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當今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它的傳播與英國曆史上的殖民擴張密不可分。然而,就是在這個英語“大行其道”的世界,與英國隔海相望的法國,卻似乎可以說是最不願意說英語的國家了。
法國作為歐洲強國和歷史上的歐陸霸主,同樣擁有輝煌的歷史和文化。由於其殖民歷史,法語在現代世界也擁有較廣的通行程度。但英國與法國曆史上“相愛相殺”的關係,導致許多法國人對英語“不感冒”。
不過,不同於法國人對英語的興味索然,英國人對法語似乎很是情有獨鍾。比如,在象徵著英國國徽的英王徽上,英國沒有使用讓他們引以為豪的英文,也沒有像歐洲其他國家一樣使用拉丁文,而是使用了法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英王徽的兩句法語
一、英王徽的起源
國徽起源於盾徽。中世紀的歐洲戰場上,騎士們為了方便辨別身份,就在盾牌上標記不同的符號。這種符號逐漸演變成了歐洲貴族們的盾徽,被用來界定身份、權威和血統。
▲常見的西歐國家和家族紋章
再後來,各國皇室所使用的盾徽在加入了象徵本國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或意識形態的元素後又演變成了國徽,成為了國家的象徵符號。
英國沒有國徽,所以英國王室使用的英王徽就象徵著英國國徽。
英王徽充分體現了英國作為一個聯合國家的特點:代表英格蘭的金獅最為醒目,象徵著蘇格蘭的紅獅和獨角獸也不甘其後,體現了英格蘭和蘇格蘭在聯合王國的主導地位;象徵著北愛爾蘭的豎琴也佔據了盾徽的一角,只有象徵威爾士的韭菜花存在感最低,藏身於國徽底部的裝飾物中,就像它的地位一樣,毫無存在感可言。
▲現代英王徽
兩句法語格言分別出現在盾徽周圍和底部的吊襪帶和飾帶上,用古法語寫著“心懷邪念者蒙羞”和 “君權神授”。
英王徽最早起源於中世紀,但是現代英王徽的1.0版本則出現在1603年,即斯圖亞特王朝。當時,英語已經是英國實際上的官方語言(英國沒有官方語言,實際上以英語為主要語),但是英王徽上卻仍然使用法語。
這件事還要從發生於1066年的諾曼征服對英國語言的影響說起。
二、諾曼征服前的英國語言
公元4世紀起,羅馬帝國的日益衰弱,散居在羅馬帝國境外的日耳曼民族開始大規模向羅馬境內遷徙。這場遷徙大約持續了兩個世紀,日耳曼民族與羅馬帝國境內的奴隸、隸農一起推翻了羅馬帝國的統治,建立了許多日耳曼人王國。
▲5世紀末的歐洲
其中,日耳曼民族中的法蘭克人消滅了西羅馬帝國在北高盧(今法國北部)的殘餘勢力,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另一支日耳曼人——盎格魯薩克遜人則從北歐的丹麥飄過北海,入侵不列顛島的中南部平原,形成了以七個大國為代表的“七國時代”,構成英格蘭的雛形。
▲650-850 盎格魯薩克遜人統治英格蘭
法蘭克人和盎格魯薩克遜人雖然都屬於日耳曼民族,但是所用的語言卻有所不同。
法蘭克人建立法蘭克王國後,其語言融合了當地的高盧人(屬於凱爾特民族)和拉丁人的語言(原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衍生出了古法語。盎格魯薩克遜人的語言則演化成了古英語,與其他北歐的日耳曼民族的語言較為接近。
後來,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孫子將法蘭克一分為三,各據一方。東西兩個法蘭克一商量,又把中法蘭克瓜分大半,剩下的那點成了現代義大利的雛形,東、西法蘭克則演變成了德意志和法蘭西。
▲843年,法蘭克分裂
▲法蘭西、義大利、德意志的雛形
當歐洲大陸的法蘭克上演朝代更迭的大戲時,海峽對岸的英格蘭七國也不太平。七國相互爭雄長達二百年之久,直到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徵服其餘六國,,才實現了統一。
