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年12月,這時候魏明帝曹睿已經病入膏肓,公佈了託孤大臣名單,有關這個事件三國志裡只說曹宇為大將軍,記述不太詳細,但漢晉春秋關於這段有不少內容而且被裴松之選為註解,可以採信。漢晉春秋這樣描述。
帝以燕王宇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對輔政。
由此可以看出,曹睿最初託孤選擇的是以燕王曹宇為首,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為輔這樣的一個結構。可以看出除了曹爽,並不是無人可選,而按照曹睿一開始的意思,曹爽也並不是輔臣之首。
這個五人組合的設定還是很合理的,首先曹宇作為宗室中年紀較大,輩分較高的(曹氏二代),還是有一定威望的。當然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和曹睿私交好,畢竟託孤大事,還是要找一個最信任的人。而後來在淮南一叛中的楚王曹彪就根本沒做考慮,因為當初曹彪違反朝廷禁制,曹睿處罰過他。所以總的來看託孤首選的人選並不是個人能力,而是私交以及威望和身份等等。
有關魏明帝對曹宇的恩寵,三國志記載如下。
明帝少與宇同止,常愛異之。及即位,寵賜與諸王殊。
而預定輔佐曹宇的四個人也都是宗室,秦朗是曹操養子也可以算半個宗室。可以看出曹睿託孤的思路和他父親大不相同,曹丕選擇的是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這種宗室和世家大族“二加二”平分秋色互相制衡的託孤大臣組合。而到了曹睿這裡,則是清一色的宗室,因為這時候他已經意識到由於自己早逝,繼位的曹芳年紀太小,主少國疑,很有可能會被如狼似虎的託孤大臣控制。曹宇雖然能力一般,但畢竟有身份有威望,作為首席輔政大臣可以對外姓高官形成壓制。而一旦將權利賦予世家大族,曹氏江山就有淪陷的危險。讓宗室輔政,最差的結果也不過是小宗趕走大宗,曹氏江山還是不會變的。而且從曹丕時代就對宗室開始壓制,曹睿相信過了這些年,還是有效果的,就算曹宇心懷不軌,也得不到支援。
再說另外幾人,夏侯獻資料太少沒什麼可說的。再說曹肇,三國志對他有這樣的記載。
肇有當世才度,為散騎常侍、屯騎校尉。
可以看出此人是有真本事的,做過皇帝的顧問,和曹睿關係肯定是很好的。而且有才華有氣度,做過八校尉這樣的官職。履歷沒得說。他的入選很符合曹睿選人的標準。
再說秦朗,此人是曹操的養子,他的母親是曹操的側室。此人還是很有才能的,不是來湊數的。關於在託孤之前的記載,在資治通鑑中記述較多。
帝遣驍騎將軍秦朗將中軍討之,軻比能乃走幕北,洩半泥將其部眾來降。步度根尋為軻比能所殺。
乃使徵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助司馬懿御諸葛亮
先是擊敗過鮮卑首領柯比能,然後還跟諸葛亮交手過。這是個軍事人才,這一點是其他幾個託孤大臣都不具備的優勢。畢竟秦朗對抗過一流軍事家諸葛亮,有這種軍事的宗室是不多的,曹睿可能把他當成下一個曹真去培養。三國演義裡秦朗非常悲劇,中了諸葛亮之計早早領了盒飯。其實人家活得好得很,還差點當了輔政大臣。他的入選彌補了輔政大臣團中軍事能力的短板。
最後說到曹爽了,在大眾印象裡,駑馬戀棧豆和不失作富家翁這樣的軼事已經成了曹爽萬年的黑料,那麼真實的曹爽是個怎樣的人呢?三國志裡對曹爽早年間的經歷做如下描寫。
爽字昭伯,少以宗室謹重,明帝在東宮,甚親愛之。及即位,為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寵待有殊。
曹爽從小就謹慎穩重,而且與曹睿的關係也是很親近的,武衛將軍這個官職沒有多顯赫,但卻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天子的親隨,負責天子的安全保衛。以前許褚就做過曹操的武衛中郎將,可見曹睿對曹爽的信任。那麼曹爽是僅憑被天子寵愛才被選為輔臣的嗎?從他後來的表現來看並不全是,曹爽本人還是有些才幹的。
首先能得到天子信任的人絕不是泛泛之輩。而且曹爽成為託孤大臣之後,並不是立刻和司馬懿對抗,而是先低調了很長時間麻痺對手,只可惜司馬懿比他演技要更好。三國志中說。
初,爽以宣王年德並高,恆父事之,不敢專行。
後來還對司馬懿進行一番捧殺,先是把他誇上天,比作鄧禹,然後明升暗降拜為太傅,其實削弱了權力,還是有些手腕的。所以說曹睿選曹爽做輔政大臣也不能算錯。
