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李曉姍 陳婷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小孩“尿床”則成為很多孩子和家長共同的難題。據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兒童夜遺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約16%的5歲兒童、10%的7歲兒童和5%的11-12 歲兒童有夜遺尿問題。雖然每年有15%的患兒可自愈,但約0.5%-2%的患兒遺尿症狀可持續到成年。醫生提醒,如果孩子患有遺尿症,要儘早治療,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尿床影響兒童心理健康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李敏介紹,兒童夜遺尿是指年齡≥5歲的兒童平均每週至少2次夜間不自主排尿,並持續3個月以上。
兒童夜遺尿發病機制十分複雜,涉及中樞神經系統、生理節律、膀胱功能紊亂以及遺傳等多種因素。目前認為,中樞睡眠覺醒功能與膀胱功能障礙是單症狀性夜遺尿的基礎病因,而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的夜間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減少是觸發夜遺尿的重要病因。
李敏提醒,兒童夜遺尿雖不會對患兒造成急性傷害,但長期夜間遺尿常常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較大的疾病負擔和心理壓力。
有研究表明,尿床是兒童時期的第三大創傷事件,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夜遺尿會導致孩子不敢參加在外過夜的集體活動,如夏令營;不敢在親戚朋友家中過夜;甚至可能不敢帶同學回家,怕別人看到溼被褥。
尿床的孩子需要關愛和治療
臨床上有不少家長對尿床存在認知誤區,認為隨著年齡增長疾病能自愈;或者病急亂投醫,未能讓孩子得到正規的診療;甚至有家長認為這是孩子的錯,而責罵打罰孩子。李敏指出,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孩子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就治療而言,李敏表示,遺尿症的治療是綜合性的,包括生活作息、飲食等管理,根據不同病因採用不同的藥物及行為干預,例如喚醒治療、膀胱功能訓練、適當的獎勵機制、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去氨加壓素等。
來源: 羊城晚報