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劉偉
清宮劇中少不了這樣一個環節,那便是太醫為小主們請“平安脈”。從之前大熱的《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影視劇中,常見到太醫把脈的情景。太醫手指一搭,屏息凝神,隨即就開出了方子。
傳統中醫診斷病時需要“望、聞、問、切”四個步驟,第四步“切”就是把脈。那什麼時候把脈最準呢?一般認為最佳時間是早上。
最早提倡早上把脈的是《黃帝內經》裡的“脈要精微”篇,其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把脈通常是以清晨為宜,此時人還沒有勞於事,陰氣未被擾動,陽氣尚未耗散,飲食也未曾進過,經脈之氣尚未充盛,絡脈之氣也很勻靜,氣血未受到擾亂,因而可以切實地診察出有病的脈象。
反之,吃過飯後,胃腸道開始運動,主管腸胃的神經開始興奮,血液大量湧向這些部位,會使脈象發生變化,不能客觀反映結果。
而如果做過一些身體活動再來把脈,這時血液大量湧向四肢肌肉,也會使切脈的結果不具有代表性,從而影響診斷的準確性。一般來說,人體處於這些情況,脈搏的快慢、力度、繃緊水平等方面都會受影響。
中醫在診察脈搏動靜變化的同時,還會診察面色的變化,以審臟腑之強弱虛實及形體之盛衰,相互參合比較,判斷疾病的吉凶轉歸。所以,如果經歷了一定的路途奔波才見到中醫師,最好先在診室外坐著休息一會兒,等心情平靜下來,心跳、呼吸都均勻了,再進入診室請醫生診脈。
編輯:董俊彤
稽核:朱蕗鋆
“首都中醫”ID:
bjtcm010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