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過去的傳統,皇帝長大後需要將其兒時所玩過的玩具統統燒掉。下一代皇帝不會玩上一代皇帝的玩具。但從同治皇帝以後,這樣的傳統並沒有被保持下去。因此,從同治到光緒再到溥儀,三位皇帝兒時的玩具或多或少地被保留了下來。
1、風箏,清明時期,宮中與民間一樣,應時節放風箏。很多宮制的風箏在用料上與民間並無多大的差別。不同之處在於圖案的裝飾上,小皇帝玩的風箏除了不同的造型之外還會裝飾上江水海崖、龍紋、宮殿等代表皇家的獨有圖案。這是民間風箏所沒有的。像下面的兩張風箏。
2.兔兒爺,在老舍的《四世同堂》中,有一段描述,中秋節臨近,祁老太爺為曾孫子與曾孫女買兔兒爺做玩具的場景。其中,不同顏色,不同造型,大小不同的兔兒爺應有盡有。兔兒爺本是將月宮中的玉兔人格形象化為泥塑,並在祭月時一起祭拜。清朝時期,兔兒爺變成了兒童在中秋節必備的玩具。民間如此,宮中亦如此。下面是小皇帝曾經玩過的兩件兔兒爺。
3.過家家。一種將現實生活所使用的器具縮小版的玩具。由於這些玩具與現實生活最為貼近,也最受小孩子歡迎。小皇帝們也對其情有獨鍾。因此,這樣的小玩具在宮中也很多。比如,小瓷茶具、成套的國外銅絲小桌椅、藤編小籃子、竹子製作的船型鳥籠、小紡車、錫制小火鍋。
對於小皇帝,過家家的小玩具遠遠不止上面幾種,還有更好玩的,更新穎的。比如下面這個小銀船。小船具有中國傳統樣式,船體還具有突出的麒麟、摩羯紋飾,船艙閣樓有中式窗。但是船底帶有軲轆,在船尾可以上弦,以弦牽動船,可以在地上跑。
小皇帝玩膩了小銀船與其他小玩具後,還有一種非常西洋化的玩具洋娃娃。故宮中就存有一件這樣的洋娃娃。
一件躺在床上的洋娃娃。這個洋娃娃四肢可以動,眼睛可以眨。還專門配備軟墊小床,外面還有罩綢幔帳裝飾。在當時可以說是極其精緻。這種玩具大多來自德國、荷蘭、法國等地。
在小火車進入宮中之前,小皇帝早已玩上了火車模型。當時,這種玩具被稱為火輪車式。材料使用黃銅,具備煙筒、輪機、水管、煤槽等器件,同時還配備木質或鐵質小鐵軌。如果執行小火車,可燃酒以代替煤,令裡面的水沸騰,驅動小火車繞著軌道執行。節節鐵軌之間設定插孔銜接。
不論小船,洋娃娃,還是小火車,這些玩具的並沒有多少實用性,但下面這件玩具,對於小皇帝來說,有一定的實用性,尤其在夏天。那就是迷你小風扇。下面一件為銅質木柄,大小比手掌略大。只要捏合手柄扇葉即可運轉。可以想象,在夏天,小皇帝拿著這件小風扇既可以自娛自樂,又可以扇風自涼。
4.益智類玩具。對於益智類玩具、過去也強調手腦並用,邊學邊玩。與現在的積木玩具一樣。小皇帝可以接觸到中外積木,一種玩膩了,可以玩另一種。最常見的中式積木是益智圖,可以排列成各種圖形。
外國的積木則搭接後更立體,更形象。小皇帝最愛玩的外國積木是法國積木。有各種幾何形狀的木結構,可以發揮想象力搭建不同形狀的建築。
為了鍛鍊小皇帝的記憶力,一種動物紙牌在宮中非常流行。牌面圖案全是動物,像蜜蜂、喜鵲、鸚鵡、馬、牛等等。同樣的圖案有兩張,一張旁邊標註文字講述圖案上動物的特點,而另一張只有圖案並無文字。遊戲時,以無字牌成功對應有字牌即算贏。看似簡單,但對於當時年幼的小皇帝來說,很是很鍛鍊記憶力的。
一百多年前,那些身居高牆深院之內的小皇帝,如果沒有這些玩具的陪伴,他們的童年時光會相對失色很多。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是天真無邪的,愛玩的,包括小皇帝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