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亞共同繁榮圈是日本帝國主義提出的概念,它是在日本帝國中發展並傳播到被佔領的亞洲的帝國主義思想。按照日本人的構想,這個計劃從1931年到1945年,遍及整個亞太地區,將能夠客觀促進東亞人,東南亞人,南亞人和大洋洲人的文化和經濟統一。它還打算建立一個由日本人領導的自給自足的亞洲國家集團,並且該集團也將擺脫西方列強的統治。
“大東亞共榮圈”有多恐怖?
日本軍國主義提出的這個口號聽起來一片光明,卻是用來侵略,可藉此加強日本的地位並擴大其在亞洲的統治地位。日本釋出的政策檔案《以大和人種為核心的全球政策調查》中闡明瞭日本在大東亞共同繁榮領域的核心地位,並提倡日本人優於其他亞洲人。
理想的願望
“大東亞共榮圈”最初的概念是理想化願望,希望將亞洲從歐洲殖民大國的統治中解放出來,但是,一些日本民族主義者認為,“大東亞共榮圈”可以用來獲取資源,以確保日本繼續成為現代大國,軍國主義者認為資源豐富的西方殖民地擁有豐富的原材料,可用於發動戰爭
許多日本民族主義者都將其視為理想,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整個戰爭中仍然堅信該領域是理想主義的,在宣傳中提供了口號,稱讚該領域為建設性努力與和平做出的貢獻。日本在1940年進行了規劃,試圖建立一個包括日本、中國和東南亞部分地區的“大東亞共榮圈”,根據日本帝國主義的宣傳,這將建立一個新的國際秩序,尋求亞洲的“共同繁榮”,在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和白人統治的情況下將享有繁榮與和平的國家。
這只是從19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用來證明日本侵略東亞的眾多口號之一。
為了與保護主義的美元和英鎊區作鬥爭,日本經濟學家呼籲在“大東亞共榮圈”建立“日元集團”,日本對這種金融帝國主義的試驗涵蓋了官方和半官方殖民地。
1945年9月,隨著日本向盟軍投降,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崩潰了。儘管日本在亞洲大部分地區成功地激發了反西方主義,但該口號從未實現成為一個統一的亞洲,也從未為共榮作出一點努力。
實際種族歧視
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只從日本的角度看待一切,更糟糕的是,他們堅持要求與他們打交道的所有其他人也應這樣做。對於他們來說,做事只有一種方法,日本人的方法。只有一個目標和利益,日本的利益。
日本對於亞洲人民的種族歧視,使日本軍國主義者與地區人民之間沒有任何真正的瞭解。
換句話說,大東亞共同繁榮圈的運作不是為了改善所有亞洲國家,而是為了日本自己的利益,因此日本人未能在其他亞洲國家中獲得支援。在此期間,民族主義運動確實出現在這些亞洲國家中,這些民族主義者在某種程度反而反對日本。
日本未能滿足大東亞共同繁榮領域的其他國家的目標和利益,他們只是在這些地區傳播自己的思想,進行文化殖民。被日本佔領的地區,受到了日本軍隊的殘忍壓迫。
全球只剩兩個國家
1942年秋天,德國和日本的直接影響範圍達到最大。當時這兩個國家計劃瓜分全世界,德國的目標是佔領歐洲跟非洲,日本是計劃從中國、到東南亞,再到澳大利亞,跟德國會師之後,雙方一起佔領美國,整個世界都落入這兩個國家的手中。
日本向德國人提出了一項軍事公約草案,該公約專門透過沿東經70度的分界線來界定亞洲大陸。這樣分界線以東歸日本,分界線以西歸德國。幸虧這一計劃沒有成功實施,否則真的全世界就只剩下2個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