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想做的事情,討好型人格們總是思前想後不敢開口,猶猶豫豫就失去了那個拒絕的契機,事後又自責沒能勇敢一把。
但當某些時刻衝動加持,顧慮被拋下,我們會發現,其實說“不”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為此,我們收集了一些生活中“學會拒絕的時刻”,希望慣常討好的我們也能有一刻突破,勇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我的,別蹭”
“別蹭了,我換密碼了”
爸爸說為了以後的人脈要多結交朋友,能幫上別人的事情就慷慨地幫忙。小潘一直是這樣做的。儘管那位並不太熟的同學一次又一次來蹭她各種影片賬號的會員,她也都會說“好噠”。但有天登上賬號,小潘發現歷史記錄裡已經完全沒有自己的瀏覽痕跡了,“這還是我的賬號嗎?”晚些時候對方給小潘發訊息問會員怎麼登不上了,她第一次很硬氣地說:“因為我換密碼了”。
“愛搶麥?那就都別唱了”
在高中同學不知道第多少次拿著話筒不放,自然地唱起欣欣點的歌后,欣欣把歌切掉了。“這首歌太難唱,我放棄了哈哈。”
“拜託別喝我的奶茶”
畫畫有輕微潔癖,上大學之後,朋友們經常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食物,她怕大家覺得她不合群,也從來不敢拒絕,只是朋友吃過之後就不再吃了。有次畫畫排了一小時的隊才買到心心念唸的網紅奶茶,她再也不想只喝一口了,於是忐忑地拒絕了朋友習慣性的“嘗一嘗”,朋友倒比畫畫坦率,“其實你可以早點和我們說呀,真不好意思讓你不舒服了這麼久”,畫畫如釋重負,一味的遷就也可能造成對方的壓力,朋友之間相互尊重才是彼此最舒適的狀態。
“活到老學到老”
放了暑假,姑姑每天給茜茜發一篇五年級女兒的英語作文讓她批閱,茜茜忍了兩週後問姑姑為什麼不自己檢查,姑姑說她已經不會了,茜茜隨即傳送了長達七個多小時的“五年級下冊英語外研版(三起點)名師教學同步影片”。也許姑姑看了網課學會了吧,反正她再也沒給茜茜發過孩子作文。
“我不要一個人幹家務”
同居半年多以來,小熙像當媽似的把家務都包圓了,但那晚當男友洗澡前又直接脫下內褲扔到小熙面前時,小熙終於不想忍了,“你也是有行動能力的健全成年人吧”,第二天她在冰箱上貼上了清晰的家務分工表,像大學宿舍一樣輪班值日,每一條幹完打勾。
“我不是老好人”
王偉在公司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哪怕自己的工作沒做完,也願意幫別人代班。找王偉幫忙也成了同事們的習慣,問他“可不可以”不過是客套,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會拒絕。有次同事讓王偉幫忙寄快遞,王偉想回復一個“好”的表情包,卻不小心手滑發了一個“搖頭”的表情包,同事隨即發來一個“…”。王偉頓時很生氣,難道讓別人幫忙也這麼理直氣壯嗎?於是他痛快地回了一句“沒空,找別人吧。”如果沒有相互虧欠,就不要把好心當作是理所當然。
作為一名小有名氣的學習類 up 主,每年六七月的時候,總有不少考生和家長私戳阿煒諮詢各種擇校事宜。一向熱心腸的阿煒也總是不厭其煩。偶爾遇上一些沒有禮貌的“伸手黨”,阿煒也只是私底下和朋友默默吐槽。直到有一次,面對私信框裡對方拋來的一長串事無鉅細的提問,阿煒實在是忍不住了:“其實你可以多翻翻高考志願手冊,裡面都有寫的。”
“不卑不亢,才是真正的社交禮貌”
“要不這句去掉波浪號吧”
小七換了新手機,輸入法的記憶被抹去,輸入“hd”預設打出的是“好的”,而不是以前的“好滴”,小七有種“乙”氣退散的暗爽,乘機漸漸地開始不在每一個句子末尾都加“~”,“okk!”也變成了“ok”。
“進入工作對接狀態”
在溫儀的聊天列表裡,無論私發還是群聊,結束對話的最後一條資訊一定是溫儀發的。但有天溫儀和合作物件聊完正事,來來往往了三輪客套都沒結束,她突然厭倦了,想著“要不就不回了”。在那之後,她開始不再苛求自己踐行這種莫名其妙的社交禮貌,並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正事說完就結束對話才是真正的社交禮貌。
“算了吧,我不幹了”