然而,好景不長,還沒等英、法兩國喘喘氣,北歐(丹麥、瑞典和挪威)的維京人就划著戰船浩浩蕩蕩地打劫來了。這場長達兩百多年的征途西起愛爾蘭,東至伏爾加河,腳步幾乎踏遍了歐洲。
▲維京人主要活動區域
865年,一隻以丹麥人為主的維京人入侵英格蘭,控制了英格蘭大部分地區。威塞克斯王國反抗了一百多年也沒能趕走丹麥人,最後被丹麥王全盤統治。直到1042年,丹麥王無嗣,英國王位才復歸於懺悔者愛德華手上,威塞克斯王國復辟。
▲維京人征服不列顛
當英國遭受維京人侵入時,法國也未能倖免於難。
885年,另一批丹麥人入侵法國。查理曼大帝的繼任者們沒能繼承祖先的雄才大略,只能選擇割地賠款來保全自己的王位。911年,法王傻瓜查理把英格蘭對岸的諾曼底地區割讓給維京人首領羅洛,並封其為諾曼底公爵。
由於維京人生活在氣候惡劣的北歐,因此文明程度低,這批維京人逐漸接受法國文化,“法國化”後的他們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諾曼人,他們的居住地就成為了諾曼底,即諾曼人居住的地方之意,所說的語言被稱為“諾曼法語”。
諾曼底公爵雖然名義上是法王的封臣,但是實際上法王並沒有能力轄制他,好在諾曼底公爵並不在意這個空有其名的頂頭上司,所以公爵和法王間一直都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被架空的法王”,1030年法國地圖,法王的直屬領地僅僅是藍色的法蘭西島
法王割讓諾曼底原是法國自己的事,但是卻給英格蘭埋了個雷,還成了英法千年恩怨的始作俑者,其中因果還得從諾曼底的地理位置說起。
諾曼底面朝英吉利海峽,與英國只有80海里的距離,是維京人劫掠英格蘭的理想基地和銷贓地。得了法王封地的諾曼人。自然不好再去騷擾法王的領土,於是海峽對面的英格蘭成了諾曼人的新目標。
▲諾曼底公國和英格蘭
1022年,為了不讓諾曼底公國給維京海盜開方便之門,英格蘭王室開始與諾曼底公國聯姻,但是這場聯姻卻為英格蘭幾十年後的王位之爭埋下隱患。
1066年,英王愛德華無後而終,愛德華內弟哈羅德繼承王位。諾曼底公爵威廉憑著自己和愛德華是表兄弟的關係(愛德華的母親是威廉的姑媽),以愛德華早已把英王位許給自己為由,率軍侵略英格蘭,還順便收拾了打算和英格蘭聯姻的蘇格蘭,史稱“諾曼征服”。
▲諾曼征服的形勢
最終,英王戰死,蘇格蘭投降,征服者威廉加冕為英格蘭王。蘇格蘭國王為了保住王位,把兒子送到英格蘭當人質,從此蘇格蘭受控於英格蘭,王室間開始通婚。
三、法語的流行
原本是法國公爵的威廉做了英王,又把自己在法國的領土也帶到了英格蘭,英格蘭進入了被諾曼貴族統治的漫長時期,諾曼法語也在英國上層社會流通起來。
▲諾曼征服後的英格蘭
諾曼征服後,威廉對英格蘭貴族進行了大清洗,幾乎全被諾曼貴族所代替,諾曼法語正式成為英國上流社會的語言,古英語則流行於下層民眾當中。
然而,諾曼征服卻讓法王的地位尷尬了起來:英格蘭和法國原本是平等的關係,現在作為法王屬臣的諾曼底公爵做了英國的國王,還把原本屬於法王的領土帶了過去——不聽我話的下級成了我的平級,還把我的老婆捲走了,請問我該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不打留著過年嗎?只不過,法王還需要等待一個時機。
1154年諾曼王朝絕嗣,亨利一世的外孫安茹公爵亨利即位,建立安茹王朝(又稱金雀花王朝),因此金雀花王朝其實是諾曼王朝的延續,所以諾曼法語仍保持了在英國的官方地位。
▲安茹王朝版圖
法王也終於等來了報仇的機會。
1204年,安茹王朝國王約翰因捲入布列塔尼的戰爭激怒了法王,法王出兵沒收約翰在法國的所有領土,其中就包括諾曼底。
▲安茹王朝的擴張
諾曼底喪失後,原先生活在那裡的法國人只能選擇效忠一個國王,要麼選擇法王,要麼選擇英王,之前定居在英格蘭的諾曼底貴族搖身一變,成為了真正的英格蘭人。
