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區的龍沙公園裡,有一座遺愛亭。一座石碑靜靜地矗立其中,此碑名為“清雲陽程公以身遇難碑”,它記載了清末民初傳奇人物程德全用性命保全一方百姓的事蹟。
程德全,字純如,1860年生於四川雲陽(今屬重慶)的一戶書香世家。其父程海雲(程大觀)是副貢生(明清兩朝經科舉考試,挑選府、州、縣生員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而副貢生是額外捐資補取的。由此可見,其家境至少算是殷實。
然而鴉片戰爭之後,至程德全出生的這二十年間,腐朽的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承擔了鉅額賠款,使得國庫空虛,民生凋敝。清廷發給貢生等的銀兩也越來越少,租稅反而不斷增加。這就使得程家逐漸變得清貧,以致“貧苦不能自給”。其父一介書生,別無所長,只好以教書為業,養活一家七口。
程德全天資聰穎,勤奮上進,學業進步很快。然而由於家境貧苦,程不忍父母勞苦,沒有去考取功名,而是隨父外出教學,分擔家庭的壓力。1878年,18歲的程德全,“順應父母之命,與農家之女秦氏成親”。秦氏恭淑賢良,孝敬公婆,是程德全的賢內助。
1884年,程德全經歲試考取廩生(清朝時,廩生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錢糧,而且可以進入國子監修習學業,甚至可以透過捐納取得做官資格),然而此時程家別說花錢捐官,就是送程德全去京城國子監修習都沒有盤纏。直到1888年,28歲的程德全才走出四川,開始了新的人生里程。
程德全進京後,以貢生身份在國子監學習。1890年,程德全參加順天鄉試落榜。此時程已是而立之年,卻始終未能考取功名,難免抑鬱不得志。好在其寓居的四川會館免費供給同鄉居住,程德全重整心態,由埋頭苦讀,轉為關心國家時事。當時的清朝積貧積弱,程德全耳聞目睹了列強覬覦中國領土的狀況,尤其東北邊防的緊張局勢。於是他留心收集有關東北的資料,關注局勢變化。
一個偶然機會,程德全與壽山相識於陶然亭(一說為程主動拜見)。壽山是漢軍正白旗人,此時在京候選。兩人都是懷有遠大抱負的熱血青年,遂一起探討起時事。程德全得知壽山是東北旗人後,便詢問俄國在東北的相關事宜,並談了自己對局勢的看法。壽山見一個四川學子竟對東北的民情、地理、物產等如此瞭解,且觀點頗有見地,甚是驚奇,對程德全很是賞識。
這次相識,改變了程德全的命運。1891年,壽山聽聞黑龍江副都統文全手下急需熟悉俄國事務及東北地理的文吏,於是舉薦了程德全。
1891年,程德全經壽山的舉薦,前往黑龍江擔任文全的幕僚。程德全雖未踏上過這片黑土地,可長久以來對東北的研究使得他對一切都很熟悉。他負責對俄事宜以及黑龍江省《會典輿圖》的資料收集整理。程德全做事盡心盡責,給同事留下深刻印象。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戰火從朝鮮燒到中國領土。清軍鴨綠江防線不到三天便全線崩潰。清政府為防禦日軍,開始擴充軍隊。黑龍江將軍伊克唐阿讓壽山在軍中招攬人才。壽山再次舉薦了程德全。於是程德全“單騎赴營,痛陳時事,願效馳驅”,數月以來,隨伊克唐阿“於槍彈風雨中,指畫江山,盡力籌戰”。
伊克唐阿對程德全很是賞識,也極力舉薦程。第二年二月,清廷傳旨嘉獎程德全;同年,由伊克唐阿奏保,程被分配到安徽任候補知縣。1899年,受黑龍江將軍恩澤和副都統壽山的舉薦,程德全被派往壽山手下擔任幕僚。1900年,壽山升任黑龍江將軍,程德全擔任將軍府文案,兼銀元局總董。
