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炒肉最忌直接下鍋,難怪又柴又硬,學會5個技巧,豬肉嫩滑不粘鍋
相對於牛羊肉來說,一般家庭吃豬肉的頻率比較高,一來是飲食習慣,二來也是價格相對便宜。豬肉的營養無需多言,大家都清楚,無論是燉煮還是炒菜用,豬肉都佔據了主角。當然,這是對漢民來說,清真除外。
我們習慣性地在炒菜時加幾片豬肉下去,這樣可以假借豬肉的鮮味和香味,讓菜餚更好吃一些,但也往往會有一個困惑,那就是肉片為什麼總是粘鍋,炒出來的肉絲或肉片一點不鮮嫩,吃起來又幹又柴,遠沒有飯店裡吃到的那麼嫩滑,問題出在哪呢?
在家裡炒肉粘鍋是比較常見的現象,這裡面有鍋的原因,也有不正確使用炒鍋的因素,而豬肉(包括其它肉類)不夠嫩滑可口,就取決於廚藝方面的問題了,怎樣才能使做出來的肉片,像廚師炒的那樣鮮嫩多汁呢?這裡面到底有哪些技巧呢?
今天就分享這些知識給朋友們,喜歡的朋友可以先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第一點,選擇肉類合適的部位。
先說一下選肉時的一個方法,豬肉分為裡脊、梅肉、前槽肉、後臀尖、腿肉、五花肉等,比較鮮嫩的部位如裡脊,後臀尖裡面的黃瓜條是最嫩的部位,這樣的肉本身就鮮嫩。像糖醋里脊、滑溜裡脊選這兩塊準沒錯。
梅肉適合做烤肉、炸小酥肉等,因為那塊肉比較活,所以有口感耐咀嚼。前槽肉裡面會帶有少部分脂肪,吃起來很香,一般做炒菜或者絞肉餡,帶有一點點肥肉又不過於肥膩。
後臀尖部分會進行分割,裡面會有腿肉,底板肉、元寶肉、黃瓜條等,底板肉和腿肉裡面會有肌腱部分,所以吃起來會比較有口感。底板肉可以炸肉段、做鍋包肉、炸丸子,或者做炒菜用都是可以的。元寶肉也叫精瘦肉,做什麼都可以。
五花肉屬於肥瘦相間的那種,適合做小炒肉、回鍋肉或者常見的紅燒肉等。所以看你選擇的是嫩一點的肉,還是帶有一點口感的部分,這是有所區分的。
第二點,醃製處理起的作用。
廚師炒肉菜不會直接下鍋,會對菜餚做一個區分,那就是五花肉類的可以醃製但不上漿,因為有肥肉部分,高溫就融化了,上漿不起作用。
瘦肉做炒菜或‘炒菜肉”時,會有醃製和上漿兩道工序。(部分菜餚例外如小炒肉,醃製但不上漿)醃製起的作用,多半是用嫩肉粉、木瓜蛋白酶或者小蘇打之類的鹼性調味品,經過它們的醃製起到破壞肉類纖維的作用,如豬肉和牛肉,達到嫩化的效果。
還有些時候會給肉類打水,先將肉片(肉絲等同)沖洗掉血水,然後攥幹水分加入少許鹽抓至粘稠,再少量多次地加入蔥姜水或清水,順時針不停地攪拌,讓水分完全被肉片吸收進去,起到鮮嫩多汁的效果。
第三點,上漿決定了肉的嫩滑程度。
廚師炒肉菜,一般不會直接下鍋就是要經過粗加工處理,醃製是一個工序,上漿又是一道工序。因為給肉類上漿有鎖水的作用,給肉絲或肉片上漿時會使用蛋清和澱粉做漿液,讓肉片吸收進去並裹勻表面。
肉類經過鹽、胡椒粉、料酒或其它調料處理之後,再裹上一層漿液,就是醃製和上漿。當肉片經過高溫烹調時,表面的澱粉和蛋液會馬上糊化,進而鎖住肉片裡面的水分,不會讓肉中的水分全部流失,而且抵擋住了外面的高溫,讓肉片在相對低一點的溫度下均衡受熱,這樣的肉就會比較鮮嫩又多汁,而且看起來更加飽滿。
第四點,鍋具不同。
廚師用的鍋是熟鐵鍋,跟家裡的不粘鍋不是一回事兒。普通的不粘鍋裡面會有塗層,並且不太耐高溫,當多次使用後,塗層會漸漸脫落,這也是不粘鍋最後變成粘鍋的原因。
廚師的炒鍋(含炒勺),不怕高溫,即使燒紅了也不怕,而且廚師在保養炒鍋時,會將炒鍋加熱,用油走一遍,將炒鍋潤一下再擱置,而不是帶有水漬,那樣也會生鏽。
像京魯菜的師傅,炒鍋和湯鍋是分開的,也就是說炒菜的鍋不會去燉湯,而是分著使用的,這樣的炒鍋也叫油鍋,說白了就是拿油浸出來的,非常潤滑,炒菜也就不會出現粘鍋的情況。
第五點,鍋具的使用方法不同。
第五點,也是最後一點,炒菜的鍋儘量少沾洗滌靈,在家裡或許是做不到的,習慣性地用洗滌靈刷鍋,甚至動用鋼絲球,那樣的鍋體就會產生劃痕,而且不油潤。
家裡對鍋具的保養,也像廚師那樣,或許效果會好上很多,那就是炒菜鍋儘量別用洗滌靈水刷,也不要使用鋼絲球破壞鍋體。用竹刷子直接撣乾淨,每次使用完後,上火加熱烘乾一下鍋體,最好來一點點油潤滑一下鍋體為好。
這一點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往往忽略這個環節。我本人也經常在家做飯,有時候著急,炒鍋也不熱透,倒點油就把肉片放鍋裡,結果就是全部沾鍋底了。
正確的做菜順序是,把鍋加熱,倒入一勺油,晃動一下炒鍋,然後把油倒出,再次加入涼油,然後去炒肉片,還要注意油溫不要過高,四成熱左右就可以。肉片如果不上漿的話,也不要有太多水分,否則不僅粘鍋,還會造成油的外濺和燃燒,導致隱患出現。
處理好以上的問題就可以吃到像大廚一樣炒的肉片了,學會的朋友別忘了點贊、關注和收藏。瞭解更多的做菜技巧可查閱我的其它文章。#無錫頭條#
我是大廚輝哥,今天就聊到這兒,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在評論區補充,感謝支援!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