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槍李向陽,威名傳四方”,《平原游擊隊》電影收場,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是那個一身正氣,雙目炯炯有神的男主角——李向陽。
作為老藝術家,郭振清塑造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他的一生,平凡而又不平凡,從1927到2005,這個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78歲逝世,葬禮普通,表示自己一無所有地來,一無所有地走。
郭振清
生而平凡,然心有大志
1927年,郭振清出生在天津的一個普通家庭中,為了維持生計,他的父親日復一日地在街邊擺攤,一家人生活清貧,然而就是在這樣千篇一律的平凡中,由於父親帶自己看了許多表演,年幼的郭振清心中,關於藝術的種子開始悄悄發芽。
1937年,日軍的侵略讓父親失去了他的工作,為了活命,郭振清一家不得不回到老家。
本以為回到老家之後,郭振清的藝術夢會就此斷掉,然而沒有,老家生活遠比郭振清想得要充實。
在這裡,更多的藝術形式潛移默化地薰陶著郭振清,在眾多表演的吸引下,郭振清開始慢慢學習相聲、評劇等,藝術的萌芽茁壯生長,平凡的日子裡,郭振清始終心有夢想,他的夢想,名為藝術。
1952年,郭振清憑藉自己的外貌和憨厚朴實的形象特點,被電影《六號門》的導演選中,參演男主角胡二。
胡二的形象,是飽經磨難又堅韌不屈地搬運工,出身貧寒而又對生活滿懷熱愛的郭振清本就提早的體驗到了人生疾苦,為了更好的塑造這一角色,他更是直接與工人同吃同住,切身感受胡二的生活,也正是因為郭振清和一眾演員的刻苦,《六號門》一經上映,好評無數。
熒屏處女作的問世,讓郭振清慢慢走進大眾視野,這部電影,不僅是郭振清藝術生涯的第一個小高潮,也成就了他的幸福,在拍攝過程中,郭振清和劇組演員李曉功相愛相知。
真正讓郭振清的藝術生涯走向巔峰的,是1955年的李向陽。
這一年,導演武兆為了挑選合適的男主角,參演《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一角,四處選拔,終於,一身正氣的郭振清引起了武兆的注意,眉宇間滿含英氣的郭振清,在經過了層層面試選拔之後,順利出演電影男主李向陽。
李向陽作為抗日英雄的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郭振清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和無數受戰爭迫害而家破人亡的黎明百姓,這種共情讓郭振清的演繹過程更加遊刃有餘。
這部電影,郭振清懷揣著自己自年幼時就視作信仰的藝術熱愛,加上這些年所遭受的磨難和對人生、對藝術的無上熱愛,他的演繹,是惟妙惟肖又飽含情感的。
無疑,《平原游擊隊》是郭振清演藝生涯的頂峰,雖然在這隻有,他大大小小也塑造過別的角色,可是能超越李向陽的,鮮少。
出身貧寒,生活坎坷,十幾歲就為了補貼家用走上打工道路的郭振清憑藉自己的獨特經歷和對藝術的熱愛,完美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不論是胡二還是李向陽,都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郭振清對生活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不畏艱辛,熱愛生活。
常年奔波,苦難鑄就了他,卻也給他留下了病痛的折磨
不同於現在的演員,郭振清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演技訓練,也沒在電影學院深造過,他的長子郭曉清曾經說過:
“父親從來沒有接受過專門的電影藝術學校的培訓,他之所以能夠在熒幕上給大家塑造那麼多經典的角色,取決於他年復一年的實踐,父親有諸多業餘愛好,從小時候起,他就喜歡聽戲,看相聲,在諸多文化的薰陶下,父親也算實踐出真知。”
1988年,郭振清退休,除了一些簡單的角色之外,他基本不再外出,也逐漸淡出銀幕,更是鮮少參加社會活動。
據郭曉清所說,郭振清喜歡養花鳥魚蟲,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去打打籃球,下下棋。
原本郭振清退休後的時光,應該是美好而又溫馨的,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慢慢淡出大眾視野,等待他的理應是兒女繞膝的幸福生活,然而郭振清的宿命,好像就是平凡中來,平凡中去。
2000年,同郭振清相互扶持大半生之久的妻子罹患腦栓塞,第二年,郭振清也追隨妻子的腳步,得了同樣的病。
從出生時開始的奔波,讓這個老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終究是沒有抗住病痛的折磨,經過不停地調養休息之後,那個曾經雙目炯炯有神的“李向陽”,開始變得沉默寡言。
