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號稱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他們之中,誰的官職最高。
先看曾國藩。
曾國藩書生帶兵,建立了一支湘軍,經過十餘年的南征北戰,攻入了太平天國都城天京。湘軍勢力雄厚,多有擔任總督、巡撫者,曾國藩本人則做過多年的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最高官職則是武英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的品級為正一品。
再看左宗棠。
左宗棠三次進京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終生都是落第舉人的身份。幸好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讓他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左宗棠建立了一支楚軍,先是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繼而收復百萬平方公里國土,居功至偉。左宗棠先後做過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等封疆大吏,官至東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的品級為正一品。
接著是李鴻章。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和弟子,出自湘軍系列,籍貫卻是安徽人,因此他後來自創門戶,獨立帶兵作戰,建立的軍隊便是淮軍。李鴻章除了帶兵打仗外,搞洋務運動也很有一套,順帶著簽訂了一大批和約,我們比較熟悉的有《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李鴻章做過江蘇巡撫、兩江總督、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兩廣總督等封疆大吏,官至文華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的品級為正一品。
最後是張之洞。
張之洞雖然是晚清四大名臣,又被人尊稱為“張香帥”,卻沒有親自帶兵打仗的經歷,只是在中法戰爭爆發後擔任兩廣總督,所以終生沒有獲得爵位。張之洞作出最大的貢獻,是參加洋務運動,創辦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湖北織布局、自強學堂、武備學堂、農務學堂等一批近代企業和學校,修建了京廣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漢鐵路。張之洞做過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的品級為正一品。
綜上所述,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4人的最高官職都是內閣大學士,品級都是正一品。這就是說,他們的品級是一樣高的。然而,就算大家都是內閣大學士,他們的排序也是不同的。
清朝的內閣大學士是“三殿三閣”,即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排名第一,堪稱內閣首輔。體仁閣大學士排名最後。不過,由於自乾隆時期的朝廷重臣傅恆之後,保和殿大學士不再授予大臣,因此文華殿大學士就成了事實上的內閣首輔。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的官職排序是李鴻章第一(文華殿大學士),曾國藩第二(武英殿大學士),左宗棠第三(東閣大學士),張之洞第四(體仁閣大學士)。
順便一說,清朝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說法,左宗棠沒有考中過進士,更沒有當過翰林,幾乎是沒有當內閣大學士的可能性。左宗棠擔任陝甘總督期間,曾經突發奇想,要離職進京參加會試。慈禧太后正要依仗左宗棠平定邊疆,怎能允許他離職呢,便破例賜予他“同進士出身”,相當於給了他一份大學文憑,左宗棠這才有資格當上內閣大學士。
另外,左宗棠和張之洞雖然排名不及曾國藩、李鴻章,但他們擔任過一種重要職務——軍機大臣,而曾國藩、李鴻章都沒有做過軍機大臣。
清朝時期,內閣大學士被稱為“有名無實”的宰相,軍機大臣被稱為“有實無名”的宰相。只有同時擔任內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的人,才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宰相。就這一點而言,左宗棠、張之洞算是“名副其實”的宰相,而曾國藩、李鴻章雖然位高權重,但沒有當過軍機大臣的他們,還是少了那麼一點意思。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去世後,都獲得了諡號。
曾國藩獲得了最高等級的諡號“文正”,清朝近300年,只有8名大臣獲得“文正”諡號,曾國藩是其中之一。李鴻章獲得了“文忠”諡號,比“文正”差了一點,左宗棠和張之洞都獲得了“文襄”諡號,又差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