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源網路
本文原創,抄襲必究
-
《道德經》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一個人倘若擁有至善的德行,便如清澈的水一般,滋養萬物,滋潤人心。
賦予了萬事萬物生機,但卻從未夾帶著私慾,始終帶著一顆平常心對待。
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得坦然也坦蕩的氣質和魅力,日子也過得自在、釋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真正做到不理、不爭的人,才算得上人生裡的最大贏家。
1:斂而不爭,不爭對錯
一個喜歡爭對錯的人,到底是怎樣的呢?
大體就是在跟身邊的人相處時,別人說一句,他要頂十句,處處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
凡事抱著必須贏,不能輸的心態,為了達成贏得上風的目的,不惜進行人格尊嚴上的挖苦。
這樣的人,社交圈子會變得越來越小,因為他的格局越來越小。
好的開始,是慎始。待人接物,懂得謹慎,知道尊重,才能收穫到同樣的尊重。
善的結果,是有終。為人處世,修德於身,斂而不爭,才能不爭對錯,灑脫大方,令人信服。
執著於對錯的人,往往是缺少大局觀之輩。
盲人摸象,是大家熟知的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印度有個國王叫鏡面王,一天他叫人牽來一頭大象,然後叫來一群盲者。
為了公平,鏡面王讓每一個盲者只摸到大象身體的一個地方。
每個盲者都觸摸了之後,鏡面王就要求大傢伙說說自己的看法。
有的盲者說這是一隻大水桶,有的說是一個大掃帚,也有的說是一面大鼓,還有的說是一個大勺子。
這些盲者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由一開始柔和的語氣,到最後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都爭鋒相對吵起來。
一旁的農民看到,都哈哈大笑起來,覺得大可不必。
鏡面王說:“生活裡,如果我們都這樣,凡事只按照自己所感覺到的東西去堅持,明明只是知道事物的一星半點,卻偏偏認定自己的是真理,自然是害了自己。”
因為認知的短淺,然後造成選擇上的自以為是,久而久之,你會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盲人如此,明人也是如此。
盲人可能會因為看不到事物而忽略掉全面、客觀上的認知。
但是,一個雙眼明亮的人,他的心靈之眼,未必就是清醒的。
因為在人世當中,總有人因為一時的慾望,因為一時的對錯而矇蔽了雙眼,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觀念,武斷地做出判斷。
他們以為自己才是對的,哪怕遭受到他人的否定和打擊,也覺得自己沒問題。
但實際上,真正的聰明人,他們不會研究對錯,而是給自己多一種可能性去了解事情的全域性觀。
要知道,當你只是一味地分出對錯時,其實是在阻斷提升自我格局的另一種途徑。
不多去理會他人的挑刺、刁難,多關照內心,提升眼界,開啟格局,才是你應該做的事情。
這是一種胸襟,更是一種格局。
恰好,這些品質能夠讓你看到更高遠的人生風景。
2:從容淡定,不爭勝負
如果你的勝負欲,只是單純地放在追逐一些信念上,放在自我鼓舞上。
那麼,這樣狀態下的你,肯定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可你若是將這種如同雙刃劍的勝負欲,全然放在與人爭執上、爭辯上,甚至是分個高低上。
那麼,你的人生格局將會越來越低,日子也自然過得越來越低品質。
因為,你是憑一己之力將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越來越窄的,如果還不選擇及時止損,你就會無路可走。
聽過一個荒誕,但卻引人深思的寓言:
兔子夢想在森林裡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猴子就對它說:
“我是森林之王,你明天早上從我家門口開始,沿著這條路,一直跑,能跑多遠就跑多遠。不想跑了,插個標杆,這個領域的地方就屬於你的了。“
“但是,有個條件就是,在太陽下山之前,你必須趕回來。”
兔子聽到,連連點頭,暗自下定了決心。
第二天,兔子起了個絕早,撒開腿便玩命地奔跑。
來到河邊,明明很渴,但兔子還是不願停下來,因為它認為以後這條河就是自己的了。
跑到田野,明明很餓,兔子也沒有停下來,認為這一片莊稼也是自己的了。
來到草原,兔子因為自己可以停下來了,但是它沒有想到的是,狼群來了,不由分說地將兔子吃掉了。
太陽下山了,但猴子沒能等到兔子回來。
的確,一個人若是貪心太大,得失心太重,還要跟自己無休止地爭個高低勝負的時候,你的人生也就完了。
因為,這樣的心態,足以讓你在追求目標的時候,過度地調高難度,而這種難度,說白了就是超過了你的能力承受範圍內。
如同一隻不斷鼓氣的氣球,不破才怪呢。
與其一心一意只想要更多,不顧一切地滿足自己的貪念,不如及時放下,對於得不到的,不去強求,對於失去的,也不必去糾結。
不必去理會別人給你設定的條條框框,或是給你打造的虛擬世界,腳踏實地,活出清醒。
從容淡定,不跟他人、自己、世界爭勝負。
如此,你才能贏得一切。
3:不理不爭,方為贏家
《道德經》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爭的人,才是最大的爭。
不得的人,才是最大的得。
這種人生觀,實則是一種人生觀、智慧觀、境界觀。
而每個人,也只有在擁有這麼一種境界下,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境況。
如此,不爭,不理,才算得上是人生裡的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