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工信部的訊息,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都清楚一點,我就不作過多贅述。
主體就圍繞著3件事情:
一、11月1月開始的《個人資訊保護法》。
二、今年鵝廠有多個APP存在違規行為。
三、2021年共計4次通報。
措施是:即時起,騰訊計算機主體旗下所有APP不得上架以及本版更新,直到檢測合格後恢復正常。
但要強調,是新APP不得上架,線上APP不能更新,原先的可以正常使用不受影響。
這些違規的APP包括微信、騰訊影片、騰訊地圖、QQ音樂、騰訊新聞等等。
違規的基本都是 “ 超範圍收集個人資訊 ” 以及 “ 違規呼叫通訊錄和位置許可權 ”。
按照個人想法,即便這些APP透過檢測,也只是 “ 單次的合格 ”。
所以,那不能說明它們會一直保持著合格的狀態,這是需要我們留意的地方。
回過頭來,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其中並沒有 “ 遊戲APP ” 的身影。
- 在11月1日之前,就有遊戲博主爆料,其旗下的遊戲沒有把 “ 共享個人資訊給第三方 ” 的知情權通知予使用者。
- 而在11月1日之後,鵝廠就直接把 “ 共享個人資訊給第三方 ” 擺上檯面,成為遊戲使用者的 “ 必選項 ” 。
簡單講就是:你不同意,就沒辦法玩鵝廠的遊戲,不同意就直接停留在登入介面。
這種行為是否合規,我不清楚,希望有懂得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做下科普。
但是這行為,在遊戲使用者眼中顯得有點過於霸道。
講到 “ 霸道 ” ,相信上個星期的《黎明計劃》大家也都清楚,盡不幹人事。
這直接讓創作者降低了對鵝廠的信任度。
站在身為創作者的角度,鵝廠旗下的資訊平臺,內容質量真的堪憂,人人都是搬運工。
唯一能打的也就是公眾號,但如今似乎也在走下坡路。
據西瓜資料《2021公眾號半年報》顯示:
公眾號整體閱讀數下降17.44%,評論數減少24.62%。
擁有大流量以及多渠道的鵝廠,這資料足以讓他們直冒冷汗,可以開始急了。
這不,11月22日微信訂閱號弄了一個內測版本。
這跟先前的差別在於,多了一個內容摺疊,多了一個推薦板塊。
其目的就是改變內容推薦的演算法以及 “ 去中心化 ”。
微信上一次的改版稱為 “ 資訊流 ” ,讓大賬號留下,淘汰小賬號,也叫 “ 中心化 ”。
之前我們幾乎只能看到訂閱的內容,雖然方便了閱讀,但是在整體上影響了 “ 新血液 ” 的輸入,一些小作者只能默默無名,不花點W挺難。
那些大賬號久而久之,反而會變成阻礙。
就比如 “ 李大錘 ” 是一個擁有500萬粉絲的賬號,這已經奠定了我的地位。
我隨便發個壓馬路的影片(文章),標題只寫了 “ 哈哈哈,真開心 ” ,但是我的閱讀量依舊可以保證10W+。
在某層面上,是有點離譜了。
退一萬步講,能達到這種級別的賬號,能有幾個呢?100個?1000個?都遠遠不夠。
“ 去中心化 ” 就是對症下藥,說白了還是在做引流的運營,剩餘的事情自己體會。
《黎明計劃》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做這個事情。
這次鵝廠大量APP停更,再加上自身的原生問題,內憂外患,雙面夾擊。
它急了,真的急了!
江郎才盡啊,又該到處 “ 學習 ” 了,學點能用的東西。
我是@JUMP李大錘,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