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註明來源外,本文資料來源於小米集團投資者關係中的各季度財報)
根據小米季報引用的Canalys的統計,2020年二季度之前,全球第四,2020年3季度-2021年1季度,全球第三,2021年2季度,全球第二,2021年3季度,回落到全球第三。
看看Canalys官方的最新資料,2021年3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6%,而小米下降7%,超過均值,也降幅超過其他TOP企業(三星除外)。不過市場排名仍是第三位,只不過,在前兩名中,三星仍是第一,而蘋果替代了華為。
從全球第四到第二再跌回第三,小米在三季度季報中的解釋是“受到核心零部件全球供應短缺的影響”,但為什麼其他幾家TOP企業沒有受到影響?
第一,小米集團智慧手機出貨量抓住了華為“受限”的時間窗,視窗消失,帶來的“紅利”也轉弱。
從去年年初開始,華為智慧手機受到晶片影響不斷加劇,尤其是去年三季度後,上游晶片廠商不能再代工麒麟晶片,而高通的晶片也沒有能夠用到中高階手機上,尤其是5G手機。小米成功地抓住了這個時間窗,快速地在國內、歐洲、中東、拉美彌補華為退出帶來的空白。而二季度,歷來是蘋果手機出貨的淡季,種種因素疊加,使得小米能一舉突破到全球出貨量第二。三季度後,從華為剝離的榮耀強攻市場,蘋果iPhone 13強勢釋出,小米集團智慧手機出貨量掉落到全球第三、中國市場第四(分別下降了一位),這應該是一個可接受的結果。
第二,小米集團對供應鏈的掌控出現明顯漏洞,沒有能夠支撐持續提高出貨量。
2020年下半年,小米智慧手機出貨量快速上量,很大因素來自華為釋放上游產能。而隨著晶片等核心零部件供應緊張,vivo、OPPO明顯加長了採購的提前期,榮耀獨立後即面臨主流晶片斷供半年以上的困擾,也提前佈局關鍵零部件,相比之下,小米可能是沒有預見到2021年上半年出貨量大幅上升,結果零部件供應成了瓶頸,也可以說,小米二季度佔用了原來為三季度計劃的零部件。
第三,追求全球出貨量導致戰略偏差,沒有能夠走出“物美價廉”標誌。
小米手機,配置堆砌,配置高,價格低,幾乎成了標誌。過去一年來,小米手機非常重視全球市場出貨量份額,而忽視了手機內在價值的提升。除二季度,新高價旗艦釋出能對平均單價有所提高外,其他季度每臺手機帶來的平均收入都沒有能夠超過1100元。小米在現有品牌上延伸出高階產品,又和競品比同配置下的價格,結果是,仍然沒有跳出“物美價廉”的標誌。關鍵零部件短缺,小米應該儘可能挖掘現有資源的潛力,提升同配置下使用者體驗,進而提升小米在中高階手機的競爭力。
附:小米公佈2020年以來的季度手機銷量(出貨量)和收入。
2020年第一季度智慧手機銷量達到29.2百萬部,同比增長4.7%;收入303億元,同比增長12.3%。可測算,平均每部手機的銷售收入為1037.67元。
2020年第二季度智慧手機銷量為28.3百萬部,收入316億元,同比下滑1.2%。可測算,平均每部手機的銷售收入為1116.61元。官方解釋:受益於中高階手機銷量佔比上升,全球智慧手機平均售價持續提升,同比上漲11.8%,環比上漲7.5%。
2020年第三季度智慧手機出貨量46.6百萬部,同比增長45.3%;收入476億元,同比增長47.5%。可測算,平均每部手機的銷售收入為1021.46元。
2020年第四季度智慧手機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為42.3百萬臺,同比增長29.7%;收入426億元,同比增長38.4%。可測算,平均每部手機的收入為1007.09元。
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49.4百萬臺;收入515億元,同比增長69.8%。可測算,平均每部手機的收入為1042.51元。
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52.9百萬部,同比增長86.8%;收入591億元,同比增長86.8%。可測算,平均每部手機的收入為1117.20元。
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仍達到43.9百萬部;收入478億元,毛利率12.8%,同 比增長4.4個百分點。可測算,平均每部手機的收入為1088.84元。
注意口徑變化,2020年2季度以前用的是“銷量”,之後用的是“出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