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媒體經常提到京津冀一體化,意指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在行政管理、經濟發展等方面的融合過程。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早在數百年前的古代,這一過程就已開始,而且在統一行政管理方面已經成功實行了數百年。只不過步入現代又走了回頭路,最近才重新走上正軌。
眾所周知,離我們最近的元、明、清三個統一王朝的首都都位於現在的北京市。元代初年設定大都路以管理首都周邊地區,治所為大興縣(大興、宛平兩縣當時同處大都城,即今北京市市區)。大都路轄區見附圖,包括現在北京長城以南、天津大部、河北省保定和廊坊的部分地區。
明代廢大都路,改設順天府,治大興縣,領七縣五州,分別為大興縣、宛平縣、良鄉縣、昌平縣、順義縣、密雲縣、懷柔縣,通州、昌平州、霸州、薊州、涿州。
明代順天府
清代保留了順天府這一行政區劃,轄境與明代相似,共領十九縣五州,分別為大興縣、宛平縣、良鄉縣、固安縣、永清縣、東安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市區)、香河縣、三河縣、武清縣、寶坻縣、寧河縣、順義縣、密雲縣、懷柔縣、房山縣、文安縣、大城縣、保定縣、平谷縣、薊州、霸州、涿州、昌平州、通州。其中絕大部分的地名現在仍在使用。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當時的順天府已經是一個標準的沿海城市,現在的天津市濱海新區皆在其管轄範圍之內。順天府由於是首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所以府尹的職位特別顯赫,品級為正三品,高出一般的知府二至三級,通常由尚書、侍郎級別的大臣兼任。順天府用銀印,與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相同。順天府所領二十四州縣雖然在直隸總督轄區內,但府尹和總督不存在隸屬關係。北京城垣之外的地區由直隸總督衙門和順天府衙門“雙重領導”,北京城垣之內直隸總督無權過問。
從過去約八百年的歷史可以看出,古代的政治家們早已考慮到北京附近地區協同發展的重要性並在管理體制和行政區劃中予以體現。反觀二十世紀以來的現代政府,行政區劃設定混亂,導致北京附近各縣市分分合合,而過於支離破碎的地方行政體系又限制了人員和資金的流動,使京津冀地區的經濟始終無法達到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