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年代,革命黨人總是躲在暗處開展各種革命活動,宣傳進步的思想,鼓舞到了許多人的抗戰鬥志。
在此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的困難,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比如學生群體,他們在當時不安於現狀,包含著熱情,不怕犧牲,有著強大的民族情感還有堅強的意志。
01
這些學生群體為中國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擰成一股繩,共同努力,在歷史中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而且如今在北大的植物園裡面還留下了一副巨石書法,上面有著四個字“保衛華北”,鏗鏘有力,而刻下這兩個字的人就是趙德尊和陸平。
他們兩人是在1936年刻下的,這一年中國正在面臨日本區域性侵華戰爭,局勢非常嚴重,這個時候老蔣還一直堅持所謂的安內政策,驅逐我黨。
面對這樣內憂外患的形勢,許多人為此憂心忡忡,但是我黨一直積極奮戰,聯合一切力量,解救中國。
比如張學良,楊虎城就聯合在一起,發動了西安事變,同樣趙德尊和陸平所刻的字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國民黨一直堅守著這樣的政策,東三省淪陷,下一步就是華北,趙德尊等人面臨這樣的局勢,就有著很強的信念,於是就刻下了這四個字,在他們心目中報效國家刻不容緩!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趙德尊的故事。
趙德尊在東北出生,讀書期間,他就一直關注著國家的發展,追求實踐,一直努力讀書,接觸了許多的進步書籍,思想上得到了發展。東北又是一個工業城市,一直受到關注,日本也一直擾亂東北,百姓們的生活苦不堪言,學校裡也經常停課。
02
趙德尊為了能夠考入重點學校,就聯合了其他學生一起私下學習,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境地,他都沒有放棄學習,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目標與夢想,但是因為惡劣的環境之下,趙德尊有著嚴重的偏科現象,考試的時候,數學成績就沒有及格,當時他以為考不上了。
但是清華大學是高等學府,錄取的也並不都是成績優異之人,更重要的是要培養的是對國家有用之人,高考時趙德尊在作文裡引用了魯迅《路》中的那句“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為路”
也是正因為這句話點睛之筆,讓閱卷老師看出了趙德尊的愛國思想,破格將趙德尊錄取,在學習期間,他不斷地尋找,探索,接觸了許多先進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他將這些思想慢慢的傳播出去,鼓舞到了其他人。
他在之前經歷了東三省的淪陷,還有其他的地方的遭遇,他很恨日本人,他一直堅信一定要將日本人趕出去。
在一二九運動中,他表現得非常勇敢,在之後他就加入到了共產黨。但在1936年一次遊行中他不幸被捕,在監獄裡,他仍然一直在編寫革命刊物,積極地宣傳馬列主義思想,在獄中尋找組織發展獄友,壯大了我黨的革命力量。同年4月份,他被我黨營救出來了,之後就一直在清華大學擔任了黨支部書記。
03
他畢業後就去到了延安,當時國共合作,一起抗戰,趙德尊就去了敵後的抗日根據地,而八年抗戰當中,他大半年的時間都是一直在做文職工作,到了我軍反攻之時,他就參加了這次大戰,也就是百團大戰。
1950年趙德尊37歲,年紀輕輕地就被任命為了黑龍江的省委書記,但是後來在特殊時期,他被有心之人利用最後被降級,到了1979年,他才恢復了職位。1985年他72歲,因為身體原因,就辭職回到了家中。
他的一生踐行了這樣的使命,也一直保持,他退休之後、依舊時刻地關注著民生,關注著老百姓,保衛國家的信念依舊在他心目中,他積極獻言獻策,發揮著自己的價值,直到最後一刻。
他所秉持的信念,也會傳承給下一代,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會堅定著自己的信念,為國家而戰,為人民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