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餐桌文化往往是家庭成員關係的縮影。在那些幸福的家庭裡,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莫過於全家人聚在一起舒舒服服地吃頓飯。飯菜的香味在蒸騰,孩子在身邊香噴噴地吃著飯, 大人在一旁交流今天的感受,可以說這是最放鬆的時刻了。
都說家庭是溫馨的港灣,這種溫馨,不正體現在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笑談天嗎?這正是精神減壓的良方啊。
又有什麼理由比“圍坐在餐桌一起吃飯”更能讓一家人聚在一起呢?
一位諮詢師在書裡說過,他經常詢問來訪者一個問題:你們在家裡吃飯時是什麼樣子?因為他覺得,家裡成員白天各忙各的,到了吃飯時才能湊在一起,這個時候透過吃飯的情形就能看出家庭關係如何。
一家人關係如何,從餐桌上能看得淋漓盡致,不服不行。
◆餐桌上的就餐氛圍,暗示了家庭成員的關係
不知道你家吃飯時,氛圍是說說笑笑熱熱鬧鬧,還是冷冷清清,各吃各的?
有位朋友說,她從小就被爸媽教導“食不言,寢不語”,在飯桌上從來都是老爸一拿起筷子,全家這才開始開動。吃飯時不能吧唧嘴,不能說話,每個人都默默地吃,直到飯淨碗空。
放下筷子的同時,她也會在心裡舒一口氣。因為下了飯桌終於可以自由,想幹啥幹啥了。
等她結婚後在婆家吃飯,看到全家人在飯桌上說說笑笑,還時不時會夾菜給對方,她簡直有種“三觀”被重塑的感覺。
認真回想自己原生家庭的氛圍,她承認那是壓抑、疏離的。父親在家是絕對的權威,說一不二,同時又極其嚴肅,她和弟弟妹妹都不敢跟他親近。而自己媽媽呢,又一向謹小慎微,從來沒有開懷地笑過。
一家人在餐桌上是熱熱鬧鬧,還是各顧各的,是很享受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感覺,還是隻是在走流程,甚至很少聚在一起正兒八經地吃個飯,從一定程度上很能反映出家庭是否幸福。
◆餐桌上的菜品和口味偏好,能反映出家庭成員的微妙關係
你家餐桌上的飯菜是什麼口味?菜品兼顧到家庭各個成員的口味了嗎?還是主要以某個人的口味為主?
其實這從側面能反映出家庭成員的地位。
很多女性有娃後,就免不了要和公婆同住,因為老人會幫忙帶娃。這時候,餐桌上就會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
一位寶媽曾留言說,自己不愛吃辣,但婆婆是無辣不歡的人。自從婆婆來小家之後,餐桌上每道菜都是辣的,知道她不吃辣還特意說一聲“我放的辣椒不多,你嚐嚐,一點兒都不辣”。她總想著自己是吃現成的,就沒計較,久而久之自己也吃辣了。
但後來她發現,其實婆婆做菜還是分人的,如果哪天老公出差沒回來,晚上的菜一定是中午剩下的,就算她買回來了肉,也會被放在冰箱裡,說等下頓再吃。其實她明白,下頓指的是有老公在的那頓。
很多人都覺得婆媳之間不好相處,其實從餐桌上就能看得出。
如果兩人互相體諒,即便飲食習慣不同,一個嗜辣一個喜甜,一個口味輕一個口味重,那做兩道不同的菜,兼顧到每個人的口味不就好了嗎?
瞭解家庭成員的喜好,不是隻做某人愛吃的菜,兼顧到其他人的口味偏好,這樣的家庭才是能夠互相體諒,充滿溫情的。
◆吃飯時,帶娃寶媽能否受到照顧,也很能反映問題
孩子還小時,媽媽的吃飯很成問題,因為要顧著小孩子。
往往大家都開動了,媽媽還要忙這忙那,要麼先喂孩子吃,要麼得抱著孩子哄。等輪到自己時,菜是剩的,飯是涼的,心情就很受影響。
若是家裡人體貼,吃飯時有人先抱著孩子,讓寶媽先吃,其他人誰先吃完就換人抱孩子,那寶媽心裡肯定暖融融的,帶娃的苦累也能被家人的體貼給抵消許多。
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體諒了,全家人才能相處得融融洽洽,越過越幸福。
當然,如果一家人關係比較緊張,不如先從改變就餐習慣開始,慢慢緩和氣氛。
【話題討論:你家在吃飯時是什麼情形呢?】
高階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懂養育懂心理,也關注寶媽自我成長和家庭經營,力當媽媽們的貼心人。
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