這個在十幾歲就步入社會,奔波忙碌於生活苦難中的郭振清,哪怕是在患病之後,也一直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晚年跟小兒子一同居住的他,幾乎不能與人交談,可是坐在輪椅上,他也沒有忘記勉勵自己的長孫,好好學藝,或許在郭振清的心中,藝術傳承遠高於自己的健康。
幾十年披荊斬棘,郭振清在藝術攀登之路上吃過苦也受過磨難,甚至在晚年又飽受奔波帶來的病痛,可是他從沒有絲毫懈怠過對藝術的追求和表達,郭沫若曾經在1957年贈給過郭振清一首詞。
“鳳頭鳩見桑葚,獨立枝頭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飛四海頌和平,月桂菊可尋。”
2005年8月初,在接受老幹部例行體檢之後,郭振清的體檢報告顯示,他體內蛋白質流失嚴重,老先生進入天津市醫科大學總醫院接受治療,本以為這一次只是普普通通的住院,然而就在13天之後,噩耗傳來,郭老先生因肺部感染,離開人世。
喪禮從簡,一無所有地來,一無所有地走
2005年8月24日,郭振清在天津去世,原本他的子孫後代打算厚葬,然而郭老先生早有安排。
去世前,郭老先生就曾交代過自己的後事,他認為自己本就出身平凡,儘管在藝術這條道路上小有成就,然而一人活一世,本就什麼功名利祿都帶不走,所以他特地交待,自己的葬禮要一無所有地來,一無所有地走。
於是,儘管在追悼會那天,前來追悼的人眾多,可是郭振清先生的靈堂依然簡樸,連墓地都是小小的,在墓地邊上,有一座雙槍李向陽的銅像,時隔多年,我們還能從李向陽身上,看到郭振清先生的那份剛毅。
儘管郭振清老先生78年之久的一生,演繹作品無數,可嚴格意義上來講,他並未獲得過什麼大獎。
從《平原游擊隊》到《英雄兒女》,一個個經典角色深入人心的同時,又讓人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當今這個動輒演藝圈某大獎提名的社會,為什麼郭振清先生從未獲得過有含金量的大獎?
工人出身的郭振清,不管是演繹底層民眾還是戰場上的大英雄,都遊刃有餘,他塑造的角色都像本色出演一樣。
就拿《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來說,在郭振清的演繹中,那個草莽英雄李向陽彷彿就是活在觀眾眼前的,也正是因為這一角色,1957年,郭振清榮獲全國最受觀眾歡迎的演員榮譽稱號。
幾年之後,在電影《英雄兒女》中飾演志願軍張振華團長的郭振清更是把這一角色的神情演繹得淋漓盡致,在1995年,郭振清獲得第五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特別獎”。
然而這些獎項都並非“大獎”,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郭振清老先生的演技存在問題,只是在他那個年代,我們現在所耳熟能詳的演藝界大獎並沒有出現。
也許用“生不逢時”來形容郭振清的藝術道路比較恰當,儘管他塑造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可是在他大火的那個年代,現在演藝圈的大獎還沒有問世。
等到有了那些響噹噹的名號之後,郭老先生的巔峰似乎已經過去了,慢慢迴歸平凡生活的他,自然也就與大獎失之交臂了。
從來沒有獲得過藝術表演大獎,這似乎也與郭振清的“一無所有”相關聯,他臨走之前,特地交代喪禮一切從簡,似乎“一無所有”就是他人生的主基調。
從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到十幾歲迫於生計四處奔波,有幸被藝術選中,踏上一條自己喜歡又合適的尋藝之路。
然而拼搏一生,只有塑造的幾個經典角色和作品流芳百世,自己卻並未因此而獲得過殊榮。
晚年又因為前半生的奔忙,身患重病,雖然已經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的時代,卻沒有能力去享受這一切的幸福祥和。
郭振清似乎總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再加上他本身有一份淡泊清貧的性子,“一無所有”既是他對一生的總結和人生的感慨,也是他面對生活的一份態度。
不可否認,郭振清先生在表演藝術領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他叮囑後代“一切從簡”,老爺子生來就是為藝術而生的,只要有關藝術,他可以“一無所有”。
結語
郭振清老先生吃過苦,受過難,在十幾歲迫於生計踏上社會開始忙碌的時候,對於藝術熱愛的種子沒有被掐滅在搖籃裡,郭振清對藝術的追求是以生命為單位計算的。
“一無所有地來,一無所有地走”,郭振清先生離開了,他什麼都沒有帶走,卻是將一顆對藝術滿懷熱忱的心留在了人世間。
參考文獻:
老電影《平原游擊隊》幕後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