再來總結一下這個五人大名單。
曹宇:宗室,曹操兒子,輩分高,聲望高
夏侯獻:史料太少
曹肇:宗室,曹休兒子。有才華有氣度,皇帝近臣。
曹爽:宗室,曹真兒子。謹慎穩重,皇帝對其非常信任,有一定政治才能
秦朗:半個宗室,曹操養子,軍事才能很強。
這個大名單考慮的非常周到,在政治軍事上都照顧到了,而且全部是宗室,可以壓制世家大族。而軍事上最強的秦朗,又是外姓人,不敢心懷不軌。這些人中有兩個人都是曹睿的鐵桿,忠心也不是問題。總而言之這個名單要是最後落實下去,司馬家根本沒什麼機會。但是這個時候發生了意外。
劉放孫資這兩個人成了改變歷史的關鍵角色,他們與輔政大臣關係不睦,擔心被秋後算賬,於是開始忽悠曹睿換託孤大臣,曹睿在彌留之際頭腦和體力都不行了,於是被這兩個人擺佈。
世說新語:放、資久典機任,獻、肇心內不平。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復幾?"指謂放、資。放、資懼,乃勸帝召宣王。
最後曹睿在迴光返照之際,似乎明白過來了,又改了主意不打算聽劉放孫資的,可惜被這兩個人抓住手強行下了旨,其實跟矯詔沒什麼區別了。結果曹宇僅僅當了四天大將軍就被免職。裴松之注有如下描寫。
中書監劉放、令孫資久專權寵,為朗等素所不善,懼有後害,陰圖間之,而宇常在帝側,故未得有言。甲申,帝氣微,宇下殿呼曹肇有所議,未還,而帝少閒,惟曹爽獨在。放知之,呼資與謀。資曰:“不可動也。”放曰:“俱入鼎鑊,何不可之有?”乃突前見帝,垂泣曰:“陛下氣微,若有不諱,將以天下付誰?”帝曰:“卿不聞用燕王耶?”放曰:“陛下忘先帝詔敕,藩王不得輔政。且陛下方病,而曹肇、秦朗等便與才人侍疾者言戲。燕王擁兵南面,不聽臣等入,此即豎刁、趙高也。今皇太子幼弱,未能統政,外有強暴之寇,內有勞怨之民,陛下不遠慮存亡,而近系恩舊。委祖宗之業,付二三凡士,寢疾數日,外內壅隔,社稷危殆,而己不知,此臣等所以痛心也。”帝得放言,大怒曰:“誰可任者?”放、資乃舉爽代宇,又白“宜詔司馬宣王使相參”,帝從之。放、資出,曹肇入,泣涕固諫,帝使肇敕停。肇出戶,放、資趨而往,復說止帝,帝又從其言。放曰:“宜為手詔。”帝曰:“我困篤,不能。”放即上黙,執帝手強作之,遂齎出,大言曰:“有詔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於是宇、肇、獻、朗相與泣而歸第。
最後輔政大臣變成了曹爽和司馬懿,可能也是劉放孫資考慮不能把皇帝的人選全部刪除,留下跟自己關係不錯而且資歷淺的曹爽,而且他還是曹睿最信任的人,這樣就皆大歡喜了,皇帝也比較好接受。也就是說曹爽從輔政大臣中排位靠後的人,得到了地位上的提升,但這並不是曹睿的本意。
最後說些題外話,有人認為孫資劉放是司馬懿的內線,畢竟這次人事變動司馬懿成為最大贏家,那麼就來分析一下,這種說法是否可信。
孫資劉放作為中書監令,是皇帝身邊的高階秘書。
孫資的升遷軌跡如下:太學生-王允薦舉-賈逵薦舉-功曹-計吏-參丞相軍事-秘書郎-尚書右丞-中書令
劉放的升遷軌跡如下:舉孝廉--主簿記室-秘書郎-中書監
這兩個人和司馬家沒什麼交集,也不是世家大族,劉放是漢室宗親,但到他這代也沒落了。這兩個人基本還是靠自己能力基本都是一步步升上來的。
司馬懿在曹丕和曹睿時期並沒有高平陵之變後的權勢,一直都比較低調的,按說不該這麼輕易就拉攏到皇帝身邊的人,畢竟魏明帝也算是一代英主,對司馬懿有所防範。
另外,當最終託孤大臣已經確定的時候,司馬懿還尚未從遼東返回,他就算得知了曹睿病重的訊息,也很難在這麼短的幾天中安排孫資劉放去展開干預,畢竟從公佈曹宇為大將軍到免職只有四天,反覆派信使傳達命令,一來一回,時間都趕不上。晉書說法如下。
帝大遽,乃乘追鋒車晝夜兼行,自白屋四百餘里,一宿而至。引入嘉福殿臥內,升御床。帝流涕問疾,天子執帝手,目齊王曰:“以後事相托。死乃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與大將軍曹爽並受遺詔輔少主。
由此可見司馬懿匆匆趕回來以後,這件事已成定局了。所以這應該就是一個巧合,孫資劉放為了自己的前途進行了一次冒險,湊巧給了司馬懿機會,僅此而已。
結論:曹爽有一定能力,不是廢柴,而且和皇帝關係好深受信任。但可能由於年齡資歷等原因,他還不是第一人選,第一人選是曹宇。只不過陰差陽錯他才得到了這個位置,但他不知道的是天上掉餡餅並不一定是好事,也有可能會帶來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