由於不再需要英格蘭、諾曼底兩邊跑,諾曼法語在脫離了諾曼底之後,逐漸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給了英語打翻身仗的機會。
儘管在諾曼征服後,英語沒有對上層社會使用的法語產生影響,然而法語卻極大地影響了下層社會所使用的古英語。
諾曼征服時期的法國已經建立起了成熟的封建制度,經濟文化也遠比英格蘭發達得多,這些事物傳播到英格蘭並沒有對應的英語詞彙,只能引用法語。因此英語向法語的借用迎來了第一次高潮。據統計,那時有一萬多的法語單詞被引入到英語中,其中有75%沿用至今。
英語向法語藉詞的第二次浪潮發生在1250年左右。
諾曼底喪失後,處於隔絕狀態的諾曼法語充其量只是法語的一種方言。因此,對於那些想靠法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或滿足虛榮心)的人來說,諾曼法語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學習物件了,巴黎的標準法語才是。
▲1180年-1223年間,卡佩王朝王室直屬領地變化(藍色部分)
隨著法國中央集權的加強,法國王室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以巴黎為中心的中部法語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也成為了英格蘭貴族及中產階級追捧的物件。標準法語在英格蘭迎來了“全盛期”,而由諾曼貴族帶到英格蘭的諾曼法語則漸漸失落了。
這波“法語熱”在英格蘭維持了近一百年,直到英法百年戰爭開戰,英語才徹底取代了法語在英國的官方地位。
諾曼失落後,英王雖然失去了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土,但仍然佔據著法國西南部不少的領土,英王對法國大陸仍抱有搶地盤的野心,法王自然也很想把英國徹底趕出去。
因此在1337年-1453年間,英法兩國為爭奪失地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戰爭”。英格蘭人民族情緒爆發,仇視法國、不說法語成為愛國的標誌,英語徹底得到官方承認。但是,此時的英王位仍然被具有法國血統的貴族霸佔,法語在英國王室的地位仍非常重要。
▲英法百年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以英國退出歐洲大陸,法國完成民族統一為結束,英、法兩國從此走向了各自的擴張之路:法國繼續在歐洲大陸謀求擴張,英國放棄大陸擴張,開始了向不列顛西、北部征服的歷程。
英國在百年戰爭中的“失敗”,促使其國內統治集團約克家和蘭開斯特家的矛盾更加激化。這兩大家族原為安茹王朝的兩個分支,都對英國國王這個位置虎視眈眈。
族徽為紅玫瑰的蘭開斯特家族用他們直接男嗣的血統是愛德華三世第三子的岡特·約翰為理由要求繼承英王王位。
但族徽為白玫瑰的約克家卻從他們的血統是愛德華三世第二兒子的馬克拉靈斯公爵的女兒來要求繼承英王王位,於是爆發了歷時三十年的紅白玫瑰戰爭。
1485年,戰爭最終以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聯姻為結束,終結了安茹貴族在英格蘭的統治,亨利七世建立的都鐸王朝上線。後來他的兒子亨利八世將威爾士併入英格蘭,並在1541年將英格蘭和愛爾蘭形成共主聯邦。
都鐸王朝建立了王權的絕對統治地位,最具代表性的產物就是對王室徽章和旗幟的制度管理,併成為後來國王徽章的設計標準。儘管當時英語在政治、管理和宗教領域已經正式取代了官方的法語和拉丁語,亨利七世在徽章設計中仍使用了法語。
▲亨利七世徽章
這是因為,亨利七世本身有一點安茹王室血統(可以算是愛德華三世的後代),而且在玫瑰戰爭期間(1455年-1485年),還是少年的亨利七世曾流亡到法語區的布列塔尼公國尋求庇護,在後來的王位爭奪戰中又受到了法王的幫助,所以亨利七世對法語更加熟悉。