1900年6月21日,八國聯軍進犯北京。同一時期,列強中覬覦中國東北已久的沙俄集結重兵於中俄邊境。7月6日,沙俄以“保護”中東鐵路和進攻義和團為由,從多個方向大舉進犯,邊防軍民奮起反擊。7月8日,沙俄阿穆爾總督格羅戴柯夫藉口“保護鐵路,兼保良民”,向黑龍江將軍壽山提出從璦琿借道南下到齊齊哈爾至哈爾濱的無理要求,被壽山嚴辭拒絕。軍事上受挫的俄軍先後製造了“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一共至少有7000多名中國百姓被屠殺。
8月1日,16000多名俄軍進攻璦琿,黑龍江副都統鳳翔率3000多清軍英勇抵抗,終因力量懸殊,璦琿失守。8月11日,俄軍進攻齊齊哈爾北部屏障二龍山,61歲的鳳翔率清軍與義和團在此阻擊。他身先士卒,冒著彈雨,率軍與敵廝殺,從上午10點戰至下午7點,負傷多處,終因年高傷重,被士兵扶回營內後當晚吐血而死。自此,當時的黑龍江省城北部門戶大開。
危機時刻,壽山任命程德全為行營營務處總理,“持令前往督隊,妥籌一切”。程德全隨即趕往前線,行至博爾多站(在今黑龍江訥河市),適逢訥謨爾河水漲,北岸阻有難民數萬,哭聲震野。程德全指揮眾人取門板至河岸扎筏,設法將難民渡過岸。8月19日,壽山向程德全轉達了清廷的電報,稱朝廷抗俄旨意有所改變,要對俄軍盡力勸說,阻其進軍。程德全環顧左右,發現多是武人,恐與俄軍談判時起衝突,於是決定孤身一人前往俄營。
來到俄營後,程德全表明來意,希望俄軍不要渡過南岸。俄軍態度強硬,執意要過河。考慮到南岸難民不計其數,久聞俄軍殘暴,如果俄軍過河,難民必定自殺、逃散,後果不堪設想。程德全打定主意,無論如何不能讓俄軍過河。雙方爭執再三,程德全態度堅決,寧死也要阻止,遂欲拔刀自刎。俄軍見此,態度有所緩和。雙方最終約定等到8月24日再會談一次,在此之前“俄駐北岸,我駐南岸,彼此不準妄渡一人,妄發一槍。”
24日,程德全如約至俄營交涉,請俄軍停兵議和,俄方拒絕。程德全“抵死相阻,且哭且詈,萬難阻擊”。俄軍執意不從,程德全拔刀自刺,被俄軍攔下。俄軍見其剛烈忠勇,遂向其保證“不攻省城,不殺無辜,不掠財產,俄兵駐紮城北江岸十餘里,彼此候電再議”。
就在程德全與俄軍商定議和即成之時,有一姜姓通事,向俄軍詭稱省城附近有埋伏,議和為誘敵之計。俄軍於是撕毀合約,起兵向省城齊齊哈爾進發。8月28日,程德全聞訊急忙前往俄營阻攔,俄軍不予理睬,並向城內開炮。程德全見解釋無效,遂疾步上前以身堵炮口,幾次被俄兵拽走,俄軍停止炮擊。
壽山聽到炮聲以為議和失敗,遂決定以身殉國,命令手下開槍將自己打死。俄軍佔領省城後,俄軍官見程德全有勇有謀,於是想拉攏程,任命他代理黑龍江將軍。“德全峻拒之,不聽,遂投嫩江自沉,俄人救之起,自是極敬佩德全”。9月16日,俄軍強行押程德全北去,行至海拉爾時,遇到俄紅十字會人員路過,幫助他獲釋回省。
程德全在庚子之亂中的表現受到朝廷的賞識,得到提拔重用。1903年,程德全奉詔進京,光緒帝和慈禧太后親自召見,擢升道員,又賞加副統領銜,署理齊齊哈爾副都統。1905年5月,軍機處電調黑龍江將軍達桂進京陛見,由程德全署理將軍事務。程德全成為清朝200多年,七十多任黑龍江將軍中的唯一一位漢人。
程德全在任期間,面對蠻橫的沙俄,他力爭主權和國家利益。辦金礦、煤礦,與沙俄修訂、明確林業和煤炭等合同,儘可能地減少沙俄對東北資源的掠奪。爭取關稅權,收回郵電經營權。開埠通商,創辦實業恢復經濟,放民墾荒。改革官制,整頓吏治,興辦教育,建設新軍……另外,程德全還開辦了最早的官辦公園,現在齊齊哈爾的龍沙公園便是始建於此。
