時也體會到,性教育的大環境在逐漸變好。隨著父母和學校的不斷接納、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性教育逐漸被重視起來,呈現好的苗頭。相信性教育從一出生就開始這句話可以不再是口號,而是每個家庭逐漸落實的行動。
實習生 葛佳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子淵
編輯/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