四、王徽沒有從法語改成英語
都鐸王朝末期,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不得不開始考慮王位繼承人的問題。
由於英格蘭已經改信新教,因此信奉天主教的瑪麗·斯圖亞特第一個被刷掉,和生母有矛盾的表親也不能考慮。綜合考慮下,伊麗莎白一世基於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的關係,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表外甥——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
1603年,詹姆士六世繼承英格蘭王位後更名為詹姆斯一世,建立了“斯圖亞特王朝”,英國形成以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三國的共主聯邦。
詹姆斯一世在前朝徽章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王室徽章,這種形制自1603年首次出現到19世紀最終成型,共經歷過12次的改版,主要體現在盾徽的變化,這也與英國的版圖變化相關。
但是,除了有5個時期英王徽下端懸掛的飾帶上的文字有過變化外,其餘的都無一例外使用了法文。
▲英王徽曾經使用過拉丁語和荷蘭語
其中原因有兩個:
其一,歐洲王室間互相通婚的傳統,讓英國王室已經和其他歐洲小國的王室一樣,血統雜亂到讓人一個頭兩個大。而且,歐洲各國王室的絕嗣現象並不罕見,這種時候通常是從血緣近親中選一個最正統的過來當國王,至於這個繼承者是哪國的通常都無所謂,所以歐洲王室間經常會出現聯合統治的情況,朝代更替也比較頻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斯圖亞特王朝和漢諾威王朝的交替。當時英國女王安妮無嗣駕崩,根據王位繼承法,作為斯圖爾特王朝開國者直系後裔的喬治一世繼承英國王位,建立漢諾威王朝。
▲喬治一世和詹姆士一世(六世)的關係
然而,喬治一世卻是個既不會講英語,也不會講法語的德國人!他又怎麼會管英王徽上用的是什麼文字呢?
其二,隨著英國責任內閣制的形成,國王成為統而不制的元首,就更不會有人真正在意英王徽上寫的字是英文還是法文了。
現代英國,儘管英國女王依舊沒有實質的政治權力,但是她依然是英國不可或缺的存在。英國沒有國徽,效忠女王陛下的英國人就將英王徽奉為國家最高貴的象徵。至於上面所書何種語言不過是個符號,英國人尊重的是它所代表的精神價值。
實際生活中,英王徽不僅被用於諸如議會法案的封面、英國護照等行政方面,還出現在皇家權證持有人的產品和商品上。
▲英國護照,上面的國徽也寫有法語
不過,畢竟國王/女王陛下使用的徽章實際上是一種家族紋章,所以英國政府使用的英王徽和女王專屬英王徽還是略有差別的。
▲不同版本的英王徽
參考資料:
[1]田敏. 英國民族的形成與早期語言發展的關係[J].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4:143-145
[2]蔡軍. 諾曼征服對中古英語詞彙發展演變的影響[D]. 山東大學,2006
[3]宋岷源. 淺析13-15世紀英國語言發展的影響因素[J]. 文教資料,2015,6:20-21
[4] 宋德生. 簡析諾曼征服後英國的語言狀況及其發展主流[J]. 石油大學學報,1996,3:78-80
[5] 肖聰榕. 探析國徽設計的歷史流變[J]. 設計與理論,
[6 ] 賜骨手作-創始人-嶽f. 不列顛之獅——英國王室紋章演變史. 來源:網路
[7] 不正經的正經歷史. 18分鐘搞懂英國曆史. 來源:Bilibili
作者|花城
責編|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