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很多被馴化的動物,比如貓、狗、馬、牛等。不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大多數生物都是趴著睡覺的,貓、狗、人類都是如此。唯獨人類馴化的馬兒有點奇怪,大多數時候它都是站著睡覺的。
那為什麼馬兒和地球上大多數生物的睡覺方式都不一樣呢?是刻在基因裡的習慣,還是另有隱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馬兒為什麼站著睡覺!
馴化馬
在瞭解馬兒睡覺的習慣之前,我們應該瞭解一下馬兒的由來和馴化過程。我們儘量簡短說明一下:馬的祖先是距今六千多萬年前的原蹄獸,從圖片上來看,有點像馬頭狗身的綜合體。
四肢沒有現在的馬兒長,行動比較緩慢,一般生活在草原和森林之中,同樣是素食主義者。隨著時代的變遷,進入到5800萬年前的始新世,原蹄獸逐漸演變成為了始祖馬。外形也發生了改變,體型更大、腿更長,腳趾也變短了。
進入中新世之後,草原代替了溼潤的森林,馬的體型也隨之改變,體格更大,四肢更長。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馬兒了。不過體型還沒有現在的壯碩,直到更新世之後才出現瞭如今的單蹄高驅大馬。
而馬兒的馴化大概是在六千年前的歐亞草原西部開始的,後來被馴化的馬群逐漸向歐亞大陸擴充套件,不斷有新的野馬族群被補充進來。漸漸地,馬憑藉其優秀的奔跑能力和貨物運輸能力,成為了人類最重要的家畜之一。
而馬兒之所以會站著睡覺,跟它最早期的野外生活習慣有關!
馬站著睡覺的原因
馬站著睡覺的習慣來自於它們的祖先野馬的生活習慣,在沒有馴化之前,野馬是少有的生活在草原的食草動物。這裡一望無際,沒有躲藏的地方,體型還這麼大,免不了成為草原食肉動物的攻擊物件,隨時都有被捕殺的風險。
除了草原的肉食動物之外,早期的人類由於缺少水稻、玉米等糧食來源,大多也依靠狩獵為生,生活在草原分子的人類祖先就將野馬也列為了狩獵物件。在人類狩獵和草原狼群等獵食者的集體威脅下,野馬生活環境艱難,只能進化出奔跑的技能。
說來馬兒的生活也挺慘的,白天被人類追趕,到了晚上也無法安心休息,需要提防在黑夜裡潛行的豺、狼等夜行食肉動物的攻擊。由於馬的體型比較大,從睡臥姿勢到站立奔跑的狀態,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此期間,要是豺、狼來個突然襲擊,馬是反應不過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馬白天要跑、晚上要提防,無奈之中只能進化出站著睡覺的習慣。這樣可以在發現威脅的第一時間內從睡眠狀態,轉變為奔跑狀態。所以馬站著睡覺是惡劣的自然環境造成的,然後人類馴化野馬,這樣的習慣就一直存留在了馬的身上。
馬睡覺的方式
馬睡覺的方式其實有很多,不一定都是站著睡覺的,還有其它種睡覺的方式,可以歸結為三種:站著睡、半臥著睡、躺著睡。不過完全躺著睡的時候很少,大多都是半臥著睡或者站著睡。
半臥著睡既可以減少雙腳的壓力,同時也不妨礙起身,是比較好的一種睡眠方式。而躺著睡的情況很少,一天之內只會有短短的一兩個小時是躺著睡的。馬進入睡眠的速度也比其它動物快,特別是奔跑過後疲勞感襲來,幾乎頭一低下、眼睛一閉就能睡著。
當然,馬兒一般都是半睡眠狀態,有一定的知覺存在,能輪換著腿來支援身體,還能用尾巴驅趕蒼蠅。在半睡眠狀態一旦受到驚嚇,或者收到危險資訊,就會立即開啟狂奔模式。
馬兒也不一定和我們一樣是晚上睡,也不會一覺睡到大天亮,而是隨時隨地的睡,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不過時間還是會控制的,不會睡得太死,一天就睡6個小時左右。
最後說明一下,馬兒之所以站著睡也不會跌倒,其實是有竅門的。馬兒睡覺時重心一般都放在前腿上,並且前腿的六個關節一般是“鎖定”不動,牢牢支撐起整匹馬的身體。所以不需要肌肉花費大量的力氣去控制,大腦也不用時時刻刻地發出額外的指令,就像一種天然的“肌肉記憶”。
總結
綜上所述,馬兒之所以站著睡,完全是因為祖先在未被馴化前,被殘酷的環境所逼迫做出的決定。在長久的生活中,漸漸地刻進了人的基因裡,成為了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