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八千里,只在此圓中。推手這個東西,輸贏沒所謂,關鍵是推出體悟。門道在哪裡,對拳有何幫助?多琢磨這些。推手什麼勁,打拳就什麼勁,不能脫節。推手不好使,就去拳裡改,改掉那個用力習慣,換出新勁,再試,直到互為印證。
有餘忘縮手,無路想回頭。有時候,對與不對,就差一點兒,就到位了。胯再落一點,就沉了。再抻開點,找到筋了。再鬆開點,內壓來了。再柔和點,勁更圓了。漸悟,漸調整,慢慢就會有成。
腳聽胯的,手聽肋的。你動胯,腳底會有虛實,順著虛實出步,步法就聰明,自然生髮。領頭活胯,提吸會陰,重心帶著步子,這是輕靈勁。出腿不管胯,重心停滯,勁就晚了。肋即是手。肋骨一閉,陡然按掌。肋骨開張,手臂有根。手指動,肋骨波。手指捏,肋骨撐。
鯨越鯊潛,鷹飛豹走。手臂出,肘底沉,探膀拉肱,鎖窩深洞。浮肋似蜓翅,敏感時,快速小開合。所謂炸形,突然展開,筋骨暴張,身上掙出個大反弓。再看雙震腳,不是跺地,而是整合松沉,疾速騰起,旱地拔蔥,整體下墜,順脊落胯,落地整沉。
嶺南的松,東海的風。徒手練拳,輕摸圈,慢捋弧,緩盤繞,練的是一份靜氣。敏感最寶貴,若想不硬拼,就得修聽勁。硬了,軟了,都聽不出勁,唯有合適順遂,才出直覺,隨機應變。
小勁吞湧,閃身似燭。很多行家走架,暗含小閃勁,非常敏感,四面八方,皆可騰挪。因人而異,也有人,以不變應萬變,緩穩等速,一沉到底。功大頂千招,大巧不工。
柔是表象,剛是本質。太極有剛勁嗎?必須有。太極拳,非常注重剛勁。不要以為,太極拳勁軟,只知道躲,或趁其不備,這是錯誤認知。太極拳,相當注重功力,重視剛勁。功夫深的人,無一不具有剛勁。而我們要了解,這種剛是什麼,怎麼來的。
一,內壓膨脹,腔體剛勁。丹田塌縮密高,內壓膨脹足,筋膜張力強,這是內腔之剛。混元勁本質就是,內壓球勁。透過修丹田,修內壓,將腔體內部,盤出一股球勁。打足氣,有彈性,密度高的球體,打出去最有勁。
二,不使勁而又有勁,結構剛勁。練拳,講究校架子,幹嘛呢?結構到位,你不必使勁,骨架自然有勁,這叫支撐。練拳站樁,必修支撐,這是基本功。架歪骨軟,談何功力。校架子,減小誤差,獲得剛性支撐,才是王道。架子有範兒,隨便一轉,三維支撐強悍,俗稱筒子勁。
三,柔極必反,松沉剛勁。太極拳,以沉勁著稱。功夫深的人,渾身通透,遍體舒松。搭也好,掄也罷,彈也成,接觸上都極沉,如綿裹鐵,這是松沉之剛。松沉,是練出來的。改掉憋拙軟勁,練開竅隙,尋筋通膜,沉澱串骨,久練,必得松沉之剛。內有球勁,外有結構,周身松沉,這就是太極剛勁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