1910年,程德全調任江蘇巡撫,根據清廷“督撫不同城”的規定,兩江總督府設在江寧(今南京),而巡撫衙門設在蘇州。程德全與張謇、沈恩孚等立憲派交往密切。他們的主張是“君主立憲”,代表了由地主、官僚、商人轉化來的資產階級上層人士的理念。他們不願取消地主階級的統治,所以竭力維護清王朝,卻又不滿腐朽的朝廷妨礙他們發展資本主義,也不滿意帝國主義的過分掠奪。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隨即多個省份宣佈獨立。11月3日,上海民軍和商團發動起義,第二天上海光復。此時有立憲派和當地鄉紳打算推舉代表見程德全,要求程德全宣佈獨立。但程德全作為朝廷封疆大吏,不願主動造反。4日晚上,從上海出發的50名民軍官兵乘坐火車來到蘇州,與駐守蘇州的新軍第23混成協取得聯絡,準備發動起義。第二天早晨,起義軍便控制了蘇州的各個城門,之後派代表去見程德全。
兵臨城下之際,程德全表示贊成獨立,希望不要驚擾百姓。起義軍將早已刻好的“江蘇都督”大印呈上。程德全心血來潮,對人說:“即是革命,自應除舊佈新,江蘇光復一應如此。”然後命人用竹竿把原巡撫衙門大堂上的簷瓦挑落幾塊,另行補上新瓦。程德全成為了第一位參加辛亥革命的封疆大吏。
蘇州的光復可以說是資產階級聯合新軍,用武力脅迫江蘇巡撫程德全宣佈革命。然而由於歷史的侷限性,程德全曾作為封建王朝的封疆大吏,始終與革命黨人的政見相左。但程畢竟順應潮流,對於江蘇獨立有著一定的貢獻。近些年對於程德全支援辛亥革命的評價也趨於正面化。
江蘇獨立後,程德全主持大局,穩定社會秩序,革新政務。12月2日,孫中山由海外回國,被推舉為臨時政府大總統,程德全移都督府至南京,被推舉為臨時政府內務總長。然而程德全與南京臨時政府的主張不一致,他大多時候都是在袁世凱和南京臨時政府中間充當調和的角色。
1913年,國民黨代理事長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暗殺。真相大白後,革命黨人終於認清了袁世凱的真面目,於是決定發動二次革命。此時程德全仍堅持調和態度,之後在革命黨人的威逼之下通電討袁。但不久之後,他離開南京前往上海,便又通電調和南北雙方,並表示討袁是被動的,是革命黨人借他的名義發動的。此時袁世凱趁機拉攏他,也被他拒絕。9月1日,張勳攻佔南京。9月3日,程德全被免去江蘇都督,同時任命張勳為江蘇都督。曾經在局勢中舉足輕重的程德全終於跌落政壇。
程德全告別政壇後,在上海租界內避居7年。不問政事,期間有想借其名望者,登門勸他復出,都被他謝絕了。
他潛心誦經禮佛,自稱“素園居士”。1920年,程德全在常州天寧寺治開大和尚座下受戒,成為佛門在家居士。1926年,長老給程德全取名寂照,又名先慧。程德全用這個名字剃度到木瀆鎮的法雲庵隱居,並擔任法雲庵主持。1929年,程德全因嚴重的風溼關節炎,辭去主持職務,回上海就醫。1930年5月29日,程德全去世,終年70歲。
1920年,程德全曾經的幕僚宋小濂、成多祿、徐鼎霖(時人稱之為“吉林三傑”),共同撰文書寫成“清雲陽程公以身遇難碑”文,並勒石立於龍沙公園亭中,後取名“遺愛亭”。此碑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被破壞掉,80年代被重新樹立起來,但碑文卻已不清楚。直至2001年,齊齊哈爾一位文物愛好者在舊物攤買下一捆包有宣紙的廢紙。回家翻揀才發現宣紙竟然是“清雲陽程公以身遇難碑”全部碑文的原拓件。自此,人們才知道了此碑的本來面目。
文 | 拓跋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