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啟源》對白朮的青睞處處可見,將其視為祛溼要藥。
該書"五臟六腑,除心包絡十一經脈證法"篇明確指出,"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白朮"。此後集中體現證治精髓的"主治心法"篇涉及白朮最多,如"脾胃受溼,沉困無力,怠惰嗜臥,去痰。用白朮、枳實、半夏、防風、苦參、澤瀉、蒼朮""飲水多致傷脾,用白朮、茯苓、豬苓""用藥凡例"篇指出"凡水瀉,茯苓、白朮為君,芍藥、甘草佐之"。"瀉痢水洩"篇言"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藥、甘草為君,當歸、白朮為佐"。"六氣方治"篇所列9首治"溼土"方劑,有5首用到白朮"。張元素的傳世名方枳術丸即以白朮配枳實而成。
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既補氣健脾,又可透過燥溼利尿有效排除因脾虛而停滯於體內的溼濁;又性溫燥,為脾所善,可滿足脾在病理狀態下的需要。對於脾虛出現的溼邪阻滯、倦怠乏力、身體困重,或吐瀉、水腫、白帶過多等白朮最為適合,故被視為"健脾除溼第一要藥"。
《醫學啟源》將白朮列為"溼化成中央"類藥,言"其用有九:溫中一也;去脾胃中溼二也;除脾胃熱三也;強脾胃、進飲食四也;和脾胃、生津液五也;主肌熱六也;治四肢睏倦,目不欲開,怠惰嗜臥,不思飲食七也;止渴八也;安胎九也"。以上所言均與溼密切相關,足見白朮祛溼之功著。
{ 劉宇, 王彥剛. 《醫學啟源》祛溼經驗淺析 [J] .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2016,38 (08): 6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