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後作嘔的情況很常見,有些人吃飯時稍微多吃一點或吃點辛辣寒涼的食物就會嘔吐或乾嘔,這主要分兩種情況,一是脾胃虛寒,胃失和降上逆作嘔,常表現為乾嘔、嘔吐清水等;二是肝寒上逆作嘔,常表現為嘔吐酸水、涎沫等。胃主腐熟水谷,以下降為順,如胃中虛寒,胃氣不降反升則出現食後欲嘔、脘腹作痛、心下痞滿、吞酸嘈雜等證;若肝寒上逆,肝失條達致胃失和降則出現巔頂作痛、嘔吐涎沫等證。
經方吳茱萸湯溫中降逆,善治食後欲嘔或乾嘔吐涎沫等證,是溫中補虛、降逆止嘔的代表方劑。方中吳茱萸為厥陰肝經之主藥,能溫散肝經之寒邪,疏肝利氣,和中止嘔,散寒燥溼而助脾腎之陽。不僅治肝之病,還能療脾腎之疾。人參(或黨參)溫中補虛,大棗補虛益胃,生薑為嘔家聖藥,所以方中重用生薑以加強溫中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吳茱萸治肝寒犯胃之嘔酸,生薑治脾胃寒飲上逆之嘔水,與溫中散寒健脾的人參、大棗配合,能治肝寒犯胃之乾嘔,吐涎沫,肝寒循經上犯之巔頂作痛或胃中虛寒之嘔吐、吞酸、胃脘痛等。如果胃中寒溼,嘔吐較重,舌苔白滑膩者,可以去大棗,加姜半夏、陳皮理氣燥溼,和胃止嘔。
該方臨床常用於屬於胃虛寒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因方中多是溫熱補益之品,若胃中溼熱嘔苦應採用清胃溼熱的藥物,使用吳茱萸湯反而會加重症狀,臨證應注意辯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