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提到在敘利亞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安拉之劍”哈立德被派去支援,在那之前他已經攻佔了伊拉克的希拉城,這是穆斯林在阿拉伯半島之外的第一塊領土。這個時期的伊拉克還處於波斯薩珊王朝的統治下,這裡有必要說一下,波斯是希臘人對伊朗人的稱呼,他們自稱是伊朗人,這也是今天伊朗這個國家名字的來歷。哈立德離開以後,伊拉克戰場由他的盟友穆桑納負責。波斯人乘此良機在公元634年11月26日在希拉城附近幾乎全殲了阿拉比亞軍隊。
但是穆桑納也不是好惹的,在第二年10月就還了回去,在幼發拉底河沿岸大勝波斯軍隊。不過穆桑納是貝都因舍伊班部族的族長,我們曾數次說過貝都因人是對先知最不虔誠的部族,穆桑納在遇到哈立德之前甚至都沒聽到過先知的名字,更別提他會加入伊斯蘭教了!所以哈里發是不放心由他來指揮伊拉克地區的戰事的,二代目哈里發歐麥爾派遣賽爾德·伊本代替他成為伊拉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
公元637年5月31日賽爾德指揮6000人與波斯首相魯斯特木的軍隊在希拉附近的卡迪西亞交戰。整個過程就像是雅穆克戰役的翻版,同樣是熾熱的天氣,同樣是狂風捲積著沙塵暴,阿拉伯人用同樣的戰術徹底擊潰了波斯軍隊,魯斯特木被殺,這一戰的結果就是整個伊拉克地區對穆斯林門戶大開。事實上在整個阿拉伯帝國擴張的過程之所以所向披靡完全得益於他們的騎兵戰術,由駱駝和阿拉伯馬組成的騎兵幾乎是無敵的,直到他們遇到了法蘭克的重甲騎兵和大唐陌刀手。
伊拉克的人民就像敘利亞的人民一樣熱烈歡迎阿拉伯大軍的到來,他們是閃族人,而波斯人是雅利安人,信奉基督教的他們早已忍受夠了異教徒(波斯信奉瑣羅亞斯德教,又名拜火教在國內稱為祆教)的統治了。而且伊斯蘭教脫胎於猶太教和基督教,這樣當地的人民很容易接受伊斯蘭的教義。
泰西封拱門,曾經作為伊朗帝國的首都存在了800年之久,而今只有殘垣斷壁
卡迪西亞戰役結束以後賽爾德把目光投向了波斯的首都泰西封。對泰西封的進攻並沒有花費阿拉伯軍隊多大的精力,因為波斯皇帝早就帶著他的侍衛部隊棄城逃跑了。同年6月賽爾德進入泰西封,穆斯林們被泰西封的繁華和富裕震驚了,高大的皇宮,優美的拱門、豪華的設施讓穆斯林們歎為觀止,大家可以想象乞丐進入紫禁城是什麼樣子就知道當時阿拉伯人的感覺了。而這個時候的阿拉伯士兵甚至連黃金白銀都分不清楚,經常拿黃金換別人的白銀。
穆斯林們在佔領了泰西封以後,把那裡洗劫一空,然後以希拉城附近的庫法營地為中心建立了新城市——庫法,並在那裡修建伊拉克的第一座清真寺。新建的庫法城被定為伊拉克的新的首府,儘管歐麥爾哈里發堅持過著希賈茲地區的樸實生活,但賽爾德依舊為他修建了一個新的皇宮,新的皇宮完全仿照著泰西封的波斯皇宮而建。然後把泰西封的城門完整的拆過來安裝到庫法的城門上。
波斯人在這裡的痕跡漸漸的都被抹去,庫法和另一個新建的城市巴士拉成為了兩河流域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直到巴格達的建立為止。有史學家統計阿拉伯軍隊在泰西封獲得戰利品和各種財寶共計價值能達到九十億第爾汗之多。在戰後大批的阿拉伯人從荒涼的阿拉比亞遷徙到富庶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1300多年曆史的庫法清真寺,按照歐麥爾的命令,穆斯林們每攻克一個地方就要在那裡修建清真寺
早期的阿拉伯軍隊是非常單純的,他們只為戰鬥而生,部隊內部沒有什麼等級之分,將軍和普通計程車兵吃同樣的食物椰棗和駝奶,做祈禱,睡同一個帳篷。他們也沒有財富多寡的概念,大家都平分戰利品。曾經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有個阿拉伯士兵在分配戰利品的時候分到了一個波斯貴女,那個女孩向他提出用一千第爾汗贖身,他同意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多要贖金,他說他想不到世界上還有比一千更大的數目。的確只有這樣純粹為戰鬥而生的軍隊才能創造出上百年的征服狂潮。
PS:波斯是希臘人對伊朗的稱呼,波斯人自稱是伊朗。同樣的東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都是別人對這個國家的稱呼,事實上他們自稱是希臘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