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紙設計
正如粉絲留言中所說的那樣,5mm厚抗裂砂漿壓入鋼絲網,簡直是面磚外牆設計的通用模板,很多的圖紙確實是這樣設計的。有的設計還將抗裂砂漿設計成‘聚合物抗裂砂漿’,於是清單編制者也不問是否矛盾,按圖索驥,照編不誤。
(見下圖紙、清單剪輯圖)
▼
其實,兩年前,我就創作過一條‘聚合物抗裂砂漿與抗裂砂漿的區別’的每日必知(‘造價日曆’的前身)。由於缺少感性認識,設計、編制清單的人往往搞錯。
難於覆蓋的主要原因---翹曲、起拱
1、工地使用的一般都是小絲徑鍍鋅鐵絲網,常規的寬度為一米的捲包裝(見下圖)。牆面鋪貼面磚是較為精細的施工作業,雖說是小絲徑,對牆上的操作來說,0.9mm×12.7mm×12.7mm的鍍鋅網,其絲徑已是很粗的了。
2、鍍鋅卷網開啟後,因網的弧度使然,極易翹曲、拱起。加上鍍鋅網的絲徑又粗,弧形的網鋪開後,平整度根本無法保證。
因作用與反作用,錨栓壓下了這邊,那邊便拱起,顧此失彼。而錨栓的數量又是有限的,不可能不講成本無限制地使用,於是有人就用U型鐵絲扣來壓拱。但鍍鋅網下面一般又是擠塑板、保溫砂漿這樣的輕質基層,基層附著力很差,0.9mm的絲徑不但粗而且很硬,工人扎破手指,鮮血淋漓是經常事。從現場的實際來看,不管用多少個鐵絲U型扣,也無法根治,無法有效地保證其平整度,U型鐵絲扣只能是勉強地進行控制,實際的起拱、翹曲極難捋平。
難於覆蓋的次要原因---搭接
1、設計鍍鋅網的絲徑雖為0.9mm,但網的厚度實際是1.8mm或略小於1.8mm。因為:0.9mm的絲徑是單根鐵絲的直徑,兩根疊加成網後的實際厚度為0.9mm+0.9mm=1.8mm,即便扣除焊接的咬痕,實際的厚度只略小於1.8mm而已(見下示意圖)。
2、網與網的搭接、陰陽角拐角、門窗角八字處等的附加網的搭接(見下示意圖),由於0.9mm的鍍鋅網絲徑較粗,兩網相交搭接處的端頭,更是雪上加霜,越是短小越難處理,翹曲現象更加嚴重,無法捋平。只能加用錨栓壓平,錨栓的平方米用量比一般的用量多出很多,直接增加了施工的成本。當然,這是題外話。
3、按施工的工藝要求,鍍鋅網不能直接貼在基層上,基層與網之間必須有抗裂砂漿做底漿,以達到粘接和保護的作用,而最外側的也必須有抗裂砂漿的保護罩面。(見下示意圖)
即便按最小的理論值計算,抗裂砂漿的厚度應該不小於6.7mm(見下表),即使面層覆蓋按1.0mm計算,抗裂砂漿的厚度也在5.7mm左右。
由此可見,設計的5mm抗裂砂漿,即使按絕對的理論值計算,也覆蓋不了0.9mm絲徑的鍍鋅網,更不要談實際施工中的誤差了。
實際施工中,因內、外的種種因素,各種誤差,抹20mm、30mm厚的砂漿也比比皆是。至於設計是否合理,這不是我們所能討論的,但5mm抗裂砂漿難於覆蓋0.9mm絲徑的鍍鋅網,在實際中幾乎是100%的存在。
說在最後
有位粉絲在留言中說:“我看很多圖紙都是這麼設計的,從來沒看到施工單位提出過疑問”(見下留言截圖)。確實,當下能在會審中提這樣問題的人確實很少了。施工人員不懂預算,預算人員不精施工,為兩軍交界處的最薄弱點,而處理這樣的問題偏偏需要預算員懂施工、懂工藝。
我曾主持過多次這樣的會審,一是要求抗裂砂漿厚度增加至10mm;二是要求縮小鍍鋅網的絲徑(因為,縮小鍍鋅網的絲徑 = 減少抹灰厚度,同時也節約了人工成本),多少不論,確實為單位挽回了一些損失。你若會審不提,必虧無疑,提出了被認可多少,也只是減少了多少損失,根本沒有半點佔便宜之說。(見下會審截圖)
網名“想成為富婆的小豬”的粉絲在留言中說:“遇到過保溫板外刷(抹)20mm厚抗裂砂漿的設計,經過與甲方溝通增加5mm厚抗裂砂漿增減項,後來現場實際上應該是做了10mm”(見留言截圖) 由此可見,我會審提出的抗裂砂漿10mm厚的要求確實是由實際而來,沒有半點的高估、冒算與蠻不講理。
綜上,一名成熟的造價人不僅要精通預算,更要精通施工,只有知道了怎麼做,才會結合規則知道如何去處理,才有預判識別能力,不做馬後炮。一個工程有多少個分部分項、多少的工藝流程,憑書本上的那點感性認知,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沒有紮實的施工功底,對定額、清單的理解就不會深刻。只有懂了施工工藝,才能對分部項進行有效分解,才能做出預判,有了預判,才能進行預控,正如古人云:“不知未來者,不足以謀天下”。
現在很多年輕的預算員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遇到成長瓶頸期,做的時間越長感覺自己缺的越多,有漂浮懸空的不踏實感。其原因就是基礎不紮實。突破瓶頸最好辦法就是圖紙、清單、定額以外的拓展。預判、鑑別能力、系統的大局觀,在眾多資訊的參與中質變為有思考延伸的人,其關鍵就是懂施工、懂工藝,否則就是紙上談兵,所謂“懂施工,預算才會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