大三時看見身邊同學都在實習,小依亂了陣腳,為了拿到 offer,她甚至跟 hr 說過可以不要餐補。第四場面試很順利,面試官當場就說要她,然而 hr 甚至都沒有詢問她的意見,就直接跟她說:“過年沒有假,不能回家”、“實習必須滿三個月,週一到週五全勤”。這種命令式的語氣讓小依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回學校考慮了一晚上,她給 hr 發了訊息:“不好意思,我不來了,還是想回家過年。”
“我愛睡覺,睡得很早”
小韓習慣早睡,而 leader 總是晚上十一二點還在跟小韓溝通工作,似乎是默認了他二十四小時 standby。終於有天在小韓剛閉上眼睛準備睡覺時,手機響了,leader 釘了他一下,小韓甚至沒有開啟鎖屏,默默拉開快捷選單開啟了免打擾模式。那天之後,小韓把十點以後的時間設定為免打擾模式,允許自己不讀不回。
“其實我不愛吃海鮮”
三年內,去了在青島的男友家中十幾次,曉曉從來沒有告訴過熱情的男友媽媽,她不愛吃海鮮,顯然男友也從沒和家人提過。在第四年的春天,男友媽媽來京遊玩,當阿姨又準備往曉曉的盤子裡夾生蠔的時候,她第一次擋了回去,“阿姨,其實我不愛吃海鮮”,面對阿姨錯愕的神情,曉曉禮貌地笑了笑。曉曉總是過於在意別人的感受和對她的看法,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但勇敢邁出第一步後,拒絕這件事就變得越發容易起來。兩週後,她終於提出了分手,並在一個月後再次拒絕了男友的複合請求。
電腦螢幕上是 Kevin 剛發來的資訊:“想你啦,今天有空約個晚飯嗎?”右下角,時間顯示17:55。雖然每次和 Kevin 的約會也都還算愉快,但西西不想再被當作備選臨時上位了。她在鍵盤上敲出一句“今天加班,下次吧”,點選了傳送。
“真的不想吃辣了”
不知道為什麼,喜食清淡的小亦周圍偏偏有著一幫對辣愛不釋手的朋友。大學這幾年,小亦跟著朋友一起打卡了北京各大榜上有名的火鍋店、湘菜館。最近朝悅哥老官開業酬賓,朋友們又攛掇著小亦一同去打卡。小亦一時間沒想到合適的藉口,直接地表示了拒絕,尷尬的氣氛讓小亦有些侷促,但待朋友們走後,小亦開啟自己的輕食越吃越美。
“逃離,各種形式的道德綁架”
“我不是誰的情緒垃圾桶”
明天就要考託福,正打算睡覺,Lily 突然收到了朋友的訊息:“我又吵架了,出來陪我喝酒吧。”這位朋友總是這樣,任何情緒一來就找 Lily 傾訴,還經常把小事誇張得像是天要塌下來了一樣,輪到自己有心事就找不到她人影了。Lily 算了算,上個月聽她連麥哭訴四次,陪她出門喝了六次酒,每次都是隨叫隨到,但這次,她直接按下了鎖屏。
“哎呀帶回去算啦,這件真的襯身材喔”,儘管沒敢怎麼說話,惠子還是經受住了營業員的幾度推拉,把外套最後交還到對方手裡。當時惠子有些愧疚,試了那麼久一件也沒買,但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惠子越想越慶幸,自已總算沒有因為“不好意思”而消費。
“拒絕道德綁架式追求”
馨兒對小輝分享的瑣碎日常一點也提不起興趣,但如果不回覆,小輝會直接說:“我覺得不回訊息挺不尊重人的”。起初馨兒也覺得是自己的錯,抽空禮貌回覆幾句,然而最近每天工作12個小時,馨兒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和他客套。當小輝又一次帶著譴責的語氣抱怨她,馨兒終於想明白了:“回不回訊息是我的自由,你覺得不被尊重,大可以不發訊息給我。”
“好吧,我就是不會來事”
小薛的爸媽是生意人,從小有什麼飯局都會把小薛帶上,教導小薛主動叫人、主動敬酒、多和叔叔阿姨們聊聊天,要“懂事”,還要會“來事”。而小薛喜歡獨處,一直以來都很反感這樣的場合,那天晚上在爸媽準備打電話訂座的時候,他鬼使神差地接了一句說自己不想去,可以少訂個位子,任憑爸媽說他如何不懂事以後要吃多大的虧,他也不反駁不生氣,只是默默回房間看電影。每個人都有處置自己時間的自由,即使是拿來浪費,也是自主的選擇。
《被討厭的勇氣》裡說:“一切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作為討好型人格的我們總是太在意別人的感受和對自己的看法,害怕一次拒絕便引發蝴蝶效應,所有的社交關係因此瓦解。但健康的關係是相互坦誠、瞭解和尊重,那些需要你一味討好來維繫的關係,也許對方本就是不值得的人罷了。
在邁出真實的腳步前,我們一定在腦中幻想過無數次勇敢表達拒絕的場景,那麼下一次就試著把想象實現吧,“討厭我的人,請自己想想辦法!”
也歡迎大家在留言中說說自己或身邊人學會勇敢拒絕的時刻~
編輯:榛子
撰文:橘子、梧水水、錘子、零壹壹
視覺:a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