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的爆冷大選之一。此次大選的最後勝利者杜魯門在選前幾乎不被各方看好,其所在的民主黨在黨內初選後還出現了嚴重分裂。有意思的是,在1948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有些分析人士認為民主黨分裂反而幫助杜魯門贏了大選。
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民主黨的基本盤長期都是美國南方的白人,畢竟南北戰爭是共和黨領導的。不過到了二十世紀初,民主黨在北方中下層白人中發展地很好。羅斯福執政時期,民主黨的支援民眾大體上由四部分構成:工會、中西部農村、城市低收入群體、南方白人。
工會代表的思想偏進步的左翼勢力,南方白人是美國思想最保守的右翼勢力,這兩個思想嚴重衝突的勢力卻同時存在於民主黨之內。在美國最專權的總統羅斯福統治時期,民主黨的工會勢力和南方白人勢力就已經出現嚴重矛盾了,只是美聖祖將兩派之間的矛盾壓了下來。
羅斯福去世後,繼任總統的杜魯門能力和威望都不如前任,工會勢力和南方白人勢力的矛盾自然激化。而工會勢力(親蘇親共)和南方白人勢力對於當時的美國社會都有些“非主流”,共和黨便經常以工會和南方白人為藉口攻擊民主黨是“親蘇親共政黨”和“種族主義政黨”。
1948年民主黨初選時,工會勢力和南方白人勢力的矛盾激化,而且兩派都不接受試圖“和稀泥”的杜魯門。於是在杜魯門獲得黨內初選的勝利後,工會勢力和南方白人勢力的很多代表宣佈退出民主黨。退黨的工會勢力成立了進步黨,退黨的保守勢力則成立了州權民主黨。
進步黨和州權民主黨的成立標誌著民主黨分裂,也導致民主黨的票源被分割,這也是共和黨認為大選必勝的原因之一。然而“禍兮福所伏”。進步黨和州權民主黨雖然導致民主黨分裂,但民主黨的內部矛盾也隨之大幅緩和,使得杜魯門可以將民主黨剩下來的勢力團結起來。
更重要的是,隨著進步黨和州權民主黨的出現,民主黨被對手貼的兩個標籤(“親蘇親共”和種族主義)自然沒了,進步黨和州權民主黨還分擔了攻擊民主黨的火力。而且進步黨和州權民主黨所分割的民主黨票源其實很有限,因為杜魯門拉到了中西部和低收入群體的選票。
可惜的是,共和黨並沒有發現這些問題,而是盲目樂觀地認為進步黨和州權民主黨會分走民主黨的大量選票,本就選情危機的杜魯門肯定沒戲了。而共和黨最終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價,民主黨在1948年獲得選舉戰果直到1968年才徹底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