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化寒痰藥
半 夏
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 Breit. 的乾燥塊莖。原藥為生半夏,如用涼水浸泡至口嘗無麻辣感,曬乾加白礬共煮透,取出切片晾乾者為清半夏;如與姜、礬共煮透,晾乾切片入藥者為姜半夏;以浸泡至口嘗無麻辣感的半夏,與甘草煎湯泡石灰塊的水混合液同浸泡至內無白心者稱法半夏。主產於四川、湖北、安徽、江蘇、山東、福建等地。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入脾、胃經。
[功效]降逆止嘔,燥溼祛痰,寬中消痞,下氣散結。
[主治]1.本品辛散溫燥,降逆止嘔之功顯著,可用於多種嘔吐證,對停飲和溼邪阻滯所致的嘔吐尤為適宜。若屬熱性嘔吐,尚須配合清熱瀉火的藥物。
2.燥溼祛痰,為治溼痰之要藥,適用於咳嗽氣逆、痰涎壅滯等。屬於溼痰者,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如二陳湯。治馬肺寒吐沫,與升麻、防風、枯礬、生薑同用,如半夏散。
3.又能寬中消痞,用治肚腹脹滿,常與黃芩、黃連、乾薑等同用。
4.並可下氣散結,用治氣鬱痰阻的病證,可配厚朴、茯苓、蘇葉、生薑等藥。此外,生半夏有毒,多作外科瘡黃腫毒之用,如半夏末、雞蛋白調塗治乳瘡。
[用量]馬、牛15~45g;駝30~60g;豬、羊3~10g;犬、貓1~5g。
[禁忌]陰虛燥咳、傷津口渴、血證、熱痰稠粘及孕畜禁用。反烏頭。
[主要成分]含有β-谷甾醇、葡萄糖甙、及遊離的β-谷甾醇、微量揮發油、植物甾醇、皂甙、辛辣性醇類、生物鹼等。
[藥理研究](1)有鎮咳,鎮吐作用。(2)動物實驗證明半夏對咳嗽中樞和嘔吐中樞有抑制作用。
天 南 星
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 Schott、異葉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 或東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 的乾燥塊莖。生用或炙用。主產於四川、河南、河北、雲南、遼寧、江西、浙江、江蘇、山東等地。
[性味、歸經]苦、辛,溫。有毒。入肺、肝、脾經。
[功效]燥溼祛痰,祛風解痙,消腫毒。
[主治]1.本品燥溼之功更烈於半夏,適用於風痰咳嗽、頑痰咳嗽及痰溼壅滯等,常與陳皮、半夏、白朮同用。
2.祛風解痙,為祛風痰的主藥,常用於癲癇、口眼歪斜、中風口緊、全身風痺、四肢痙攣、破傷風等,多與半夏、白附子等配伍。
3.尚能消腫毒,外敷瘡腫,有消腫定痛的功效。
[用量]馬、牛15~25g;豬、羊3~10g;犬、貓1~2g。
[禁忌]陰虛燥痰及孕畜忌用。
[主要成分]含β-谷甾醇、三萜皂甙、安息香酸、氨基酸、澱粉及D-甘露醇等。
[藥理研究](1)動物試驗證明,其所含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引起支氣管分泌增加,而起祛痰作用。(2)水煎劑能提高電痙攣閾值,且有明顯的鎮靜及抗驚作用,故可用於癲癇、破傷風、抽搐等。
旋 覆 花
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 或歐亞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 的乾燥頭狀花序。原藥生用。主產於廣西、廣東、江蘇、浙江等地。
[性味、歸經]苦、辛、鹹,微溫。入肺、大腸經。
[功效]降氣平喘,消痰行水。
[主治]1.本品能降氣平喘,用於咳嗽氣喘、氣逆不降等,常與蘇子等同用。
2.又能消痰行水,配桔梗、桑白皮、半夏、瓜蔞仁等,治療痰壅氣逆及痰飲蓄積所致的咳喘痰多等證。
[用量]馬、牛15~45g;豬、羊5~10g;犬3~6g。
[禁忌]陰虛燥咳,糞便洩瀉者忌用。
[主要成分]含黃酮甙類等。
[藥理研究]有鎮吐、祛痰作用。
[注]本品全草名
,含旋覆花次酯等,其作用與花基本相同。
白 前
為蘿摩科植物柳葉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 Schltr. ex Lévl. 或芫花葉白前Cynanchum glaucescens (Decne. ) Hand. Mazz. 的乾燥根莖及鬚根。切段生用。主產於浙江、山東、安徽、河南、廣東、江蘇等地。
[性味、歸經]辛、甘,微溫。入肺經。
[功效]祛痰,降氣止咳。
[主治]本品既可祛痰以除肺氣之壅實,又能止咳嗽以制肺氣之上逆,頗有標本兼顧之長,凡肺氣壅塞、痰多諸證,均可應用。偏寒者,常與紫菀、半夏同用;偏熱者,常與桑白皮、地骨皮配伍;外感咳嗽,可與荊芥、桔梗、陳皮等同用,如止嗽散。
[用量]馬、牛15~45g,豬、羊5~15g;兔、禽1~2g。
[主要成分]芫花葉白前含三萜皂甙。柳葉白前含皂甙。
[藥理研究]所含皂甙有祛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